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晚是正常的嗎?7個方法讓孩子說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小康導讀:小寶寶出生之後,身體機能是一個逐漸發育完善的過程,其中寶寶說話的早晚是父母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有不少父母覺得說話晚正常,甚至有人說越晚越聰明。
真的是這樣的嗎?
一、孩子智力發育正常標準
1個月:會開始微笑。
2個月:俯臥扶起時能抬頭,會對人微笑,會注視人的面容以及玩具,眼、頭會隨著光轉動。
3個月:仰臥扶起時頭不下垂,能認識奶瓶,能向發出聲音的地方轉頭。
4個月:坐位抬頭會自由轉動,開始能用手握東西,能發出咿晤的聲音,能抓面前的東西。
6個月:能翻身,扶持腋下能站,能跳,能用幾個手指握物,並能伸手抓東西,聽到呼喚時有反應。
9個月:能坐穩,能爬,能認出親人和陌生人。
12個月:能站立,扶床沿或攙著手能跨步,會用拇指、食指揀小球,能放下手中東西。
15個月:會獨走,從坐位站起,能指出自己的眼、鼻等,能用姿勢表示要大、小便,能聽懂一些日常用語。
18個月:能爬台階,扶著欄杆上樓梯,會用鑰匙,會翻書,能認識圖中的部分東西。
24個月:會跑,扶著欄杆下樓,能站著踢球,會說5個字的短句,會戴帽子、提好褲子,白天能控制大、小便。
二、如何判斷孩子智力發育落後?
不會笑。
正常的寶寶2個月會笑,4個月可被逗得大聲發笑,而智力低下的寶寶,一般不會笑,或只會無目的的傻笑。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6個月後仍不能注意到大人在和他講話,對周圍的人和物注意力差,目光呆滯。
餵養困難。
給6-8個月的寶寶餵米飯、饅頭等固體食物時,常出現噁心和嘔吐,咀嚼能力差,經常有嗆咳的現象。
動作發育遲緩。
4個月仍不能抬頭,10個月仍不會獨坐,12個月後不會用手指捏東西;不能站立和走路,只能坐著或躺著;開始走路時,兩腳仍到處亂踢;走路左右搖擺、扭曲,步伐不穩、關節僵硬;手不能拿物,上肢難以伸展,往往合併有軀體或肢體畸形等。
語言發育遲。
1歲後,仍不能有目的的發音,有時可有無目的的亂叫。
此外還有受刺激後不會立即啼哭,而要隔一會,或反覆刺激後才能啼哭。
哭的聲音與正常寶寶不同,常出現刺耳的尖叫,或哭聲無力。
對周圍的任何環境都缺乏興趣,注意力不集中,對玩具的興趣也很短暫。
清醒時伸舌、流涎,甚至延續至2-3歲。
不能辨別親人和陌生人。
三、孩子語言發育進程
1個月以內:可以一些喉音,之後慢慢出現簡單的輔音、元音。
8個月左右:就能很好的發出唇音,如爸爸、媽媽、噠噠等。
1歲左右:會出現有意識的叫爸爸、媽媽,10個月到1歲2個月之間會出現較多語音的句子但成人不能聽懂,常常以自言自語的方式出現。
1歲半左右語量開始明顯增多。
2歲左右:可出現300個詞,2歲半左右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願。
四、什麼原因導致語言發育遲緩?
1、生理因素。
如果寶寶聽力有問題或發音器官不正常,會導致無法正常發音,例如舌系帶過短、唇裂、齶裂等。
2、心理因素。
如果寶寶得了孤獨症,或者是智力低下,也可能不會說話。
3、家庭因素。
大多數寶寶不肯說話是家庭環境造成的。
有些父母經常把寶寶不會說的話掛在嘴邊,久而久之,寶寶習慣了聽,就不願開口了。
一些家庭包辦過多,家人太勤快,在寶寶沒有完全表達出意願的時候,家長已經按照自己的意識幫助寶寶表達,讓寶寶失去了很多主動表達的機會。
也有極少數家長,強迫寶寶說話或把寶寶發音不準當笑料,不經意間傷害了寶寶的自尊心,於是變得不肯開口。
另外,寶寶出生後一直聽著方言長大,周圍的成人普通話說得不標準,孩子學普通話可能會有發音不準的現象。
五、如何判斷寶寶語言發育遲緩?
1、嬰兒時期的寶寶,不會咕咕地發聲,或是不能自言自語地嘟囔。
2、12個月還不能注視說話的人。
3、1歲左右的寶寶,不能根據指示做出動作。
比如當你說「指指你的腳」,他仍沒有反應。
4、18個月的寶寶掌握的詞彙不到50。
5、2歲的寶寶不能使用兩個連續的詞。
6、4歲時還不能理解你說的話。
如果遇到上面的問題,應儘早帶寶寶就醫。
六、有什麼方法引導孩子說話?
1、和寶寶說話時語言要簡潔,語速要慢,重點突出。
不要複雜,每一個字都要說清楚。
2、表情、動作誇張有趣,與寶寶互動,儘量以遊戲的方式進行。
3、家長多做示範,可以用實物、圖片、動作、表情、文字來引導寶寶說話。
4、不要對寶寶做消極暗示,尤其當著陌生人不要說「我的寶寶不愛說話」等,那樣寶寶更加不會開口。
寶寶有缺點錯誤,不要當著陌生人指出,應尊重寶寶。
多表揚、給寶寶信心,鼓勵多說話,多做積極的暗示。
5、隨時隨地訓練語言能力。
當寶寶注視一個物品、參加某個活動、玩遊戲、聽音樂等等都是訓練說話的好機會,告訴寶寶「爺爺在過馬路、奶奶在澆花、這輛汽車開得好快」等等。
6、和寶寶一起讀書。
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把寶寶抱在懷裡一邊看圖畫書一邊念給他聽。
規範化、具有韻律且優美的語言會在寶寶的大腦里形成印象,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滲透,能幫助寶寶逐步建立語言方面良好的品位。
對小一點的寶寶,家長可以重複書中反覆出現的詞語,對大一點的寶寶可以複述書里的一句話,再大點的寶寶可以讓他複述書里的故事,以此來練習寶寶傾聽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這個時間不用太長,每天十幾分鐘即可,但是一定要堅持。
7、讓寶寶多接觸小夥伴,培養與小夥伴說話的願望。
8、在寶寶說話時,家長不要打岔,讓他自己把話說完。
如果有一個總替寶寶說話的快嘴媽媽,寶寶就可能永遠都不善於表達了。
9、給寶寶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在家裡,爸爸媽媽儘量多講話,讓寶寶聆聽別人是怎樣表達的,要知道,寶寶的進步都是靠模仿和學習的。
七、這些傳言是真的嗎?
傳言一:貴人語遲,說話晚是聰明的表現
這是誤導家長的謠言。
孩子就像是小樹苗,到了什麼時間就要長成什麼樣。
雖然孩子的發育存在個體差異,有一少部分的孩子智力反應正常、語言理解能力很好、模仿和學習能力都很強,僅僅只是語言表達落後一點,但這是極少數情況,絕大多數孩子都是按生長發育規律來。
家長不能被「貴人語遲」這樣的話蒙蔽,如果孩子出現了語言發育落後,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傳言二:男孩說話就是比女生晚,不用在意
這是不科學的。
一個人的語言能力跟健康狀況、生活環境、接受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有關,但在性別方面,男孩、女孩沒有明顯差異,都應遵循生長規律。
傳言三:說話晚說明智力有問題,長大後會弱智
孩子的智力發育是在6歲以後定型,6歲以前還是有很多潛能可以發掘。
發育落後的孩子可以通過科學的康複方案、持之以恆的努力向正常兒童追趕,家長應樹立信心,有耐心地引導孩子的潛力,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傳言四:多看益智類電視節目能提高智商
這是不科學的。
再益智的節目也只是畫面的單線傳遞,遠遠比不上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互動。
當家長和孩子一起玩益智類的玩具、做遊戲時,孩子有視覺、聽覺的刺激,有動手、動腦、動嘴的鍛鍊,還有父母的陪伴,這才是最好的提升孩子智力的方法。
傳言五:聰明主要看右腦,積極開發右腦才能激發創造力
這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但從醫學的角度來講,孩子的左腦、右腦發育平衡才是完整的。
人的左腦主要是跟語言、邏輯思維等功能有關,而右腦更多是與人的情感、記憶等方面的功能相關。
如果一個孩子右腦過度發達,而左腦不發達,可能會出現多動症等情況。
如果左腦過度發育,右腦發育不夠,就可能會出現自閉方面的問題。
因此在大腦功能發育上,不能有所偏頗。
左右大腦平衡發育的孩子,才能是一個既可以冷靜思考又熱愛生活、情感充沛的人。
寶寶說話晚別忽略?可能是智商低或者自閉症!
《媽媽網特稿》沒錯,小編又標題黨了。但這不是唬你,而是想引起家長對孩子說話晚這一現象的關注(為了提高閱讀量,小編也是蠻拼的)。孩子的語言敏感期一般在6個月左右就出現了,2歲左右就會出現「語言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