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與中讓你的孩子成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在家庭,很多的家長願意為孩子去包辦一切的事情,總覺得孩子能力達不到,所以在家裡經常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家長替孩子包辦事情,主要是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溺愛,現如今的家庭,物質條件好了孩子反而少了,6+1的模式讓孩子都成為了小公主小皇帝,自然很容易造成的對孩子的溺愛;

二是圖省事兒,許多的成人對孩子沒有耐心,覺得孩子做事太慢,或者做的不好,就直接自己替他辦了;

三是對孩子的不信任,覺得自己孩子的能力還達不到不能夠完成有些事情,所以就由父母代勞了。

父母的包辦,直接導致孩子的問題:一是容易讓孩子形成依賴,沒有目標沒有計劃;二是不利於孩子責任感的培養,遇到事情的時候不會解決,承受挫折的能力太差。

在中國目前的家庭里,或多或少的都存在包辦的情況,只是嚴重程度不同而已。

然而這種包辦,帶給孩子的並不是積極影響,而是影響其一生的傷害。

父母應該從小,就讓孩子更多地參與,更多的管理好自己。

那麼對於還處在幼兒期的孩子,我們在讓孩子參與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時候,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第一,合理的引導。

要讓孩子更多地參與到自己的事情中去,家長應該注意引導,告訴孩子哪些事情才是可以完成的,讓孩子的內心明白自己能夠做的事情有哪一些。

比如在完成某個遊戲時,當你注意到孩子已經有困難時,就可以給出及時的引導,我們需要在孩子參與過程中,讓他完成事情獲得成就感,這是為他以後更積極地參與做鋪墊。

第二,正確的示範。

有些時候還是不願參與,並不是他真正的內心不願意,只是因為他缺少一個示範,不知道該怎麼去做。

而處在幼兒期的孩子,他們主要的學習方式是模仿,所以成人應該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示範,然後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方式去做,他在獲得成功之後,自然就更加願意參與了。

第三,適時的幫助。

當我們明顯感覺到孩子在參與事情的過程之中,有困難的時候,家長應該給予有力的幫助。

但這種幫助,儘量應該讓孩子感覺不到,我們給予的幫助要讓孩子感覺到還是他自己努力完成的,而不至於讓孩子覺得是成人替他完成的。

第四,及時的鼓勵。

當孩子第一次參與到某些事情的時候,不管做得好與不好,家長都應該及時的給予孩子鼓勵。

這種正面的教育方式,是能夠強化孩子的參與度的。

不要過多的關注細節,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他的完美,我們更應該在過程之中看到它的優勢和閃光點。

在這種不斷的鼓勵之中,孩子的參與性會極大的提高,你會很好地建立他們自信的品質。

幼兒時期的孩子,對於事情其實是有極強的參與性的,成人就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我們不應該剝奪他們學習的權利。

比如我們可以在平時的時候,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做家務、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製作食物、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製作一個玩具等等,這些事情孩子都是會非常感興趣的,而且也能夠體極好地提高他們的成就感,我們應該讓孩子在參與中成長,而不是在包辦中一無所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內在的重要動力,也是構成生命活力的重要源泉。人生在世,如果沒有自信心,精神就會萎靡不振,人生就會失去進取的動力。因此,家長應該特別重視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第一,對於孩子學習的進步,父...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家長如何做

【康Q母嬰網原創稿件,歡迎轉載但需註明出處】父母的教育,對於孩子日後會是什麼樣的人有很大的關係,想讓孩子未來能夠更好的成長,獨立性的培養很重要,如今雖然二胎政策放開了,但還是有很多人選擇只要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