面對孩子情緒,父母最常出現這7種錯誤,很多父母第一條就中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經常在留言中類似的話:孩子不聽話,再沒有比打一頓更好的方法了,不行就打兩頓。

這是一種多麼簡單粗暴的育兒方式啊。

父母是省事了,用權威、武力和氣勢壓倒了孩子,管束了孩子的行為,同時也鎮壓了孩子的情緒。

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呢?孩子不懂為何自己會有這樣那樣的情緒,不知道這些情緒又什麼作用,不知道如何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下次面對同樣的情緒,他還是會不知所錯。

我們說教育孩子,就是要在孩子面對未知時能告知孩子這是什麼,有什麼用,我們可以怎麼做。

也就是說,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我們也需要教孩子。

如何應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是孩子需要學習的,同樣也是父母需要教給孩子的。

所以,我們需要問問自己:我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嗎?甚至更進一步,面對自己的情緒,我處理好了嗎?做得恰當嗎?有沒有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轉嫁給孩子?

對此,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這樣說: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所謂情商,其實就是一個人對於自身情緒的控制力。

家庭是孩子學習情緒能力最重要的開始,父母更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緒教練。

可是不得不說,很多時候,面對孩子的哭鬧、不聽話,發脾氣等,我們做父母的,更多的只看到孩子的「搗蛋」行為,而對其行為背後的情緒束手無策。

面對孩子的情緒,父母最常見的反應

  • 以暴制暴——「再鬧,就給我試試看!」 「不乖就把你趕出門。

嚴懲、恐嚇和威脅話語,不但會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採取自我破壞和被動的攻擊行為當成報復。

  • 當孩子情緒的奴隸——「不要哭,就帶你去吃麥當勞。

    」「給你買就是了,別難過了。

用賄賂、哄勸的方式息事寧人,避免孩子體會不好的情緒,反而讓孩子學會了「情緒勒索」。

  • 男孩別哭——「男子漢不要哭,勇敢一點!」

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徵,男孩也有各種心理需求。

一旦哭的權利被剝奪,男孩的情緒表達就容易出現障礙。

  • 為孩子的情緒貼標籤——「你這個壞孩子,為什麼這麼粗暴?」「真是愛哭鬼!惹人厭。

你貼在孩子身上的「負面標籤」,會輕而易舉地扭曲孩子的自我概念。

  • 流於說教:「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了……」

當孩子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情緒已經主導了全部意識,根本不是灌輸規則與訓誡說教的好時機。

  • 回力球效應——「你再鬧啊!乾脆把我氣死好了!」

在孩子鬧脾氣時,無法保持冷靜,反而回以憤怒,形成「你來我往」的惡性循環,最後「發脾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想法也將深刻在孩子的心上。

  • 阻斷話語——「怎麼垂頭喪氣的?振作一點!」

對孩子的情緒視而不見或輕描淡寫,不但阻斷了親子溝通,也讓孩子相信情緒是不受歡迎的,進而築起一道心牆,變成一個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顯得麻木的人。

三個步驟破解孩子情緒密碼

  • 步驟1: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出現情緒反應,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傾聽的技巧,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知道你願意理解他的感受時,就會慢慢將心情沉澱下來。

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洪儷瑜指出,在孩子出現負面的情緒時,大人往往會以「不可以這樣」來壓抑孩子情緒,而不能提供給孩子一個實際練習面對和處理負向情緒的機會,例如:當我覺得害怕、緊張、擔心、嫉妒時,我覺得如何?我可以怎麼辦?如此一來,孩子表面上可能沒事,但內心的「情緒垃圾」愈積愈多,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理解孩子的情緒,並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為,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緒表現當成工具,對父母予取予求。

要讓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覺都是可以被接納的,但是不當的行為必須被規範。

  • 步驟2:協助孩子覺察、表達情緒,並釐清原因

接下來,父母要像一面情緒鏡子,運用言語反映孩子的真實感受,協助孩子覺察、認清自己的情緒,例如:「看你哭得這麼傷心,一定很難過,對不對?」回應孩子的感受,可以讓孩子明了自己的感覺。

之後,繼續用開放性的提問方式,例如:「今天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協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釐清情緒背後的原因。

只有找到情緒反應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對症下藥。

  • 步驟3:引導孩子調整認知,思考解決方案

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引導他調整認知,從另一種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擾的事情,例如:「玩具被同學不小心弄壞了,你覺得很生氣。

但是你打人沒辦法讓玩具恢復原狀。

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最後,要提醒家長的是,孩子的改變需要時間。

培養情緒力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一旦開始,就會漸入佳境。

只要父母投入時間和耐心,運用技巧和練習,就能調好孩子的情緒體質,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有所選擇,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更多內容,請看:

孩子4歲前後出現這種現象,當心是不良情緒纏上了寶寶 這幾招父母做對了嗎?

情商高的孩子,都有這5個特點!孩子的媽媽都該看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