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興趣班的孩子童年哪裡美好了?美術教育亂像何時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某天陪朋友帶著孩子去上美術課,遇到個寶媽帶著孩子一起來上課。

孩子在一旁寫寫畫畫,看這小孩子才上大班就能寫很多字,我挺好奇。

一問才知道她報了三個興趣班:寫字、畫畫、電鋼琴。

於是跟娃聊了幾句,娃跟我抱怨道:「我都快累死了!我都沒有時間玩了」

天哪,這麼小的孩子負擔如此多,我聽著就感覺好累!我問她媽:「那你不是也要一直陪著?!周末都沒有了?!」

她媽笑了笑,說:「你們以後也會這樣的。

其他家長一個勁地攀比:隔壁誰家學鋼琴,我們也要學一個;看看同事小孩報了個畫畫班,趕緊給孩子也去報一個…

全然不顧孩子是否真正喜歡。

家長會說:小孩子哪裡知道喜歡不喜歡,都要靠家長來引導孩子的。

聽上去沒錯,學了各種課程,換來哪裡哪裡獲獎了,朋友圈一曬或聚會的時候一說,家長也感覺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臉上倍兒有面。

紅黃藍幼兒園事件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引發了人們對幼兒教育的不安,這只是整個幼兒教育領域的冰山一角。

還有很多方面很多深層的亂象和問題遠未被引起重視,

我們先看下面這組圖片。





這是很多兒童美術班和幼兒園教孩子畫出來的畫!這哪裡是教畫畫嘛?分明是通過人工模板打造出來的套娃。

這麼多孩子畫的一模一樣,難道是要排隊做體操嗎?

老師也真是挺用心的!如果是臨摹課,大家畫的一樣還情有可原。

但分明是以發展孩子想像力和藝術思維的創意課卻讓孩子畫成這種一模一樣畫

對孩子意味著什麼?畫成這樣有意義嗎?

我們讓孩子學習美術的初衷就是要讓孩子培養獨特的思維藝術,培養自由和快樂的情感,培養健康有品位的審美,然而殘酷的現實是,你花了大把的銀子和孩子寶貴的時間,學到的卻是千篇一律的畫畫,與孩子學畫畫的初衷背道而馳

寶貝計畫作為兒童美術教育的領航者,作為老師我深知這個行業的亂象,教學、師資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各種兒童美術理念滿天飛。

作為家長,如果沒有一定的美術教育理念的認知,還真的沒辦法分辨,什麼樣的課程和老師是合格的,所謂的「好」課程會讓孩子有什麼進步呢?這些一不小心會毀了孩子的美術興趣。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現實存在的現狀!有位媽媽求助,說他6歲的孩子

從小非常喜歡畫畫但在進培訓班半年後,開始拒絕畫畫。

一看他進班前後的作品就知道問題所在:是典型的模式化,我們建議她更換課程,兩次課就恢復興趣,畫得生龍活虎,創意小宇宙得到了爆發。

這類社會現象很普遍全靠家長辨識。

絕不可以「規範化」的方法去干預少年兒童的創造力;

一、美術創作本身,具有原創性、多樣性、個性的特點,尤其是少年兒童美術,更不能要求千人一面。

逐級規範的美術考級對孩子創造思維的發展是一種束縛。

但國情就是如此,有些家長也注重考級,所以只能針對各個家庭偏好來選擇了。

二、教育並非只是一個模式,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們的發展、興趣不一致,我們要給孩子多元化、個人化的指導。

全人教育並非只追求學習成績,更要發展孩子的思維,分析力和從容面對逆境的能力。

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多聽聽孩子的心聲,

要善於挖掘孩子獨特的地方,

引導並培養之。

你愛學習,孩子也會學你的樣;

你玩手機,孩子也會學你玩手機;

你熱愛生活,孩子也會愛這個世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