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3種毛病,越長大越討人厭!家長都還不知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英國著名作家shuo過: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


好比你從小要求孩子懂禮貌,有禮儀,樂觀、優雅就成了孩子的習慣,以後在生活中、事業上,孩子都會占據絕大的優勢,比其他孩子走得更順暢一些。

如果我們總是以「孩子還小,長大後就好了」,對孩子的壞習慣一味縱容或者狠不下心來好好教育,而錯過了最好的教育時間,等到孩子長大你就會發現這些習慣越來越難改,並且十分討人厭,

所以,以下這3個毛病,一定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糾正:

01

不跟別人打招呼,隨意翻人家東西

每次家裡來小孩的時候,總是一團糟,一不留神,你就會發現家裡的柜子、抽屜全被打開了,裡面的東西也被貪玩的孩子拿出來玩,你還得笑笑說:「沒事,孩子都這樣。

」等到孩子散盡,整理東西都要花費一個多小時,把你累個半死的。

如果孩子只有兩三歲還可以理解,畢竟太小,家長都捨不得教,可以理解,但是有的孩子8歲以後還是這個樣子,只能說孩子缺少正確的教育,不懂得教孩子做事有分寸。

一個沒有界限感的孩子,在幼兒園、小學很容易跟其他小朋友打架,因為他總覺得自己最好、所有東西都應該是自己的。

這樣的孩子即便上了大學,跟舍友的關係也會很糟糕,因為他可能亂動別人東西、半夜聽歌不帶耳機、自己髒襪子隨地扔……打擾到別人的人都不會被人喜歡,反而會激發更多的矛盾,影響孩子以後的交際,很可能被孤立。

02

做事懶散又拖拉

孩子養成壞習慣是一瞬間的事,比如家長從來不要求孩子做家務,也不讓孩子幫忙家裡做事,那麼孩子只能自己找點事做, 於是看電視玩遊戲也就成了他們的心頭愛,等你想找孩子幫忙做事的時候,他已經走不到了。

就救治,孩子變得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要求自己,變得懶懶散散。

一旦孩子養成了懶散、拖延這樣的生活習慣,不及時糾正的話真的太難改變了,甚至會伴隨終身。

有時候,家長去孩子的寢室時,總會發現孩子們的寢室一團糟,襪子衣服滿滿一堆,被子髒的看起來都年代久遠了,還以為家長虧待自己的孩子,零食飲料亂放,還招老鼠和蟑螂……

這樣的學生將來能把事業、家庭都打理好?基本不可能。

所以,趁著孩子還小,一定要有意識地培養他的勤快、自理能力,比如自己收拾整理玩具,自己收拾書桌,適當分擔點家務。

03

對老人粗魯

有一次,我在商店買零食,看見一個孩子拿著手機玩手機,他爺爺正要過來收款,不小心碰了他一下,然後輸了一個「人頭」,沒想到孩子立馬瞪他爺爺一眼,威脅道:「沒看見我玩遊戲啊,都怪你,我要是輸了非把你打一頓!」

其實,孩子的爸媽也在旁邊,但是他們並沒有制止這種無禮、任性的行為,倒是一種習以為常的態度,反而安慰孩子說:「好了好了,別跟爺爺計較了,繼續玩遊戲吧。

或許在家長眼中,這些都是小事情,孩子並沒有對爺爺造成了什麼傷害,可是你想想,一個要把爺爺打一頓的孩子,既不尊重爺爺,還對爺爺暴力,以後也不會對長輩感恩的,孩子長大後,還能指望他孝順自己麼?

孩子年齡小、不懂事,不代表可以被無限縱容。

相反,越是年齡小、不懂事的孩子,越需要家長的引導和教育,越需要讓他明白分寸和禮儀。

一個有規有矩、言行得體的孩子,走到哪裡都受歡迎,將來的工作、生活都能左右逢源;而一個邋裡邋遢、自私任性的孩子,即便成績再好,將來的路也會屢屢碰壁,走不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萬不要縱容孩子的壞習慣,你中招了嗎?

愛孩子,是每個人的天性。但是這份愛,一定是鬆弛有度,包含理智和寬容。更應該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間,有一個很明確的分界線。這樣才能使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忍受一些不舒服,甚至令人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