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有這些情況不要接種疫苗,一定要清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都知道,從寶寶出生一直到學齡時,會注射很多種疫苗,所有的疫苗都是針對可引起嚴重疾病的細菌和病毒所設,是為了起到預防的作用。

所以,一類疫苗,也就是免費疫苗,由國家出錢;而二類疫苗,也就是自費疫苗,需家長自費。

可是疫苗並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打的,爸爸媽媽們需要清楚疫苗在什麼情況下不能接種,什麼情況下需要暫緩接種。

這些情況不能打

寶寶有預防接種的禁忌症時不應接種疫苗。

禁忌症是指個體在某種狀態下接種疫苗後容易出現嚴重副反應。

禁忌症是由寶寶的身體狀態決定而不是疫苗本身決定的。

具體如下:

嚴重過敏史

少數人會對疫苗中的特定成分過敏,其中嚴重的過敏反應表現為非特異性皮疹、喉頭水腫、呼吸困難、喘息、低血壓、休克等。

如果已經知道寶寶對疫苗特定成分過敏的,應避免接種。

總之,如果寶寶有任何過敏史,寶爸寶媽們應當提前告知接種門診的醫生,由醫生判斷是否接種疫苗。

如果寶寶接種疫苗後發生過嚴重過敏反應,應當及時就醫,並且不要再接種同種疫苗。

神經性系統疾病

有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的寶寶,例如未控制的癲癇、嬰兒痙攣或進行性腦病等,應慎重接種疫苗。

並且不應該接種含有乙腦、流腦、百白破等疫苗。

特定性疾病不能打特定疫苗

先天性獲得性免疫缺陷、惡性腫瘤、以及應用皮質固醇、烷化劑、抗代謝藥物或放射治療而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的寶寶,不能接種減毒活疫苗,部分疫苗可以選擇滅活疫苗替代。

但是家長們注意寶寶對滅活疫苗的反應也會較差,仍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接種。

這些情況應該推遲疫苗接種

發燒與生病

寶寶發熱、感冒、腹瀉時, 大多建議晚點再打疫苗,一般痊癒1周後就可以打了。

低出生體重兒與合併疾病的早產兒

低出生體重及出生後合併其它疾病的早產兒,不主張接種卡介苗,要等疾病控制及體重達標後及時補種,B肝疫苗可適當提早接種。

使用免疫球蛋白與免疫抑制劑

如果寶寶使用過免疫球蛋白或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寶寶,應當在治療結束至少 3 個月以後,在醫生指導下接種減毒活疫苗。

帶寶寶接種疫苗之前,一定要注意寶寶近幾天有無發熱、腹瀉、咳嗽、驚厥等症狀。

接種後要在防疫站或醫院觀察30分鐘,以防發生異常反應應及時處理。

如果你有不確定的地方,應及時向接種醫生反映,讓經驗豐富的醫生來判斷能否接種疫苗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疫苗再好也不是任何時候都適合寶寶接種

寶寶出生後就會不斷地接觸少量病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獲得性免疫系統不斷成熟的過程,而讓寶寶接種疫苗就是人為控制這個過程的一種形式。我們都知道,寶寶從出生一直到學齡時,要注射很多種疫苗,可疫苗再好也...

寶寶有這 3 種情況 真的不建議打疫苗

每位寶寶都離不開打疫苗的事情,出生後 24小時內打B肝疫苗和卡介苗,1個月內要去接種門診辦理預防接種證,接下來隔三差五都要帶寶寶打各類疫苗。隨之而來就有了不少煩惱:好不容易請假了,醫生說今天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