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醫健康說:關於預防接種,你關心的那些事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什麼是疫苗】

預防接種是控制消滅傳染病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增強兒童抵抗力、保障兒童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

預防接種也是每個孩子都應享有的權利,不僅是家長的責任,更是社會、政府的責任,家庭和社會應該共同來做好兒童預防接種。

【疫苗分類】

一類疫苗:指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由政府出資、免費提供,適齡兒童應當按照免疫程序依法受種的疫苗。

包括:卡介苗、B肝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聯合疫苗、白破疫苗、麻風疫苗、麻腮風疫苗、流腦、乙腦疫苗和A肝減毒活疫苗;這些疫苗可分別預防B型肝炎、結核病(粟粒性肺結核和結核性腦膜炎)、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A型肝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腦炎等12種傳染病。

二類疫苗:除上述疫苗外都屬於二類疫苗,需要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

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二類疫苗對針對傳染病同樣具有較好的預防效果。

家長們可以根據寶寶的健康需求,自身的經濟能力,自主決定是否接種該類疫苗,並承擔相應的疫苗和接種服務費用。

【兒童接種疫苗注意事項】

1、 在接種疫苗前,家長應該注意什麼?

(1)帶上孩子的接種證,以便醫生登記接種信息。

(2)注意孩子近幾天有無發熱、腹瀉、咳嗽、驚厥等症狀,主動告知醫生寶寶有沒有禁忌症和過敏史。

禁忌症和過敏史包括以下內容:有嚴重慢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等心臟疾患、肝腎疾病、活動性肺結核、皮膚化膿性疾病;有急性傳染病或尚未超過檢疫期;此外,如果寶寶正在接受皮質激素、放射治療或抗代謝藥物治療,或近期注射過丙種球蛋白,都就應主動告知醫生並詢問是否需要推遲預防接種時間。

2、接種後哪些症狀為正常反應,哪些不良反應?

兒童接種疫苗後出現低熱,針孔處紅腫、硬結、觸痛等現象是正常的,一般在接種後24小時左右出現。

注射部位腫大、硬結又分為輕、中、重度,輕度直徑小於2.5厘米,中度在2.5-5厘米之間,超過5厘米為重度反應,且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天。

除此之外,部分小兒可伴有頭痛、頭暈、全身無力、寒顫、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起皮疹等症狀,以上反應多在24小時之內消退,少數兒童可持續3天以上。

接種反應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結、淋巴管發炎。

3、 出現不良反應應該如何處理?

個別兒童接種後會出現發熱,接種部位紅腫等現象,症狀較輕者一般不需要任何特殊處理,只要加強觀察,多喝開水,並注意保暖即可。

如果出現重度發燒可遵醫囑服用退燒藥,待體溫恢復正常後,其他症狀一般會自行消退。

如高燒不退或出現其他異常,應及時送往醫院診治。

值得注意的是,極少數兒童接種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因此,接種後應在醫院觀察半小時,如出現高熱、意識不清、噁心嘔吐或抽搐等急性過敏反應,可得到及時救治。

、 疫苗漏打或打重怎麼辦?

疫苗漏打或打重,視為無效接種,需按兒童免疫程序重新接種。

5、免費疫苗和自費疫苗,是否需要選擇全部接種?

疫苗是指為了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發生、流行,用於人體預防接種的疫苗類預防性生物製品。

分為兩類。

第一類疫苗(免費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第二類疫苗(自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

可以根據寶寶自身情況及家長經濟狀況而定。

6、 接種過疫苗就能100%不會生病嗎?

預防接種雖可以保護絕大數人避免發病,但所有疫苗的都不是100%,個別受種者由於個體的特殊原因,如免疫應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導致接種後接種免疫失敗,但大量的研究證明,即使接種疫苗後發病,相對於不接種疫苗者,其患病後的臨床症狀要輕很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