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獨立能力差,這是因為你沒有教會他這件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沒有發現你家寶寶的獨立能力很差?班裡的其他小朋友,出去春遊,都可以直接穿衣喝水吃飯,不吵不鬧。

可是自家的寶寶,連喝水都要別人餵。

睡覺的時候,還要人哄著入睡。

這種自立能力也太差了,長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也會出現缺陷。

那麼如何能夠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呢?

第一、教會寶寶用筷子

你們學會用筷子是什麼時候?很多人都自學成才的,所以拿筷子的手勢都不一樣。

如果你家寶寶可以拿住筆的話,就說明寶寶的手指運動技能已經開啟,因此父母就可以教育寶寶拿筷子吃飯啦。

寶寶喝湯吃飯的時候,家長就教育讓寶寶自己來,怎麼握筷子,怎麼用勺子,聰明的寶寶很快就能上手自己吃飯了。

這樣子吃飯問題,也不會太愁人!如果孩子不足2周歲,父母要小心食物噎到問題。

第二、教會寶寶自己拿杯子喝水

水是我們生命之源,所以我們都離不開水。

其實寶寶要喝水,在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學會抓拿東西了,為什麼不試著讓寶寶自己喝水呢?

在寶寶一歲的時候,我們可以拿一個塑料杯子,倒一點點水,輔助寶寶把杯口往自己的嘴邊靠近。

喝到水的寶寶,就知道自己原來是喝到水!

多吃鼓勵自己喝水,小寶寶那麼聰明,下次都會自己拿杯子喝水啦!

第三、學會自己穿衣服脫衣服

其實等到3歲左右的孩子,就已經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

所以家長也要參考孩子的意見啦。

可以給寶寶買一個容易穿脫的衣服和鞋子,教導孩子怎麼穿,怎麼脫。

當然,可以說:自己喜歡的衣服一定要自己穿。

這樣子提高寶寶的學習能力。

當寶寶穿不好的時候,也需要多鼓勵鼓勵。

其實不僅僅讓寶寶學習了穿衣脫衣的能力,也讓寶寶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獨立重要性。

第四、學會自己上廁所

半夜尿急就哭著找媽媽,或者直接尿再紙尿褲上面。

其實到寶寶3歲的時候,就要讓寶寶學會一個人上廁所。

寶寶上廁所的時候,家長就耐心教導怎麼脫褲子,怎麼擦屁股。

等過一段時間,上廁所就不要陪著孩子上,偷偷的躲到廁所門後面觀察,讓寶寶一個人學著沒有爸爸媽媽自己處理。

這樣子的教育,不僅僅可以讓寶寶學會獨立一個人處理事情,也可以讓寶寶懂得個人隱私問題。

七仙女說

父母一定要把握正確的寶寶年齡教育,適當採取有趣的方法,培養寶寶的獨立精神,讓寶寶更優秀!

原創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小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父母必須教會他們這些

上幼兒園是當代孩子們必經的人生階段,他們需要離開熟悉的環境以及他們依賴的親人,進入到一個於他們而言完全陌生的環境中去。在幼兒園裡,孩子們不再時刻受到父母的照顧和庇護,他們第一次需要自己獨立去完成...

媽媽崗位說明書,進來看看,你稱職了嗎?

曾聽過一句話非常經典:「父母是一份職業性很強的工作,可是我們很多父母都不專業」。一個民族的強大,從何而來?答案是:教育。對媽媽來說: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規矩大於寵愛,身教重於言教!看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