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還在這樣教育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的家長都有著老的傳統,所謂棒打出孝子,他們對孩子的管教非常的嚴厲,經常的批評孩子,他們認為這樣的批評才會讓孩子的記憶深刻。


一些嚴厲的責罵方式,的確會加深孩子對某個言行的記憶,因為大腦的記憶方式有一個特點——帶有情緒的事件,更容易被記住。

但,這種記住是因為害怕、恐懼或者憤怒的情緒才被記憶下來,並不是讓孩子更加主動積極、自信勇敢的動力,而是為了避免類似不適記憶再次發生的本能。

所以,如果真的要讓孩子「吃一塹長一智」,好好理解並踐行幸福雙翼體系中,培養孩子自信心的一個工具——肯定341法則。

在保持良好感覺的基礎上,讓孩子願意主動探索更好的解決方案,這種方式,才是真正有利於孩子主動地汲取經驗和教訓的科學方式。

之前有接觸過一個十幾歲的男孩,他會因為弄掉一點蛋糕而罵自己「沒用」,玩遊戲落後幾秒,他就咬牙切齒地打自己的頭。

如此種種,跟小時候家長對他的教養方式有關。

男孩的爸爸之所以在孩子青春期來學習,也正是為自己以前的暴力教育「買單」。

這個男孩說,他記得小時候寫作業,寫得不對,爸爸就坐在旁邊用棍子之類的打他。

從爸爸拿著棍子守著寫作業的孩子開始,已經在給孩子製造壓力和緊張,這份壓力和緊張,長期持續,孩子就形成一份信念——我絕對不能做錯,做錯就有不好的結果發生。

但,越緊張,反而犯錯的幾率越大。

如此循環往復,創傷就形成了。

大部分情況下,創傷並不是一次就形成的。

而是在家長不恰當的教養過程中,日復一日,累積而成。

有一句話說,青春期是檢驗家長教育孩子成果的關鍵期。

因為孩子小的時候,即便被不恰當地對待,因為還很小,無法表達,更不敢反抗。

但到了青春期,在荷爾蒙和自我意識的衝擊下,很多孩子就會以各種問題的方式,呈現出來。

比如,那個男孩,他因為不允許自己犯錯、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別人的任何一個眼神或一句話,都成為讓他抓狂和崩潰的導火線。

青春期的他,跟人衝突頻率太高,沒辦法在學校繼續呆下去。

另一種青春期的呈現方式,發生在自信心較低、性格相對內向的孩子身上。

比如,去年接觸過幾個女孩,都有自己很獨特的愛好和特長。

但因為習慣了否定自己,無論你告訴她欣賞她什麼優點,她們本能的第一反應都是——我怎麼可能那麼好?

還有一些家長,自己各方面能力很強,自信心很高,看什麼事情都覺得「小事一樁」。

當自信心較低的孩子在遇到一些挑戰時,這種家長容易忽略孩子內心的感受和掙扎,要麼直接幫孩子把事情給搞定了,要麼很輕鬆來一句,「這有什麼?你想太多了!」

或許在高自信的家長眼裡,那些事件真的太容易解決了。

也正是在家長一直以來的「那麼簡單,你怎麼搞不定?」的質疑中,很多孩子對自己的否定越來越多。

家長卸下自己固有的標準,看到真實的孩子、看到孩子的真實水平,是明智教育的開始。

如果在此基礎上,家長還能通過不帶評判的肯定、啟發式提問,在孩子內心打開的狀態下,跟孩子一起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智慧教育的升級了。

回顧你對待孩子的教養方式,如果存在過於嚴厲或冷漠的情況,那麼,就從此刻起,帶著一份覺察,每當「這麼簡單都不會?」「怎麼這麼軟弱,沒事哭哭啼啼像什麼?」之類的念頭冒出來後,先讓自己暫停一下。

暫停意味著,你不再像以前一樣吐口而出就是對孩子的否定,而是多了一份可能,感同身受到孩子的內心。

心靈有了聯結後,再教孩子怎麼做,也來得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責備是毀了孩子還是救了孩子?

自信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與相信,而自信的養成絕對是要從娃娃抓起。培養孩子的自信方面,大多數父母們在物質與關心兩方面,從不吝於給孩子。但是,在努力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同時,父母們也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