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吵架,6歲孩子說:我傷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爸爸不小心把妹妹磕著了,然後我媽媽就開始說我爸爸……媽媽把爸爸的頭砸流血了,媽媽也把她的嘴砸流血了……

一個年僅6歲的孩子,委屈地哭訴著。

戳痛了不少人的心。

「我都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這樣,不管孩子傷心,然後自己倆人吵架去。

我都不知道我爸爸媽媽怎麼想的。

原來,一河北丈夫對妻子實施了家暴,妻子報了警。

當警察趕到他們家時,6歲的兒子崩潰地向警察哭訴事情的經過。

民警認定此次屬於「互毆」,按規定父母雙方都應該接受處罰。

這時,孩子一下就急了,拉著民警詢問:「把家裡大人抓走了孩子咋辦啊?」

後來孩子指著一張照片說:「我的夢想,是讓爸爸媽媽重新回到鏡子上那張照片的樣子。

」那是父母恩愛相擁的婚紗照。

視頻中最讓我心疼的,是孩子的話語裡透出的「與年齡不相稱的成熟」

他像是一個「小大人」,擔心著家裡的每個人,期待著家庭的安穩與和睦。

我們常常會發現,在父母吵架後的一段時間裡,孩子會變得特別「懂事」。


知乎的一位網友,在描述父母吵架的經歷時說:

小時候有一段時間我爸媽老吵架,每次放學我都很害怕回家。

每次都把自己偽裝得特別開心,想把他們的注意力從吵架上移開,那會誰都說我很懂事。

這種「成熟」「懂事」,其實是一種隱忍的克制,一種渴望救贖家庭的沉重背負。

父母關心孩子,而孩子在關心家庭。


不穩定的家庭中,父母的激烈爭吵,甚至互毆,在孩子的世界裡,是驚雷般的存在。

它讓孩子的心如風雨飄搖,失卻了歸屬感和安全感。

但夫妻間的相處,爭吵總是在所難免

如果我們一味地恐懼爭吵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假裝和諧,其背後的冷漠、隱忍的克制,同樣會被孩子感知,並讓他產生深深的不安和惶恐。

真正能夠影響到孩子的,不是父母吵架,而是父母爭吵的方式,以及事後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

電影《怦然心動》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女孩朱莉提出想要重新修整庭院,卻引出了一些陳舊的家庭問題,父母開始激烈的爭吵。

爭吵結束後,父親立刻告訴女兒:「對不起,這不是你的錯,我們會想辦法解決的,我向你保證。

當天晚上,父親來到女兒的房間,向女兒講述了自己的苦衷:因為責任感和愛自己的弟弟,而不得不讓家庭做出了犧牲。

之後,媽媽也來到女兒的房間告訴女兒,她很愛爸爸,愛他的堅強與善良。

並告訴女兒:「你是我最大的驕傲。

儘管心懷歉疚,但女孩朱莉說:「我很慶幸能成為他們的女兒。

這一場爭吵,讓女兒更加理解父母,也更加熱愛她的家庭。

同時,她深深地相信,她的家庭並不會因為爭吵而分裂。

理性的爭吵和及時妥善的處理方式,能夠使孩子在衝突中獲得成長,更深刻地理解家庭之愛。

美國心理學家卡明斯認為:孩子會非常關注父母之間的情感互動,並以此來作為判斷家庭環境是否安全的依據。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孩子的出生,而忽視了夫妻關係的經營,經常因為孩子教育等種種問題而吵架。

事實上,爭吵對孩子產生的殺傷力大小,其背後隱形的決定因素在於——夫妻間關係真正的親疏。

即使我們再愛孩子,也要為夫妻間的情感交流留出空間。

三個女兒的媽媽小S,家裡有一個專屬自己和老公的小飯桌,這張不足一米寬、半米長的小桌子上,只能放下兩三盤菜。

小S微博里最愛曬的,就是這張小飯桌。

簡單的菜餚,和碗筷、酒杯擠在一起,是生活滿滿的煙火氣。

這一張小飯桌上,沒有大家庭的喧囂,只有夫妻間情的交融、愛的呢喃。

再婚的賈靜雯,和老公修杰楷是娛樂圈著名的「恩愛夫妻」。

情人節賈靜雯在微博表白修杰楷:「謝謝我唯一的修情人。

美好的婚姻,帶給賈靜雯的,是愈發美麗的韻味。

擁有三個女兒的賈靜雯,在婚姻中成為了更好的自己,也使自己擁有了更多給予愛的能力。

當夫妻之間愛意豐盈,每一個孩子都將得到滿滿的滋養。

當父母全然的享受自己的婚姻狀態,感受到幸福、尊重、快樂時,即使有爭吵,孩子也能夠對父母有信心,受到的負面影響要更小得多。

其實,夫妻偶爾的爭吵並非完全沒有積極意義。

父母如何爭吵,如何在爭吵之後和好如初,其實也是在對孩子進行「處理衝突」的示範。

夫妻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不滿,會偶爾通過小爭吵來確定婚姻中雙方的原則和界限,釋放情緒,甚至也是維護婚姻穩定的一個重要通道。

那些會傷害到夫妻感情和孩子心理的爭吵方式是:相互的毆打,對對方人格的輕蔑、貶低,持續的冷戰,還有,拉著孩子站隊——

「如果有一天,爸爸媽媽離婚了,你會選擇跟誰一起生活?」

如果避開這些吵架的「雷區」,父母間偶發的爭吵,將會使孩子學會如何管理衝突,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同時維護好彼此的關係。

家庭生活中,夫妻相愛必然是大家都期待的,但有時卻在所難免。

夫妻間一旦發生爭吵,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及時給激烈的爭吵按下暫停鍵

爭吵,往往是一個愈演愈烈的過程,我們需要為它拉起一條警戒線。

當爭論變成爭吵,甚至讓我們想要衝口而出貶低對方人格的傷人的話、或者想要動手摔東西、傷人時,就意味著這場爭吵必須馬上暫停,給雙方一些冷靜和獨處的時間。

激烈的爭吵容易使人失去理智,及時的從爭執中抽離出來,給情緒進行冷卻降溫,更有助於事情的解決。

心理學大師海靈格說:「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裡沒有控制欲很強的人。

家庭中的很多矛盾衝突的根源,在於其中一方的越界。

在矛盾衝突中,不斷反省和磨合婚姻中的界限,會讓衝突越來越少。

與孩子探討解決衝突的方式

學會處理衝突,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培養情商的重要一課。

前幾天,我和老公因為一些瑣事吵了幾句,我作勢把手邊的抱枕向老公扔了過去。

兒子小樹見狀開始大喊,還撲到爸爸腿邊打了爸爸一拳。

我告訴小樹:「爸爸媽媽不是在打架,只是對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我們需要說出來,但我們依然很友好。

小樹似懂非懂地看著我,然後說:「那也不許打人!」我愉快地接受了小樹的建議。

與孩子談論衝突,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衝突,思考衝突中的底線和應對方式,並學會在衝突中不傷害關係的親密。

告訴孩子:愛不會在爭吵中消失

當孩子目睹了父母的爭吵之後,我們有必要與孩子進行談話。

年幼的孩子,有著一種「世界以我為中心」的心理特質,常常會把父母的爭吵歸咎於自己身上,並且對於自己沒有能力解決父母衝突感到懊惱和內疚。

更重要的是,他會擔心父母吵架之後,家庭會破裂,自己將無所依靠。

甚至在出現家暴的家庭中,孩子會擔心父母一方被打死。

我們需要明確告訴孩子:父母爭吵,不是孩子的錯。

他不需要為此做些什麼,父母有能力解決。

同時,不要吝惜對孩子談論對方的優點,不要貶低對方,更不要拉著孩子站隊。

如此,孩子將感受到,父母即使爭吵,也依然是相愛的,家庭就是和諧幸福的。

於是孩子也更樂於向父母的優點看齊,效仿父母身上的優秀品質。

作家張悅然在《櫻桃之遠》一書中寫道:

孩子是最堅韌的人群,他們還不懂得用逃脫抵制痛苦,也不懂得用宣洩反抗折磨。

他們只能伸著冰冷的小手小腳,甚至根本不會有人察覺到他們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

父母長期的爭吵、家暴,以及互相之間的蔑視貶低,會成為孩子心頭揮之不去的烏雲。

它會成為一種毒藥,一寸一寸侵蝕孩子內心世界裡的陽光。

父母之間的愛,則是孩子世界裡的萬里晴空,是他們飛翔的勇氣和力量。

願我們把暴力和傷害遠離孩子,不要讓幼小的孩子,成為成人戰火中的炮灰,過早凋零了生命的活力。

作者:佟霏,凱叔講故事專欄作者。

早期教育指導師,家有3歲娃一枚,專注分享幼兒心理與早期教育啟蒙知識。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處理,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