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以上家庭年收入一半砸在補習班: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著名作家龍應台曾對兒子安德烈說過: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

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你就有尊嚴。

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為人父母,應時刻謹記,我們讓孩子努力的全部意義都是為了讓孩子體驗生命的快樂。

一旦努力本身變成了痛苦的煎熬,那便失去了努力的價值之所在。

近日,看了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感觸頗深。

一對富豪夫妻,為了讓孩子「贏在人生起跑線」,進入好學校、接受名校教育,他們鋌而走險,假扮窮人騙取入學名額。

電影內容圍繞一家人為了女兒從上流階層搬到貧民區後的生活而展開,諸多啼笑皆非的事情也一一上演。

但電影的本質是多角度展示了人生的多種可能性。

以及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思考:

人生到底有沒有起跑線?父母如何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和印度一樣,中國真的有很大一部分家長認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觀點。

在他們看來,如果你沒能進入一所好的小學,你就很難進入好的初中(好的初中一部分是自主招生,一部分是搖號,自主招生競爭非常激勵,搖號則完全看運氣,並且機率也很低)。

如果沒能進入好的初中,就很難考入好的高中,不進好的高中,就很難考到好的大學。

考不上好的大學,就找不到好的工作。

沒有好的工作,怎麼獲得成功的人生呢?

仿佛孩子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一旦哪一個環節脫節,可能就是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所以他們拚命地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以「都是為了孩子好」的名義,把孩子的一生變成了一場荒唐的競賽。

2017年中國新聞網調查發現:中國大多數家庭的一半收入都用來給孩子補課。

2016年,深圳晚報調查顯示89%的家長給孩子報了興趣班,每個孩子平均每周4門課,甚至有5歲女孩一周需要上10門興趣班。

但面對記者的提問,不少家長承認給孩子報多門興趣班,卻是因為:

「不知道該教孩子什麼,報個興趣班比較安心」

「大家都報,我們家不報,心裡有點慌」

「社會競爭這麼激烈,怕孩子混得比我們差」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父母們內心的一種教育焦慮。

而這種教育焦慮症甚至帶出了「早教熱」、「天價早教班」「興趣班瘋漲」、「攀比式親子游」等一系列不良社會現象。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絕不是指讓孩子更早地認字、背詩、讀英語。

而這種目光短淺的拔苗助長式教育,註定會走向苗毀人亡的悲劇。

還記得曾震驚國內的女律師梁素素自殺事件嗎?

出生在一個中產家庭的梁素素,剛出生時,就被媽媽拿來跟別的孩子比誰先會走路、誰先會說話。

為了不讓女兒輸在起跑線上,剛上小學,媽媽又逼著素素吃各種腦保健品。

只是,成績沒有上去,素素卻早熟起來,小學四年級就有了初潮。

後來,還是在醫生的強烈建議下,媽媽才停止了對素素的「健腦工程」。

素素的初中高中生涯,也從未有過完整的周末。

所有的假期時間幾乎都在瘋狂補課。

在如此高壓環境中長大的素素,最終因難以忍受父母的逼迫和控制,用跳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僅21歲的生命。

別以為只有梁素素自殺讓人唏噓,過之不及的事件還很多。

杭州2歲男童為通過幼兒園面試,報5個興趣班,因學習壓力過大,患斑禿;

上海3歲男孩母親自設KPI考核式「牛蛙計劃」,孩子因精神壓力過大,患「抽動症」;

廣州8歲男孩從幼兒園起,每個周末都奔波往返各種興趣班,勞累過度猝死;

孩子出生前,你說要替TA抵擋所有的風風雨雨;可孩子出生後,TA一生中的狂風暴雨,卻都拜你所賜。

盲目壓榨孩子的童年,填鴨式的早期知識灌輸,很多父母逼著孩子在「起跑線」上奔跑時,內心卻連起跑線是什麼都不明白。

什麼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的確,人生的起跑線是真實存在的。

但孩子的起跑線絕不在於TA參加了多少個補習班、學了多少門特長,更不是TA掌握了多少個英文單詞、做對了幾道奧數題,而在於父母的能力、眼界、格局和資源。

曾在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女兒成績不好,媽媽常常告誡她,要笨鳥先飛。

女兒被說煩了,就對媽媽說:「世界上有三種笨鳥。

第一種是先飛的,第二種是嫌累不飛的,你知道第三種是什麼樣的嗎?」

媽媽問:「是什麼樣的?」

女兒噘著嘴說:「第三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孩子真正的起跑線是父母,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先成為足夠優秀的父母。

唯有你自己足夠優秀了,

你才可以用你廣闊的視野去幫助孩子少走彎路;

你才可以用你的資源去給孩子提供更多選擇的機會;

你才可以用你的道德和三觀去引導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只有一事無成又不肯努力的父母,才會「逼迫」孩子,才會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當然,反對「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絕不是反對父母讓孩子努力。

人生該努的力、該吃的苦,也都應該讓孩子們嘗一嘗。

只是這世間,不是所有的樹木都會開花,不是所有開花的事物都會結果,也不是所有結出的果子都是甘甜可口的。

記得曾有人問,獲得父母眼中的成功是種什麼樣的感受?

最高贊的回答是:考試拿第一,大學讀重點,年薪上百萬,娶妻白富美,嫁人高富帥,人前輝煌如塔,人後淒涼如沙,活成了父母親朋的面子,卻活不成淡定從容的自己。

可見,父母即便格局再高、資源再好,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應該多嘗試「佛系」心態。

千萬別自以為是地給孩子定製所謂的「完美人生」。

畢竟你眼中的成功,未必是孩子內心認可和喜歡的成功。

克里斯多福·莫利曾說過: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成功,那就是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對於孩子的未來,我們盡心盡力而為即可。

孩子過得平安快樂,便是最好的福報。

曾看過這樣一段深有感觸的話:

有人22歲就畢業了,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工作;

有人25歲就當上CEO,

卻在50歲去世;

歐巴馬55歲就退休,

川普70歲才當上總統;

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時區,

有些人看似走在前面,

有些人看似落在後面。

但他們都活在自己的時區里,

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所以,放輕鬆,你的孩子,

沒有落後,也沒有領先。

在命運為孩子安排的時區里,一切都準時。

與天下父母,共勉。

﹌EN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怎樣才能不輸在起跑線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中國父母們這幾十年來亘古不變的育兒話題。而前段時間在微博上鬧的沸沸揚的上海幼升小試題事件,也讓我們知道了在宣揚肩負的今天——孩子的教育問題依然是擺在父母前面的一座大山。

起跑線在哪?

親戚家的小孩今年六歲了,微信上問我,該給他報哪些興趣班,說:「得多報幾個,可不能讓他輸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