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早戀」傾向 作為家長應教會孩子如何正確與異性同學交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在社會,中學生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難免孤單,在學習、生活上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更願意跟同齡人傾訴。

心理專家說,無論是從心理還是從生理上,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孩子們都會開始對異性產生興趣,所以,有個比較談得來的異性朋友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非常自然和值得開心的事情,他們的情感也很單純。

往往家長不了解青春期的特點,對中學生,尤其是初中生「早戀」比較敏感,只要男女生經常在一起,就認為苗頭不對,採取「專制」手段,不許私下見面、不許打電話……進行壓制只會適得其反,讓「早戀」現象愈演愈烈


我在一本書中看到著名教育專家尹建莉對孩子的早戀問題提了自己的看法,分享給大家以供借鑑。


父母對待孩子的早戀問題切忌態度粗暴、方法簡單,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把孩子推向早戀。

正確的做法是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和異性正常交往,並學習如何正確處理孩子的早戀問題。

有位作家說過,早戀是一朵帶刺的玫瑰,我們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觸摸,又常常被無情地刺傷。

就是因為家長們深知早戀的危害,所以才會在平時對孩子的異性朋友交往管得很嚴格,一有蛛絲馬跡就要查個水落石出。

這樣的做法本來無可厚非,只是不少家長方法欠妥,總把中學生當成小孩子看待,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私拆子女的信件,查看日記,偷聽電話。

一旦發現早戀,更是大動干戈,拳腳相加,叫人心寒。

其實,中學生早戀情況比較複雜,有的是表面看似親密,往來密切,看似戀愛,其實只是普通的朋友關係;有的是一頭熱,屬單相思;有的則是表面往來甚少,關係一般,其實已戀愛多時,一直搞地下活動。

所以,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喜歡的異性朋友的話,可以嘗試:

一、轉移注意力,廣泛異性交往。

在群體交往的過程中,既能消除孩子對異性的神秘感,又可防止單獨來往的意外。

二、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適當的交往,最好不要和「喜歡的他」單獨在一起,也要避免不必要的身體接觸。

而男孩子的家長要使他們懂得在愛的過程中成長為一個道德高尚、情感豐富、思想成熟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