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80%的病是吃出來的,想要寶寶不生病,這些徵兆一定要知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很多孩子吃得看似「營養豐富」,卻還是長得細胳膊細腿兒,個子小小的,生長發育達不到標準,還特別容易生病。
另一些孩子呢,則長成了小胖墩兒,看著壯,實際上體質也特別令人擔憂。
每天好吃好喝,不長肉不長高,還特別容易生病,怎麼孩子就長不出個好身體呢?
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我們常常聽說「病從口入」,原因一:不注意衛生或是吃了不乾淨的食物導致病毒或細菌進入身體引起生病。
其二:寶寶如果吃得太好太多,吃得過量,就會容易生病。
如感冒發燒體質不好,80%是積食,吃壞了脾胃造成的。
什麼是小兒積食?
小兒積食是兒科常見病,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於中焦脾胃,停聚不化,氣滯不行所形成的一種胃腸疾患。
以不思乳食、脘腹脹滿、大便不調等為特徵。
積食各個年齡段都可以發病,但多發生於3歲以內的嬰幼兒。
若食積日久,積久不愈,遷延失治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緩慢。
很多有積食的小朋友和同齡的小朋友相比,往往個頭矮。
媽媽如何辨別寶寶是否積食?
1、聞口氣。
口臭,晨起時尤為明顯。
2、 觀大便。
大便用力,大便味多酸臭,夾雜著不消化的食物或奶瓣。
放屁特別臭;大便顏色也不正常,一般顏色偏深如褐色,咖啡色等。
3、摸溫度。
手心腳心比平時熱。
手心很燙而手背不燙則必定是內熱,積食所致。
4、看舌苔。
舌苔厚膩或舌尖紅。
積食幾天後舌苔會偏厚,逐漸變黃膩。
5、看臉蛋。
臉蛋發紅,一邊(一般是右邊)偏燙;有的是在兩側出現紅血絲或者白斑(積食斑)。
6、看食慾。
食慾不正常,不想吃東西,厭食,有時會噁心、嘔吐。
7、看睡眠。
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磨牙。
胃不和則臥不安
寶寶積食的後果
比如孩子發燒,胃口不好不想吃飯。
好幾天不吃飯,家長心痛啊!所以發燒一好,馬上又給孩子做好吃的補,大魚大肉啊、大蝦啊,各種美味。
孩子見了好吃的、愛吃的,不知節制,於是猛吃。
就這樣,積食生熱,孩子會開始口臭、厭食。
熱往上走,從肺尋找出口,孩子就會出現肺熱,有的孩子會半夜狂咳不止,甚至咳到嘔吐,吐完開始發燒、厭食。
這就是典型的積食性咳嗽的症狀。
如果孩子積食後,家長依然堅持以前的餵養方式,不讓孩子的腸胃休息,積食就會越來越嚴重,積食引起脾虛,脾胃虛弱後,無法往下帶走熱,這些熱源源不斷的往上走,熏蒸氣管、咽喉,寶寶就特別容易出現上呼吸道問題,反覆出現感冒、發燒、咳嗽、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鼻炎等各種問題。
所以飲食控制很重要。
對於寶寶來說,飲食要清淡,牢記「欲得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這個原則。
同時多觀察,早發現,早處理。
寶寶積食都是有徵兆的,只要處理及時,寶寶很快就能恢復。
導致寶寶積食的壞習慣有哪些?
1、睡前吃很多。
不利於消化吸收,容易增加胃腸負擔。
飲食過,脾胃乃傷,這個道理其實很明顯的,就像一個人,拚命的讓它幹活,他能不累嗎?脾胃也是一樣的。
2、幼兒園吃了晚飯,回家還吃。
相當於多吃一頓飯。
3、多肉少菜。
(吃油膩的肉食,味道重的食物太多。
菜吃得太少。
)長輩往往希望孩子多吃,尤其是肉食,辛辣的食物等。
吃得多了反而會造成積食。
無論是哪一種食物再有營養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則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會造成孩子「積食」,給孩子身體帶來損害。
4、長輩讓孩子強吃。
有的家長,老擔心孩子餓著,就知道拚命讓孩子多吃,好像只有孩子多吃了,家長心裡才感覺到放心了。
5、寶寶不能自制。
3歲以內的小兒還不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要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停不住口,尤其是到了逢年過節,面對美味佳肴,讓這些天真活潑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難的,此時孩子的小肚子常常吃的鼓了起來。
6、遇見不愛吃的飯菜少吃少喝或者不吃不喝。
7、愛吃零食。
零食過多,對脾胃也造成一定的負擔。
很多家長其實也知道零食不能多吃,卻有意無意的放縱了,零食第一大危害就是擾亂脾胃工作時間,脾胃本來應該定時定點的工作,卻因為不時進去的零食,不得不無時無刻不在工作。
8、愛吃涼的食物。
有的孩子吃的食物太涼,造成脾胃虛寒,不能消化食物,而導致食積。
如果有積食需要推拿穴位的寶寶,可以私信於我,推拿處方免費贈送。
我是邵曉光,關注我,關注更多兒童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