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警示家長:學會幾招讓孩子說出所受傷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段時間,攜程親子園老師及保潔員虐待孩子的視頻被曝光,情節令人髮指。

視頻里,老師粗暴地推倒孩子,導致孩子的頭部多次磕碰到桌角;只要覺得孩子不乖,老師就把芥末塞進孩子嘴裡,逼他們吃下去;其他在場的老師,對此無動於衷。

視頻中被虐待的孩子,都是2歲以下、不怎麼會說話的小朋友!

視頻引發全社會對這家親子園教師及工作人員的憤怒聲討,有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

輿論之中,作為幼兒家長該怎樣應對?如何杜絕孩子遭受類似虐待?

從源頭上預防暴力事件發生

還不會說話的小朋友儘量不要送幼兒園,就算在幼兒園遭遇了什麼事情,孩子不說出來,家長就永遠不知道。

無論是多大的孩子入園,都要儘量挑選經教育主管部門批准、辦園資質健全、幼教資格合法、社會口碑良好的幼兒園。

相對來說,這種幼兒園的管理更加科學規範、老師素質更高,可有效降低孩子受到暴力傷害的幾率。

不要給孩子樹立老師的絕對權威,要告訴他,老師跟大家一樣也可能會犯錯誤。

平時要教育孩子,不論別人怎麼威脅,都要把別人做的讓他不舒服的事情告訴家長。

不要忽略孩子身上的任何傷痕

幼兒期往往是磕碰比較多的年齡,所以很多家長即使看到了孩子身上的紅腫傷痕也會自動歸因為「孩子太調皮,不小心磕碰摔跤了」。

其實,每天給孩子洗澡的時候,都應該檢查一遍孩子的身上(包括隱私部位)有無受傷,而這些傷痕能否被合理解釋等。

如果孩子不能合理說明,家長應保持警惕,從其他小朋友或家長那裡了解情況,直接找老師或園長核實情況。

若仍不能獲得滿意的結論,應該及時向教育主管行政部門舉報,必要時應立即尋求司法幫助。

和孩子進行深入和有技巧的溝通

很多家長因為繁忙,或者陪孩子時心不在焉,所以每天只是簡單問兩句「今天開不開心」、「午飯吃了什麼」、「有沒有午睡」就沒有了。

其實是不推薦的,一方面會增加孩子對托幼機構的恐懼,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現「假陽性」,孩子有可能會點頭說是,但是其實老師並沒有這麼做。

此外,幼兒往往並不會主動用語言告訴父母白天發生的具體事件,甚至可能因為通常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不足,要麼不能理解父母的詢問內容,要麼不知道怎麼用語言表達他們的感受。

想要更深入了解孩子的情況,方法和技巧很重要。

對此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試一試,如果父母知道托幼機構每天不同時間段的活動安排,也可以在家還原不同活動的場景,與孩子通過不同的角色扮演並仔細觀察其反應表現來交流了解孩子的在園情況。

比如可以用玩具公仔或者小動物來模擬幼兒園的場景,父母自己可以扮演孩子,讓孩子扮演老師,然後請「老師」告訴自己要做什麼和照顧自己。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藉助於畫畫、編故事等方法來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和害怕焦慮的內容。

從細節入手,觀察孩子舉動

家長還要多留意孩子的一些小動作,從細節來發現問題。

如孩子是否總是莫名恐懼;尤其是父母並無打罵孩子的情況,但卻在父母做一些動作或接近時,會突然出現受驚和恐慌的條件反射式反應。

再如,孩子是否對某個特定的老師特別恐懼;即使那個老師在父母面前「表演」得溫柔可親和熱情滿溢,甚至故意親孩子,孩子仍然有藏不住的牴觸和恐懼表現。

性侵犯在托幼機構也並不少見,所以如果孩子的隱私部位受傷,或者突然出現和年齡不相符的兩性語言和行為,就意味著父母需要去更深入了解孩子在托幼機構的情況,不能抱著僥倖心理,略過不談。

保護孩子心靈,及時疏導心理

如果確認孩子在幼兒園受到過言語恐嚇、人身傷害和虐待,家長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事件的嚴重性,只需要告知孩子這件事是不對的,要學會拒絕並且告知家長。

追究責任這些後續處理環節儘量不讓孩子參與。

如果確認孩子因傷害和虐待出現各種應激心理和行為反應,家長還應請專業人士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社會認知還不健全,如果不及時消除暴力事件帶來的心理傷害,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輩子的陰影。

│徐桂鳳、許川/文,鄧夢玲/編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參與每周有獎答題互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