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無端打人,是因為家長太溺愛?現在教你應該怎麼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道聽 孩子愛打人,肯定是因為家長縱容,導致孩子行為越來越嚴重。

真相:

孩子不會「無端」 打人

家長要注意正確引導

孩子不會「無端」打人,一般情況下,有兩個原因會造成孩子愛打人,第一個原因是家長對於之前孩子打人的行為處理不當,使得孩子養成打人的壞習慣。

另外,孩子愛打人和家長的溺愛有很大關係,孩子小時候打人,家長感覺孩子打人不是大事,等孩子長大就好了,這種縱容會讓孩子打人的行為越來越嚴重。

孩子愛打人,家長首先要看孩子的年齡。

如果孩子年齡不大,1歲左右,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尚未發育完全,孩子打人多是因為語言無法很好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當孩子受到了挫折,或者家長無法理解孩子的意圖,或者家長滿足不了孩子的要求,孩子都會打人。

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很重要,很多父母知道孩子打人不對,但在教育孩子時,卻把方向弄錯了,往往適得其反。

很多家長往往會給孩子一種負面的強化,在孩子打人的時候一-味地對孩子強調「你不能打人,你不能打人」。

因為用了大量負面的強化,家長的這種「你不能」實際上在不知不覺中認可了孩子打人的行為,在孩子無法表達需求的時候,孩子就會下意識地選擇打人。

正確的做法是,孩子打人時,父母應該明確地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 要告訴孩子你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

例如,1- -2歲的孩子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忽然打人一下,家長可以拿著孩子的手對孩子說:「你打我是不對的,你可以拍拍我或者摸摸我。

家長有了引導,孩子就知道下次怎樣引起別人注意,可以用拍一拍或者摸一摸的方式

大一點的孩子打人,也有一定的原因。

例如孩子之前經常打家長,家長溺愛孩子又沒有糾正,孩子打家長的習慣延伸到了打他人身上。

還有的孩子身強力壯,當他和別人發生衝突,或者在和別人爭搶玩具時,他會用「打人」的方法拿到想要的東西, 「打人」可以幫他獲得利益,長此以往,孩子也會養成打人的習慣。

對於這種孩子,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狠心」,不能讓孩子享受打人得到的利益,比如通過打人拿到的玩具,就絕對不能讓孩子玩,孩子就會意識到「打人拿到的玩具不能玩」。

這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要用什麼方式拿到玩具,比如可以用商量或者交換的方式獲得玩具,持之以恆,孩子就能用一種正確的方式和其他人交往了。

如果必要,家長也可以對孩子實行「溫柔的控制」,在孩子打人的時候抓住孩子的手,不讓孩子得逞,並且告訴孩子「我很生氣」,告訴孩子「你要什麼你可以和我說,不要亂打人」,幾次之後孩子就會知道,打人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會慢慢地減少打人的次數。

出自離叛無源水,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長輩太溺愛孩子!」你不也是嗎?

相信沒有人想刻意溺愛孩子。但是,什麼行為是在溺愛孩子?什麼樣的孩子是被寵壞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衡量標準。在老一輩看來,他們理解的「溺愛」是:帶那麼小的孩子出國旅行,什麼也記不住,何必呢?

這6件事,家長千萬不能縱容孩子!

孩子是父母手心裡的寶,捧在手裡破摔,含在嘴裡怕化,不過對於孩子的寵愛,也要有度,再寵愛孩子,這6件事也不能縱容孩子。1、順手牽羊孩子給你看一雙袖珍水晶鞋,告訴你那是從小朋友家的地上撿的。達標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