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的那些low爆了的教育方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幾天小編忙著搬家,看到房東太太的孩子非常可愛,就和她攀談起來,當說到孩子的現狀時,房東太太非常頭疼。

「小的時候,我家孩子特別聽話,說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讓做的事情立刻就不做了,可現在,我怎麼說都不聽,難道真的是長大了,有想法了嗎?」

經過初步了解孩子近兩年的成長情況,小編心裡就清楚了

其實,問題不在孩子長大了,而是家長運用的教育手段太low了。

簡單的說,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教育,而他們一天一天的在成長,如果家長的教育方式停滯不前,免不了被孩子「嫌棄」。

那麼這位房東太太的教育究竟low在哪些方面呢?各位家長對號入座,如果這些也曾經發生在你和寶寶的身上,自我反思十分鐘。

  1. 做得好=物質獎勵,做不好=批評懲罰

Low值:★★★★★(五顆星)

「寶寶今天好乖,媽媽給你買玩具!」

「你怎麼回事,跟你說不讓你做,不長腦子是吧,是不是不想吃冰淇淋了。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所做的絕大多數事情,沒有絕對的對和錯,都是隨性而為,之所以冠上「好壞對錯」的標籤,無非是寶寶做的事情符不符合爸爸媽媽的心意,如果符合了,那就有好吃的好玩的,如果不符合,就是急聲令色的嚇唬。

不良後果:有些寶寶會因此喪失創造性和探索性,獨立自主能力差,喜歡依附於其他人,只要自己做的符合被依附人的想法就可以,沒有領導力可言,並覺得只要我做了爸爸媽媽喜歡的事情,就理所應當得到物質獎勵。

還有些寶寶會產生逆反心理,爸爸媽媽越不讓做,就越做,你懲罰好了,最後只能落得兩敗俱傷。

二、從來不以身作則

Low值:★★★★☆(四星半)

寶寶最擅長模仿,卻不擅長聽取意見,這是由於寶寶的模仿能力是天生,而分析能力是後天養成的,他們最直觀的就是看到什麼就效仿什麼,「孟母三遷」就是最好的例子,孟母看到孟子在模仿不好的行為,不是去說教,而是直接搬到能夠對孩子成長有利的環境中。

不良後果:寶寶根本不會明白你說的這些能導致什麼後果,也不願意總是聽長輩說教,有本事你做一個「我們」看看啊,光會說有什麼用,爸爸媽媽的威信在孩子的心中一落千丈。

三、「業績」型教育

Low值:★★★★☆(四星半)

「今天必須背會5古詩」

「今天要默寫100個漢字」

... ...

孩子並不是你的員工,他們的成長需要一個寬鬆和快樂的環境,留給他們足夠的想像和思考的空間,他們未來才能以最良好的狀態面對這個社會。

不良後果:這種教育,爸爸媽媽只能得到一個做事機械,毫無創新意識的寶寶,他們也會感覺很累,每天睜開眼睛看到的不是一個充滿新奇的世界,是無休止的工作任務。

四、孩子不吃飯,追著餵

Low值:★★★★(四顆星)

相信許多家長都有感覺,孩子吃飯是個大問題,他們生性好動,精力旺盛,吃飯對於玩的正high的孩子來說純屬浪費時間。

正常的飲食攝入對於長身體的孩子來說是必須的,很多家長為了能讓孩子們正常吃飯絞盡腦汁,無所不用其極,可孩子還是不買帳,只能屁股後面追著,「祈求」孩子能吃兩口,可越是這樣往往越適得其反。

不良後果:久而久之,孩子們會認為飯永遠在那裡,隨時吃隨時都有,生活也就越來越沒規矩,也讓他們認為家長好煩,躲都躲不開。

五、時常翻舊帳

Low值:★★★★(四顆星)

寶寶的記憶非常好,家長沒有必要總是提醒,也許爸爸媽媽是好意提醒,希望寶寶別再出現類似曾經不好的事情,如果真的是善意的,只要在特殊時候對寶寶做一些隱晦的提醒就好了,給他們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不良後果:傷害寶寶的內心,認為爸爸媽媽只記著我做的錯事,同時還讓他們感覺爸爸媽媽很「幼稚」,這些事情說一次就好了,囉囉嗦嗦,煩不煩。

以上low爆了的教育方式都是導致孩子和家長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家長嘴裡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的原因,歸根到底,孩子沒有錯,家長的心情也可以理解,只是用錯了方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