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孩子最可能出現的意外,原來並不是溺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一直是個願意給夠孩子自由和空間的媽媽,但這樣做也不免有些後遺症,比如小拍總是受傷。
特別一到夏天,她身上每一個細胞都在躍躍欲試,什麼都想要嘗試,什麼都喜歡探索,光是被燙傷,她就高發過三次。
後來也漸漸知道,每個孩子幾乎都被燙傷過。
特別是1-4歲的孩子,很愛動、愛模仿、好奇心也強、而且運動不協調,自我保護能力也比較差,所以燙傷的比例非常高。
(嘗試炒菜被燙傷)
而一旦孩子被燙傷了,不少媽媽可能都會和當初的我一樣,亂了方寸,用不知道從哪聽說的民間偏方胡亂處理一通,什麼醬油、醋、鹼、牙膏、麵粉……都往傷口上抹,卻不知道這樣反而害了孩子。
作為久經考驗的處理燙傷達人,感覺很有必要分享一些我的心得。
燙傷後需要立刻判斷嚴重程度
孩子一旦燙傷,要根據受傷面積和深度,來判斷燒燙傷的級別,一般分為三級。
一級燒燙傷。
傷到的只有皮膚最外層,皮膚會紅腫疼痛,但沒有水皰。
一級燒燙傷通常在家就可以治療,除非影響到手部、足部、臉部或腹股溝的大片區域。
二級燒燙傷。
皮膚的內外層都被燙傷,疼痛程度比較嚴重,皮膚會嚴重發紅,出現水皰。
如果是小面積(直徑小於5厘米)的二級燒燙傷,在家治療一般都沒問題。
如果燙傷面積太大,或是傷在手部、足部、臉部、腹股溝、臀部或主要關節,就要尋求醫療救助或者送醫院了。
三級燒燙傷。
這種燒燙傷通常不痛,因為痛覺神經已經受損,但卻是最嚴重的。
三級燒燙傷波及皮膚所有層級,甚至還會影響到脂肪層、肌肉層和骨骼。
受傷部位可能被燒成黑色,或是顯得又干又白。
如果受傷面積比較大,要直接送醫院。
在家處理燙傷的科學辦法
著名燒傷整形專家柴家科教授曾在論文里論述過家長在家處理燙傷的方法,當然都是屬於一級或者二級小面積燙傷才可以這麼做。
早期的處理其實非常簡單,也非常有效——立刻取冷水或冰水浸泡或沖洗孩子的傷處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
柴教授解釋說這樣做對創面有很多好處,能減輕疼痛,也可以減輕水腫,以及餘熱造成的深部組織損傷。
但是千萬要記住,如果孩子燒燙傷面積大,程度也比較深,用冷水處理可能會加重身體反應,應該立即送醫院搶救。
假如起了水皰,儘可能保留水皰皮的完整性,否則會加重傷情。
因為皰皮是孩子本來的皮膚,能夠保護創面不受外界污染。
假如水皰不小心破裂,一兩天後皮膚表面會起死皮。
家長要記得用無菌剪刀剪掉死皮,用溫毛巾擦拭也行。
如果孩子是隔著衣服燙傷,則需要用剪刀剪開衣服,避免脫衣服的時候,衣服與創口粘連。
接著用抗生素軟膏塗抹傷口。
每天用溫水清洗一次傷口,再搽藥,然後用乾淨的繃帶覆蓋。
還要每天更換繃帶,持續一周至兩周,直至紅色嫩膚看起來恢復了正常皮膚的樣子。
柴教授還特別提醒,千萬不要給傷處塗抹醬油、醋、鹼、牙膏或紫藥水之類的東西。
這樣不但不能減輕傷情,而且會繼續刺激創面,加深受傷程度,增加感染的機會。
但塗抹蘆薈汁的確是有效的,撕一片葉子,擠出少許汁液,然後輕輕搽到傷處,是處理一級燙傷最好的方法之一。
燙傷處理時家長還要記得兩個問題:
如果燒燙傷部位在顏面、頭頸、會陰部等,由於部位特殊,即使傷處面積不大,也可能會出現併發症,這時除了用冷水緊急處理外,為防止發生休克,可以給孩子喝些淡鹽水,補充血容量。
另外,家長肯定不比醫生專業,即便是一級、二級的輕微燙傷,處理之後如果孩子還是出現傷口紅腫或滲液加劇,到第十天燒燙傷仍未基本癒合,甚至出現發燒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
燙傷後如何不留下疤痕?
很多家長還會關心燙傷多長時間能癒合,會不會留下疤痕?一般情況,如果孩子的傷口能在兩個星期癒合,百分之七十是不會留下疤痕的。
如果超過三個星期,大部分還是會有疤痕。
如何解決燙傷疤痕的問題呢?
燙傷疤痕的問題最主要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顏色,第二個是硬塊、隆起。
如果只有顏色,在燙傷之後兩、三個月,建議讓孩子防曬或者穿長袖,不要讓陽光紫外線直接照射傷處。
對於隆起的疤痕,如果有組織隆起建議使用彈性衣。
目前治療燙傷疤痕最有效的方式還是利用彈性衣的壓力,這樣連續使用半年到一年,可以讓疤痕的程度減到最輕。
經過這樣的處理,疤痕通常能夠處理到最好的狀態。
平時如何預防孩子被燙傷?
其實我很想寫寫如何預防孩子被燙傷,列舉出N種情況,但我發現,我是無論如何都列舉不完的。
想起小拍從小到大已經被燙過三次,有一次是吃火鍋,她想試試涮牛肉的標準姿勢,結果把自己燙了;第二次是想學著炒菜,又把自己燙了;第三次是最近一次,她去摸駕駛位的點菸器,結果把手指給燙黑了。
(小拍的手指被點菸器燙傷了)
孩子受傷剎那,我都很自責和內疚,覺得沒有照看好孩子。
可是看著她的傷口慢慢癒合,我也欣慰她自己收穫了對危險的警示和生命的認知。
阻止和防範孩子不受一點外傷幾乎不可能。
每個孩子都需要創造自我意識的過程,即便是小傷累累的童年,也是他自己經歷疼痛,逐步消解,由認知進行整合的過程,直到他越來越寬廣地接納生活中發生的一切,才最終能成為一個堅強的人。
孩子小的時候,讓他遠離那些危險的高溫物品,比如熱水瓶、熱湯、熱牛奶、熱粥、電飯煲等等,是我們家長應該留心的。
而孩子大點之後的探索,我們也要學會逐漸放手。
我想,默默為孩子保駕護航,別讓他跌入難以承受的傷害,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