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擺脫家庭原因,變成和父母不一樣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相信許多孩子都幻想過自己的未來,而孩子的未來大多數都是以父母為目標。
孩子的想法重視單純的,他們希望成為父母一樣的人。
那麼,我們是否能變成和父母一樣的人。
廣告不是說過嘛,一切皆有可能,無限的可能性來自火熱的青春。
人在年少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人會考慮「我們有沒有可能擺脫原生家庭,變成和父母不一樣的人」這個問題。
大家幾乎毫不猶豫地會回答:怎麼可能!我怎麼可能變成那個無趣且煩悶的老爹,我怎麼可能變成那個嘮叨且小氣的老媽,我就是我自己啊,天下獨一份的我!認為一切皆有可能,就是年輕的好處。
網上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完全雷厲風行的女企業家作風。
短頭髮,運動裝,大牌手袋往桌上隨手一扔,拉出椅子坐下立刻就是「我是老大」那種姿態,特別不屑地說,這些牌子啊什麼的我都不知道,別人送我才用的。
口頭禪是,「少囉嗦,你就跟我說行還是不行吧。
」從實習到離開,我大概和她接觸兩年,幾乎沒有看到過她脆弱的地方,她像個終結者一樣。
唯獨一次,她在一次開會時,忘了討論到什麼問題,她講到自己的女兒。
本來很酷的一個人,變得瑣碎且沒有信心。
「本來覺得完全不可能打女兒的,可實在是忍不住,就打了她一下。
打完之後又後悔,輾轉反側,覺得只要做了一次這個舉動,完全就變成壞媽媽了……」可能是從大家臉上的表情方才察覺到自己的滔滔不絕,她突然停住,嘆了口氣,目光游移到別處,小聲說了句:「我們總在想方設法變成一個和父母不一樣的人,迴避父母身上的那些缺陷。
但是越長大越發現,那些缺陷毫無例外的,也會在人的身上原形畢露。
」
最近,看了央視去年出的五集紀錄片《零零後》,是對幾個零零後小朋友,從幼兒園開始,長達十年的跟拍。
這部紀錄片最好的地方,就是讓你有一個機會用已經成年的眼光,來看曾經那個小小的你,是如何變成今天的大人的。
看的時候你會發現,抱怨著人世間種種不理解,其實自己才是最健忘的——最先不理解小小的你的人,是那個長大的自己。
可能有時候孩子想畫個畫,只是單純享受肆意表達的樂趣。
一回家,家長買來了一堆顏料畫板筆刷,說從今天開始每天畫,以後成為一個畫家。
孩子只是喜歡按幾下琴鍵,感受這個大大的機器發出聲音的奧妙,家長立刻給你扛回一架鋼琴,每天在後面盯著你彈倆鐘頭的琴,不停告訴你為了讓你成為鋼琴家花了多少錢。
而且,毀掉孩子的一項樂趣,都會說全中國家長說過同樣的一句話:「如果現在我不嚴格要求你,長大你會恨我。
」
我沒有評價任何一個小朋友的意思,也沒有資格說他們未來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只是很多時候,當家長對小孩失望和不滿意,其實歸根結底是一種原生家庭堆砌起來,終身無法逃脫的藩籬。
家長討厭小孩的那一部分,往往是家長討厭自己的那一部分。
同理,孩子討厭大人的那一部分,就是家長悲劇的重演,且無法逃脫的宿命。
很多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操心,我爸媽更是沒有。
我媽自己學習都顧不過來,現在還買了那種線上英語教程天天跟電腦對話……
通過以上種種,我們知道了一對父母的誕生,就是再讓一個小孩,發誓勵志改變命運,不要變成父母那樣的人……當然,每個原生家庭的壞處以外,總有些發光的地方。
就好比,我在中午醒來,看到桌上離家出走的朋友做好的豐盛早餐,一邊吃著培根一邊看著她寫下的紙條:「抱歉。
我以後會更進步的。
」人們總是嫉妒著別人,模仿著他們身上,原生家庭無法給予孩子的東西。
於是,才有了新的自己,有了朋友戀人,都是為了那些平行空間裡的圓滿。
家長如何4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孩子們都是我的老師法國有一個很著名的風景畫家叫柯羅,他晚年說過一句話「我每天早上醒過來向上帝祈禱,讓我像小孩一樣天真地看世界」。我歲數越大越明白這句話,孩子們都是我的老師。沒有學畫這件事情,甚至...
孩子性格敏感,心事重,怕被說,但孩子得管,做媽媽的該怎麼辦?
孩子性格敏感,有可能是孩子先天的特點,也有可能與家長的教養方式不無關係。曾經諮詢過一個5歲的小朋友,平時即使把玩具掉在地上,也會偷眼看看大人,生怕大人凶他。跟家長溝通,家長說「沒對他嚴格,也沒有...
父母才能給孩子強大的內心
孩子的強大背後因為父母的強大,很多時候孩子的自信來自於哪裡呢?孩子老是在大人面前說「媽媽媽媽,你真的愛我嗎?」很多時候家人很煩這個問題,每次都會和孩子說很多遍,但孩子還真是不太相信自己。試想,你...
你養的孩子,別讓人唾棄的掉了渣!
現在的很多父母親都是打著孩子天性自由的旗號,任憑小孩子肆意妄為,甚至胡作非為,最後還說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慢慢的孩子長大了,卻被人很多人嫌棄著,他的父母還覺得他人都是嫉妒他們,然而卻不知道自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