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4大誤區!原來,89%家庭,竟錯的如此離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幾天,讀了台灣著名教育家洪蘭和尹建莉老師的一本教育專著,很受啟發,改變我對教育孩子的一些想法。
那本書從大腦的結構和神經學的角度,向我們解釋了一些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教育態度的不正確性,告訴我們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馬拉松比賽。
一、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只有終身學習
現在很多輔導班的廣告語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來吸引家長為孩子報名,身邊有很多的小朋友周末的時間大部分是被輔導班所占據,一個上學前班的小朋友學畫畫,練書法,學英語,練舞蹈等等。
很多孩子基本上沒有自己玩耍的時間,現在到了周末想找個小朋友玩,都很難,大家都很忙,很多家長都不想讓孩子在起跑線上輸了。
但是這本書上介紹,在神經學上根本沒有「輸在起跑線上」這回事,實驗已經找到終身學習的神經機制。
「終身學習」這也是我們現在所倡導的,「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都是說的是這個道理。
我們的大腦神經也是「用進廢退」的,常用的區塊也會因此而增大,長久不用的地方會被挪作他用。
最重要的是大腦不是頤養冗員的地方,所以也絕對沒有「大腦只用到了10%」這樣的說法。
大腦終身都具有可塑性的,不管是起跑早晚都能贏,現在看來,過去以為到了青春期就定型,不可改變的觀念是錯的,人的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經驗而不停地重塑他的大腦。
所以家長真的不要讓孩子在起跑線上爭先後,人生好似馬拉松,起跑早晚都可能贏。
二、父母的陪伴,孩子成長的搖籃
孩子的大腦發展最適合的地方是溫馨的家庭,最佳的營養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
很多年輕人把孩子給老人帶,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殊不知,幾個月下去,孩子就會和自己關係不那麼親近,對孩子的成長發育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父母根本不需要特別開發孩子的智力,只要給他正常的家庭環境,他的腦就可以發育的很好,而且父母不要對孩子限制太多,要讓孩子任意去探索,和孩子做遊戲,培養他的群體生活的智慧,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及創造力。
有研究發現,越愛探索的孩子長大後越聰明,因為他到處跑,到處玩的經驗促進了大腦神經元的連接。
陪伴,不是父母在玩手機,孩子在看電視,而是和孩子互動起來,讓孩子遠離電視,遠離那些充滿暴力的動畫片,讀書給他聽,用正面擠掉負面的,用美好洗滌邪惡。
遠離恐怖影像,兒童看多了就會引起孩子不同的攻擊性,對於喜歡模仿而沒有是非判斷能力的孩子來說,這些壞的東西的影響對孩子來說,影響是巨大的。
三、網遊不是洪水猛獸,合理利用也是很好
網遊,提到這個詞,我對網遊是一點也不感興趣,而且對整天坐在電腦前,天天打網遊的人,也不怎麼看好。
書中通過實驗來論證了,打網遊不僅可以緩解壓力,增強孩子的空間能力和推理能力,拓展孩子的注意力的廣度,都是有好處的。
網遊可以增加視覺選擇注意力及問題解決能力。
研究人員發現,打網遊通過觀察、假設、嘗試錯誤而找出遊戲規則,從而增加對數學符號表征性質的了解,這是一種高度的抽象能力;學習到組織策略、記憶策略及正確的猜測。
在生理上完全沒有大腦退化的證據,反而看到網路遊戲能增加大腦紋狀體中多巴胺的釋放。
多巴胺是個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與學習,行為和感覺運動有關(帕金森氏症就是多巴胺不足),此外,打網遊與智力測驗中的瑞文氏空間推理測驗有較高的相關性,打網遊的孩子在測驗成績上都遠高於不打網遊的,他們在類比能力上也強很多。
由此看來,網遊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可怕,只要規定好時間,充分的相信孩子,只要他能做到有始有終,而不是沉迷。
打網遊也不是一件壞事。
四、讓孩子學會合作,接受失敗
讓孩子多參與團體運動,在運動中學會與人合作,學會接受失敗,同時也培養他正確的人生觀。
"人可以失敗,但不能被打敗"的人生觀要從小建立,因為他儲存在神經連接的突觸上,是內隱的學習,會跟隨孩子一生。
孩子對輸贏成敗不那麼看重,就能打造堅強豁達的品格。
讓孩子知道反正有明天,有機會,只要有學習的能力,沒有什麼學不會的。
人的一生會因為外在環境的轉變而改變,必須學會新的技能來應對。
有這樣的認識,還怕孩子的人生路會走不好嗎?
書中的很多觀點,讓我對孩子的教育觀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很值得一讀!
我每天會在朋友圈分享一些關於學習方法、提分技巧、記憶訓練方面的文章,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看看,更多相關內容會在每周的《最強大腦》免費網絡公益課上教授。
如果還有其他教育方面問題需要幫助,
可直接加微信 tifenyou(長按複製)交流,免費領取《超級學習法》書和課程,我專注於記憶力提升、中小學學習方法研究,希望能在教育問題上對諸位家長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