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寶寶交流少,致三歲寶寶險成「啞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3歲男孩語言發育遲緩成啞巴

一位媽媽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每天只顧忙著做家務,致使身體一切都很正常的3歲兒子連爸爸媽媽都叫不清楚,幾乎成了「啞巴」,語言能力僅1歲兒童的水平。

孩子的語言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寶寶什麼時候會說話雖是因人而異,但會說話的快慢和寶寶成長的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

孩子爸爸在外地做生意,平時不常回家也很少有機會和孩子交流,孩子和7歲的哥哥,由媽媽一個人照顧。

由於媽媽生性內向,原本就不愛說話,而要獨自照看兩個孩子,媽媽把多數時間都花在日常的家務瑣事上,每天與孩子說話不超過100句,也不喜歡帶孩子出門和其他小孩玩耍,而哥哥在上學,成天與孩子作伴的只有手機和電視。

最近,家裡人發現,孩子已經3歲了,可是連爸爸媽媽都叫不清楚,其他話都不會說,表達只能用手做比劃,幾乎成了一個「啞巴」。

在家人建議下,媽媽帶著孩子到兒童醫院就診,最終孩子被診斷為語言發育遲緩,智力也落後許多。

而類似孩子這樣的孩子,近些年很多,最大年齡的是5歲的還不會說話,這名5歲的女孩,父母都是研究生,白天上班,但晚上回家只顧玩網路遊戲,孩子所有時間只能跟著不愛講話的爺爺玩,結果孩子到5歲只會說爸爸媽媽,其他話都不會說。

父母和孩子的語言交流很重要

像這樣極端糊塗的爸媽確實比較少,但很多父母在寶寶說話的早教上仍然存在誤區。

語言不是與生俱來的,寶寶什麼時候會說話雖是因人而異,但會說話的快慢和寶寶成長的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

寶寶在1個月時就已經開始模仿大人說話的樣子,只是寶寶各種器官還未發育成熟,所以只能通過哭來與外界溝通。

寶寶雖然不懂得回應你,甚至有可能不懂得你在說什麼,但是他卻像個小雷達一樣,不斷地接收著你給他的語音訊息,儲備語言,等到發育成熟,便會在你不經意之間,蹦出一兩個「爸」「媽」的發音。

因此父母積極創造語言環境,和孩子日復一日的語言「交流」,是孩子學習語言基礎的重要條件。

如何和孩子「對話」

5個月左右,寶寶就能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了,喜歡尖叫、大笑、大聲地叫。

比如說:爸爸媽媽看著寶寶說話時,寶寶通常以:阿-咕,阿-咕回應。

到了8-9個月,嬰兒仍然未能用語言表達意思,但他們有些已經能發出不清晰的「爸爸」「媽媽」的喃喃複音。

在這個階段家長應該與寶寶多交流,在給他換尿布時、餵奶時、穿衣服時,你都可以用用最輕柔的聲音和他對話「來,伸開小手」「張張嘴」。

雖然你只是在自言自語,但是你會看到寶寶專注的眼神,他的小雷達已經開動了呢!

寶寶學說話的幾個階段

1.9個月:說話已有語氣和音調

9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發出許多聽起來好像完整的發音,並且帶有語氣和音調,你和寶寶之間的交流似乎更來電了。

2.1歲:每天都有新驚喜

當寶寶快一歲時,每天都會增加新的詞彙,爸媽如果想知道寶寶是否已經了解某個字詞,可以問寶寶:「寶寶,東西在哪裡呀?可不可以指給我看看?」寶寶就會用手去指或者直接去拿爸媽所說的東西了。

這個階段,家長可以將看到的事情和正在做拭目以待事情不斷地講給孩子聽,讓孩子的頭腦中將語言和日常生活的事情聯繫起來,將生活變成語言學習的教室。

3.1歲半——2歲:詞彙爆發期

1歲半的寶寶語言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學說話的速度可以說是突飛猛進。

那是因為寶寶已經進入了詞彙爆炸期。

寶寶前一個月只能說出10個詞左右,後一個月就能說30個詞左右,突然有一個月能說出將近100個詞!這個階段你不妨多帶寶寶外出,比如圖書館、博物館、坐公交車,接觸不同的人與事,你會發現寶寶在新的環境中自然而然會說出很多新的詞彙,對寶寶的語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第一語言老師,別讓孩子黏著電視!

孩子最初的語言學習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父母作為寶寶語言學習的第一任老師,在日常交流中要儘量用清晰、標準的發音和寶寶對話。

說話時講語速放慢些,讓寶寶看著你的口型。

有些家長喜歡讓孩子多聽廣播、看電視來讓孩子有更豐富的語言學習素材,但其實這些媒介手段反而會阻礙親子之間的交流,讓寶寶很難聽清你的話。

請訂閱幼兒教育專家的微信公眾號:bb-edu

了解豐富的育兒知識,還能解答育兒問題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說話晚?家長和BB交流太少

家長容易錯誤地認為BB不會說話,所以沒有必要和他交流。但科學家發現,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面已經能夠對媽媽的聲音做出反應,從出生那一天起,聽力正常的寶寶對周圍的聲音就很敏感了。所以即使寶寶不會回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