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帶兒子進女更衣室被罵哭!孩子的性別意識有多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一則新聞引髮網友熱議。

一位女網友發帖說她和小姐妹各自帶著兒子,4個人一起去游泳。

在女更衣室里,管理員阿姨堅決不讓這兩個男孩在裡面換衣服。

女網友覺得委屈,小孩都只有三四周歲。

「阿姨,我們上周剛來過,也是跟我在這換的呀。

小孩爸爸都沒來,你看這麼小,自己換衣服肯定不太行,就在這換吧,小孩子也不大。

管理員阿姨還是堅決不同意。

女網友說,自己被罵得眼淚都掉下來了。

「以後去游泳,爸爸帶著年幼的女兒是不能去的?媽媽帶著年幼的兒子也是不能進游泳館的咯?」

帖子發布後,一些網友表示理解這位媽媽的處境,但更多的人則認為管理員阿姨做得對。

對於這樣兒童進異性更衣室問題,雖然我們能理解這位媽媽擔心孩子安全問題,但各位家長也要注意,孩子的性別意識一般是從3周歲開始的,正確引導孩子的性別意識對孩子健全的性格養成非常重要。

3歲後孩子逐漸意識到「男女有別」並開始以男女自居。

隨著一點點長大,孩子對男和女的著裝、行為舉止、性格特徵會逐漸形成全面認識,也就逐漸形成了心理性別。

性別意識不僅僅是孩子們自稱「男孩子」或者「女孩子」,而是這個標籤是和社會群體聯繫起來,影響他們的想法,感受,和行為。

也就是說,他們怎麼看待自己,怎麼和他人交往都會和這個性別認同聯繫起來,可見,性別意識的發展在孩子的發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如果孩子在性別意識模糊的時候沒有收到正確的引導,甚至是有些家長會給男孩子穿女孩子的衣服等等,很可能會讓孩子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歧視和捉弄,或受到老師和鄰居的壓力,使他們企圖隱蔽自己的異性行為,但常常辦不到,內心十分痛苦。

同時他們又無形中被其他寶寶「隔離」開來,因而產生內向、孤獨、膽小及憂鬱的性格特點。

在心理性格和生理性格嚴重不一致時,孩子會對自己的性身份產生認同困難,個別人長大後可能產生變性的願望。

那麼,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性別呢?

1、把他當做男孩子、把她當做女孩子

在任何私下場合或者公共場合中,在3周歲後,孩子要獲得相對應的性別待遇,就比如在游泳館中,男孩子就不能進女更衣室。

這一點其實很重要,孩子在感受到差異的時候,會漸漸明白性別不同的含義。

2、父母做好榜樣

爸爸媽媽的裝扮和形象,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性別的認知。

如果女孩有一頭漂亮的長髮,經常穿公主裙,媽媽卻總是板寸頭和工裝褲,女孩很可能會對女性形象產生迷糊,進而懷疑大人對她「你是女孩」的教導。

同樣,爸爸人高馬大,卻從不幹家里的體力活、髒活和重活,若想教導兒子「你是男子漢」、「男生是家裡的頂樑柱」,成功的可能性不會很大。

3、正面回答孩子的性別問題

很多孩子到了一定年紀,會問我是從哪裡來的啊?我和媽媽有什麼不同啊?甚至,有時候爸爸媽媽上廁所或洗澡時,孩子會偷偷溜進來看幾眼。

不要大驚小怪、急於遮掩,甚至責罵孩子是「流氓」。

家長對於孩子對於性別和身體方面孩子的好奇和疑問,應該大方正常的進行解釋說明,沒有必要遮遮掩掩。

4、不要阻止男孩對身體的探索

兩三歲的男孩會對自己和他人的身體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許多男孩喜歡摸"小雞雞",有時他們也會要求摸媽媽的乳房,跟媽媽一起洗澡。

面對這些情況,父母表現出來的態度越坦然,越有利於孩子接收正確的信息。

童年是給人生的性別色彩鋪底色的階段,底色鋪好了,成年後便不容易出現性別認同障礙。

這一方面需要父母真心接納孩子的性別,不要跨性別教養。

另一方面要意識到男孩女孩的性格也需要互補,男孩在一段時間會喜歡照顧洋娃娃,女孩在一段時間喜歡爬樹、冒險,這些並非壞事,可以幫他們彌補性格的缺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