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了解「蒙氏教育」,其實你只知道「蒙氏教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諾媽原創】,轉載請標出處,歡迎分享!

近幾年,在幼教界突然興起了一個名詞:「蒙台梭利」。

幼兒園開始打出了「蒙氏教育」的旗號,購物網推出了「蒙氏教具」的營銷,而家長與家長之間,漸漸地也有了關於「蒙氏」的交流。

(一)

一天晚上,我送諾諾去美術培訓班,碰到一個同樣送孩子來學畫的媽媽。

孩子學畫,媽媽聊天,聊天的話題自然離不開孩子的學習。

當時,諾諾離上課還有幾分鐘,於是他在畫室里東瞅一下,西摸一下,在畫桌上爬上爬下,甚是頑皮,而對我的提醒,他似乎有著自動過濾功能,選擇了主動屏蔽。

我無奈地沖這位媽媽笑笑,她定了定說:「其實有個幼兒園特別適合調皮的男孩子,我們在那兒讀了四年,現在養成的習慣特別好,上課根本不會開小差做小動作,注意力相當集中。

這位媽媽的兒子大我們家諾諾兩歲,剛剛入讀一年級,於是我向她取經。

「那我也是花了血本的,我們讀的是蒙氏幼兒園,不過可惜這所幼兒園現在搬市中心作為標杆去了。

鮮少地,在一個媽媽的口中聽到「蒙氏教育」, 瞬間讓我對她產生了幾分好感。

「我們學的蒙氏教育,特別是那套教具,真的好!」這位媽媽強調說。

不一會兒,她的兒子上完課下樓了,一如媽媽口中說的那樣,的確是個非常乖巧的小男孩,穩穩噹噹地站在媽媽身邊。

他今天上的試聽課,媽媽爽快地掏錢交完了半年的學費,並要求老師:「我們能不能一周上兩節課啊?」

執教的老師驚訝了一下,估計還沒遇到這種情況:「上課過於頻繁,對孩子壓力太大了點吧?」

媽媽忙解釋:「學畫畫是孩子自己提出來的,我們以前沒學過,美術課上不太會畫,所以畫的不好看,幾次也沒被老師選上貼牆展示,孩子自己著急要學呢,你問他是不是?」

孩子點點頭,堅定地又預約了明天的課程。

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因為在某一方面不特別優秀,竟會如此主動地給自己加壓來強化學習,孩子心理的成熟超出了他的年齡,這種懂事讓我詫異。

於是我好奇地問了這位媽媽,給孩子報了幾個培訓班?

「我們還在學跆拳道和寫字,之前還學過拼音,本來我打算再給他報一個英語班,後來諮詢了孩子的英語老師,老師說基礎還行,再緩緩,所以沒報。

一周七天除了學校上課,還要再上三個興趣班,這時間怎麼安排得過來呢?難道孩子不累嗎?

這位媽媽的安排聽得我乍舌,接下來她的又一番話,更讓我震驚。

「要有時間,我還想給他多報幾個培訓班呢?一定要報那種跟學校有聯繫的培訓班,比如英語啊、寫字啊這些,這樣孩子有了些基礎,學起來上手快,他自己信心也多一點。

出於好意,這位媽媽以過來人的身份向我傳授著她的育兒經驗。

「孩子的興趣培養,能堅持一個兩個就很不容易了,這麼多興趣愛好,能專嗎?」我疑惑地反問。

「就是要學多啊,孩子受到表揚了,他才有興趣學呢!我打算今年給他報這幾門,明年再給他換幾門學學!」

這位全職媽媽,真的一門心思撲在了孩子的學習生活上,她計劃全面培養自己的孩子。

「哇,寶貝你畫得真好!」媽媽對孩子今天的作品相當滿意,如獲珍寶,誇讚說,「這下好了,周一能夠交得出手了,你們美術老師一定想不到你會畫得那麼好,是不是?你覺得自己畫得如何?」

孩子看了看,出人意料地咬了咬嘴唇說:「我覺得不好,因為沒有主題。

執教的老師尷尬地站在一旁,還是媽媽自己圓了孩子的話:「你看,跳繩,唱歌,這個主題就是快樂的一天嘛!」

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對於畫畫這件事,竟然要求「提綱挈領掐主題」?孩子畫畫不就是塗鴉嗎?妙筆如花,筆下吐蓮,自由、無羈,繪畫的本質不就是解放孩子的思想與內心嗎?眼前這個乖巧的孩子,他對自己做的事,目的之明確,讓我震驚。

但幸好,我還是看到了這個孩子在他這個年齡段該有的表現。

就在我們閒聊之際,不經意之間,孩子如我家諾諾一般在畫桌上爬上爬下,玩得不亦樂乎。

作為一年級的孩子,一個男孩子,有哪個不愛玩?有哪個不淘氣?這才體現了孩子真正的天性!

但很快,他的媽媽注意到了,訓斥了幾句之後,孩子鄭重道了歉,乖乖地揮手與我們告別,然後回家了。

「哇,這差距也太大了,你知道上課的時候,這個孩子有多認真嗎?真的是一點兒都不開小差,從頭到腳註意力超集中,眼睛緊緊地盯著我的一舉一動!」看著母子離去的背影,執教老師感慨說。

(二)

看著母子倆離去的背影,我的心情很複雜,感慨這位用心良苦的媽媽,也心疼這個為學習而努力的小小孩。

其實一開始,我對這位媽媽是懷有好感的,因為我第一次在一個媽媽的口中聽到了「蒙氏」這個詞。

如果我們在家長中做個調查,聽過「蒙氏」的估計少數,更別提了解「蒙氏」了,那更少之又少。

這位媽媽如此推崇蒙氏,我以為她是了解「蒙氏教育」的,卻發現結果她只是知道「蒙氏教具」。

一番對話下來,我似乎也能理解在她兒子身上出現的這種年齡與性情之間的矛盾。

其實,「蒙氏」這個詞對我不算特別陌生,當年上教育學課的時候,老師曾提過,後來孩子出生,我也專程拜讀過「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而就在一年前左右,我的老同學過來找我說,他開始做「蒙台梭利」的教具了。

他說,現在的幼兒園可歡迎這套教具了。

我問他,你了解「蒙氏教育」嗎?他拍拍胸脯說「當然!我是這片地域最大的蒙氏教具代理商,還有誰比我更了解!」

不知不覺,「蒙台梭利」成為高大上的代名詞,「蒙台梭利」也成為高價收費的標準,「蒙台梭利」更成為利益追逐者的目標,目的自然是為了孩子的成長。

但現實呢?不說家長,只論幼教工作者,到底有多少從教者真正了解蒙台梭利?了解蒙氏教育?能真正踐行蒙氏教育精神?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給孩子自由」,她發明的這套教具,也只是作為教學輔助的工具。

只有在被恰當利用的時候,才能體現她的思想以及價值。

但是我們的很多幼兒園,打著蒙氏的旗號,只借用了她的教具,卻把這些教具使用到她思想的反面。

就如這位媽媽所描述的:每天,幼兒園會在規定的時間讓孩子做規定的事。

讓孩子跟著老師的示範步驟使用教具,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與老師示範的保持一致,老師會不厭其煩,一遍一遍指導孩子進行教具使用,直到做對為止……老師會時刻糾正孩子的日常行為習慣,不能在教室里大聲說話,不能打鬧,不能做小動作,如果不小心碰到了同學,應該用最紳士的語氣向對方道歉……

蒙氏提出的是「自由」與「紀律」合一,「個性」與「群體」兼顧,而我們的教育卻不約而同忽略了「自由與個性」。

孩子調皮是通性,雖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是對孩子規矩太多,卻難成方圓。

借用尹健莉老師的話:

「童年是一段特殊的時光,每個兒童都是一個純美的原生態世界,具有謎一樣的潛能和發展可能,教育的任務就是要開發這種潛能,並努力保護個人的幸福感。

壓力和懼怕不可能變成兒童內在的需求,「聽話」或「懂規矩」不過是一種假象,背後是孩子心理功能的失調,所以經歷就不能轉化為經驗,卻會根本性地損壞兒童的心理健康。

那麼,如果你並不了解「蒙氏教育」,那麼還是扔了「蒙氏教具」吧,讓孩子在天地世界裡擴展自我,一個自由的孩子,才能真正成為一個自覺的孩子!

(歡迎訂閱諾媽的頭條號,更多文章請見微信公眾號:諾媽的籬笆小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