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發育黃金期,2歲寶寶仍說話含糊?十之八九是這3點沒做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福林媽咪

寶寶終於到了牙牙學語的年紀,父母每天在重複無數遍的詞語後,寶寶也僅限於會叫一聲「媽媽」,爸爸叫起來都非常困難,這對於想要聽到孩子叫自己的爸爸來說,是一種非常羨慕嫉妒的情感。

這雖然和爸爸大多比較忙沒時間照看孩子有關,往往也和媽媽在教寶寶學說話的過程中,用錯了方法和機巧有關係,下面這三點父母和孩子互動,可以讓寶寶掌握口頭交流能力別同齡孩子要快很多。


一、根據場景教寶寶詞彙

我們的場景記憶能力比語言記憶能力更深刻,1-2歲的寶寶也是如此,尤其這個年紀的寶寶喜歡到處跑,當媽媽帶著寶寶去新地方或者超市時,可以根據場景教一些特有的詞語,這樣寶寶的腦子裡便會把這兩個物品聯繫到一起。

就算孩子暫時還不會說出來名字,但在自己的記憶中已經具備了這個物品的樣子,當寶寶間的次數多了,記憶力在不斷加深時,便很容易掌握新詞彙,而當孩子掌握的詞彙量多了,才可以形成準確的邏輯,從而說出層次分明的話語。


二、與寶寶對話而不是講話

媽媽在教孩子說話的時候,往往會成為陳述語句,這樣不利於引導寶寶思考。

媽媽在教寶寶學說話的時候,應該多使用疑問句。

比如可以指著蝴蝶對寶寶說:你看到那隻蝴蝶了嗎?然後可以如此多重複幾遍,這樣孩子的目光會捕捉到蝴蝶,從而加深對蝴蝶的樣子以及讀法的記憶,更利於寶寶說話。

而寶寶掌握了一些詞彙量後,媽媽可以根據寶寶掌握的詞彙量,以此為依據向外拓展,比如寶寶掌握了媽媽的叫法,那麼媽媽可以問寶寶:誰是媽媽?然後交給寶寶我和你的讀法。

這樣讓寶寶邏輯更嚴謹,說話交流更流暢!


三、為寶寶創造說話的環境

孩子說話流暢,往往是和媽媽在此之前以及進行了長時間的訓練,熟能生巧也往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當媽媽爸爸有時間的時候,就可以和寶寶進行對話,儘管寶寶牙牙學語兔子不清楚,但是如果父母認真,還是可以知道寶寶想要表達的意思的。

父母可以訴說寶寶想要表達的意思,這樣便可以鍛鍊寶寶的說話能力,讓寶寶慢慢學會使用長句子交流,而不是單音節詞進行情感表達。

寶寶在學說話的時候,媽媽一定要付出十二分的耐心,因為寶寶掌握詞句並且清晰表達意思,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才可以看到的。

往往有些父母耐心不夠,這樣往往便導致了寶寶說話遲,甚至出現說話吐字不清晰的情況,父母一定要多加注意!

那麼你在教寶寶學說話的時候,有什麼好的方法和其他寶媽分享呢?歡迎再下面留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