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7日育兒知識分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分享一、游泳會傳染手足口?兒童游泳小心6種病

核心提示:游泳是孩子鍛鍊身體的不二選擇,但在公共游泳池游泳很容易染上一些疾病,如紅眼病、皮膚病等,因此,帶孩子游泳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以防感染疾病

游泳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也很有好處,因此不少家長會送孩子去游泳。

但公共游泳池人多,細菌也多,也很容易傳染疾病,芋艿媽媽提醒家長,孩子游泳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多發疾病,不少家長擔心孩子在公共泳池游泳會不會被傳染手足口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小兒內科主任醫師張慶立表示,游泳池的水能不能傳染手足口病現在還沒有定論。

但是兒童在游泳的過程中,會有親密接觸。

手足口病可以呼吸道、消化道傳染,還會通過密切接觸對方以及玩具毛巾奶具等傳染。

室內游泳池正好是人多密集不通風的地方,細菌和病毒存活時間長,兒童們又在一起嬉水遊戲避免不了身體上的密切接觸,因此被傳染的可能性增大

2.眼科疾病

3.游泳池裡的水常用漂白粉消毒,漂白粉有輕度刺激性,游泳後雙眼容易出現輕微的發紅症狀,往往在數十分鐘後會自行消失,一般不必治療。

但如果有加重趨勢或在未經消毒的水裡游泳,就容易引起細菌或病毒性結膜炎

4.此外,很多游泳池不需要健康證即可入場,孩子如果和一些患上沙眼、紅眼病的人一池游泳,病原體會通過池水傳染,健康的孩子也可能會然上此類疾病

過敏性疾病

為了防止通過游泳池水傳染疾病,游泳池的工作人員一般會經常向游泳池投放「漂白粉」,這是常見的過敏原,不少患者容易對次氯酸鈉產生過敏現象,從而引發鼻炎、哮喘以及丘疹性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等

此外,室內游泳池內的密閉式空調也是過敏疾病的一大元兇。

游泳池內空氣濕度很高,溫度適中,最適合塵蟎繁殖。

敏感的人在這樣的環境從事劇烈運動當然容易誘發過敏和哮喘疾病

6、皮膚病

  孩子的皮膚嬌嫩,很容易受到病毒和細菌的侵害,而大多數公共泳池並不會很經常地換水,因此孩子夏季游泳很容易感染真菌性皮膚病,如體癬、足癬、水猴子等。

皮膚浸泡在水中的時間越久,感染皮膚病的機會就會增高,因為泡水太久,作為皮膚屏障的角質層越容易出現鬆懈,從而降低對外來病原的屏障作用。

此外,如果是室外游泳池和在海邊游泳,強烈的日曬也可能曬傷皮膚,引起日光性皮膚炎

7、中耳炎

專家表示,孩子因游泳而引發的耳病主要是中耳炎。

孩子游泳時,若耳道里有耵聹(即平時所說的耳屎),耵聹遇水泡脹後就會腐蝕耳道皮膚,或耳道有濕疹也易引發中耳炎

8、腹瀉

游泳的水中可能潛伏一些會引起腹瀉的細菌,包括隱孢子蟲、藍氏賈第鞭毛蟲、志賀氏菌屬和大腸桿菌等。

孩子游泳時如果不小心喝了泳池的水,則可能會發生腹瀉,但腹瀉不一定會在游泳當天馬上出現,有時甚至在游泳1-2周後出現

分享二、寶寶該如何補充DHA?

導語:DHA對寶寶大腦和神經發育非常重要,那麼寶寶該怎樣補充足夠的DHA?

DHA對寶寶的神經發育非常重要

DHA,即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稱腦黃金,是一種對人體非常重要的不飽和脂肪酸,屬於ω-3不飽和脂肪酸家族中的重要成員。

DHA是神經系統細胞生長及維持的一種主要成分,是大腦和視網膜的重要構成成分,在人體大腦皮層中含量高達20%,在眼睛視網膜中約占50%。

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給寶寶補充足夠的DHA。

我們該怎樣給寶寶補充DHA?補充DHA只能通過食用DHA製劑的方法嗎?幸運的是,除了直接攝入DHA,我們的身體還能將另一種物質亞麻酸轉化成DHA,而亞麻酸在我們日常很多食物中都會有

母乳寶寶需要額外補DHA嗎?

母乳含有很高比例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包括亞油酸(LA)、亞麻酸(ALA)、花生四烯酸(ARA)、DHA。

所以,母乳寶寶不需要額外添加DHA。

因為母乳寶寶的DHA由母乳獲得,因此,建議哺乳媽媽多吃富含DHA和ALA的食物,如深海魚類、菜籽油、亞麻籽油、紫蘇籽油、深色蔬菜、堅果等

吃配方奶的寶寶需要額外補DHA嗎?

事實上,現在很多配方奶都會含有DHA,即使有的配方奶不含DHA,也含有亞油酸和亞麻酸,寶寶自身完全能夠轉化足夠的DHA。

因此,吃配方奶的寶寶也不用額外補充DHA

早產兒需要額外補DHA嗎?

早產兒因為發育不完善,我們一般會建議使用專用的早產兒奶粉,那麼早產寶寶需要額外添加DHA嗎?國外研究顯示,無論是早產兒還是足月兒,都能夠將LA轉化為ARA,將ALA轉化為DHA。

因此,原則上,早產兒和足月兒一樣,只要正常餵養,無需額外添加DHA。

但體重過低的早產兒(低於2Kg )需在醫生指導下特殊餵養

6個月以後的寶寶如何補充DHA?

寶寶6個月以後,除了奶粉(或母乳)外需要開始添加輔食,建議可以在輔食中添加富含DHA的食物,如深海魚類、亞麻籽油、紫蘇籽油等,年齡更大的可以添加深色蔬菜、堅果等

補充DHA吃這些就夠了

如果你覺得自己被一堆LA、ALA、DHA繞暈了,那麼記住這個結論就好:不管是母乳寶寶還是奶粉寶寶,都沒必要額外補充DHA製劑,只要母乳媽媽和輔食寶寶多吃這些富含DHA或亞麻酸的食物就好

深海魚類(富含DHA):石斑魚、鯰魚、鮁魚、鰻魚、帶魚、堤魚、黃花魚、沙丁魚、鱸魚、金槍魚、比目魚等魚類,以及蝦、海蟹、貝類、墨魚等

植物油(富含亞麻酸):大豆油、菜籽油、亞麻籽油、紫蘇籽油等。

其它:深色蔬菜、堅果類

分享三、寶寶奶粉過敏怎麼辦

核心提示:寶寶奶粉過敏怎麼辦?寶寶奶粉過敏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症狀,可通過四個應對方法進行治療,情況嚴重者應到醫院就診

寶寶奶粉過敏是比較常見的症狀,是在寶寶喝了一些配方奶粉後,出現的過敏反應,主要的症狀表現為嘔吐、腹痛、腹脹、腹瀉等,也有部分寶寶會出現皮膚過敏的症狀或者是出現呼吸方面的症狀,因此,大人們必須重視寶寶奶粉過敏這種症狀。

下面,芋艿媽媽給大家介紹一下寶寶奶粉過敏的應對方法

一、堅持母乳餵養

堅持母乳餵養不僅能預防寶寶奶粉過敏,而且在寶寶奶粉過敏的情況下還能緩解過敏症狀,使寶寶恢復健康。

但要注意的是採用母乳餵養的方式,媽媽的飲食方面必須十分留意。

母乳餵養的媽媽切忌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多喝富含營養的湯水,以清淡的飲食為主

二、避免接觸過敏源

要儘量避免寶寶接觸過敏源,一般對奶粉過敏的寶寶是對奶粉中的牛奶蛋白過敏,這種情況,應該限制寶寶的飲食,避免寶寶食用牛奶蛋白製品。

要儘量避免寶寶接觸一下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比如雞蛋、花生等。

但可在寶寶成長到適當的年齡,給予適量的攝入

三、換奶粉

當寶寶出現對奶粉過敏的症狀時,可採取給寶寶換奶粉的方式進行緩解過敏症狀。

可以選用由植物性蛋白質製成的奶粉,而不是牛奶蛋白製成的奶粉,比如元素奶粉、豆奶粉等

四、適當用藥

對於過敏情況較為嚴重的寶寶,可以通過適當使用童用抗組胺藥進行適當的治療,能夠有效地緩解過敏的症狀,達到治療過敏的效果

當以上應對方法均無效或是情況十分嚴重者,應立即到正規的醫院進行專業的治療,以免情況惡化

分享四、早產兒的界定和護理方法?

什麼是早產兒?

早產兒指胎齡未滿37周的嬰兒

早產兒該如何護理?

早產兒由於組織器官發育不成熟,功能不全,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因此要加強對早產兒的護理。

尤其是早產兒出院回家後

1.首先要保溫,早產兒居住的室溫一般應保持在24-26℃,濕度保持在55-65%。

如發現四肢冰涼,可加蓋棉被,或用熱水袋放置於小被之外,或把小兒緊貼於母親胸懷使其保暖

2.其次,由於早產兒免疫功能低下,容易發生感染,因此要積極預防感染。

每次接觸早產兒前要用肥皂洗手,避免患感冒或腹瀉者皮膚感染者接近早產兒

3.母乳是早產兒的首選食品。

因母乳中所含蛋白質、脂肪、糖的比例適當,富含必須胺基酸,尤其是早產兒所必須的胱氨酸、牛磺酸較高,而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不良作用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較低。

無法母乳餵養者以早產兒配方乳為宜

4.儘早補充維生素C、A、D、K及鐵和鈣

5.早產兒餵養需耐心細心,防嘔吐

6.臍帶脫落前應保持乾燥,不可洗盆浴,尿布也不要蓋住臍部,被尿浸濕容易得臍炎。

一旦臍部有分泌物或臍輪發紅,可用75%酒精塗抹,然後蓋上消毒紗布。

臍帶脫落前每天用毛巾或海綿揩去身上汗液,臍帶脫落後每天洗澡,至少一天一次,以保護皮膚清潔

7.每次大便後以溫水洗臀部,以免發生紅臀

8.衣服要用棉布製作以寬鬆柔軟為宜,易穿易脫、乾燥清潔。

嬰兒包裹不宜過緊, 更不宜用帶子捆綁,夜間一定要鬆開襁褓,使寶寶手足伸屈方便,有利於血液循環

9.最好選擇側臥,這樣是因為如果寶寶有溢奶情況發生時,溢出的奶可順嘴角流出,減少嬰兒窒息的機會

早產兒需要進哪些特殊護理?

早產兒除按正常新生兒護理外,還必須在餵養、保暖和預防疾病上給予特殊護理

早產兒的保暖

早產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全,體溫調節能力比足月新生兒差,體溫易隨環境溫度而變化。

早產兒肌肉活動少,皮下脂肪少,抗寒能力差,容易散熱,體溫偏低,所以,早產兒要特別注意保暖

早產兒的房間溫度要儘量保持恆定,空氣要保持新鮮。

夏季溫室不要超過30ºC,室溫高時要注意通風降溫。

剛出生的早產兒在醫院時睡在暖箱裡,若在家裡,早產兒睡的搖籃或小床四周應用布做成幔帳(冬天可做成棉的)以擋風保暖。

必要時可以使用熱水袋保暖,但要防止燙傷

早產兒汗腺發育不全,散熱的機能差,在高溫環境中體溫會隨之升高,發生高熱,應注意經常在腋下測量體溫,觀察體溫變化。

體溫過高過低,都要採取措施,使他們的體溫恢復正常狀態

早產兒的餵養

早產兒除了消化和吸收能力不如足月新生兒以外,吸吮和吞咽能力也差,常常無力吃奶或不會吃奶。

早產兒胃容量極小,有時多餵幾口奶也會因漾奶嗆入肺中而奪去微弱的生命。

所以,早產兒的正常餵養是十分重要的

開始餵奶時間:一般在生後6~12小時開始餵糖水,24小時開始餵奶,體重2 公斤左右的早產兒可以每3小時餵一次奶,體重1.5公斤以下的早產兒每2小時餵一次奶

奶量計算法可以參考下列公式: 最初10天內早產兒,每日餵奶量(毫升)=(嬰兒出生實足天數+10)×體重(公斤)/100。

生後10天以上,每日餵養量(毫升)=1/5~1/4體重(公斤)

餵養方法:早產兒最好吃母乳,母乳容易消化吸收,不容易發生腹瀉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有吸奶能力、體重在1.5公斤以上的早產兒,如一般情況好,可以直接吃母乳。

開始每天吃1~2次,每次5~10分鐘,第一次餵2~3分鐘,如無疲勞現象,可逐漸增加餵奶時間和次數。

吸吮能力差的可把母乳擠到奶瓶里,蒸煮後用奶瓶、小勺或滴管餵奶

用奶瓶時,奶頭孔眼不宜過大,否則乳汁流得太快,易引起嗆咳,甚至發生窒息。

但奶頭孔眼也不宜太小,以免吸奶費力,引起疲勞。

吸吮和吞咽能力差的早產兒,可使用套有橡膠管的滴管餵奶。

如果母奶沒有了,市場上有專門為早產兒製作的配方奶粉

早產兒不宜平躺,而應採取側臥位,左右兩側交替側臥,這樣可以使嬰兒兩側肺部都能很好的擴張,還可以通過變換體位改善他們的血液循環。

更重要的是,嬰兒側臥吐奶時不容易嗆咳,能避免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早產兒比足月新生兒弱小、抗病能力差,所以要特別注意預防各種疾病,尤其應該預防早產兒視網膜的病變

造成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是氧氣。

不可置疑,氧氣為維護早產兒的生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它是把雙刃劍,在為早產兒造福的同時,也為他們的生活埋下了隱患:氧氣可以導致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由氧氣造成的嬰兒視網膜病變可分為五期:第一、二期有一部分會不治自愈,第四、五期是視網膜脫離期,病變程度已很嚴重。

一般來說,經四期手術治療的孩子視力預後差,到第五期,目前報導的最好手術效果僅可使視力恢復到0.01,也就是說,孩子僅有光感、將終身告別五彩世界。

所以,早產兒的家長千萬別忘了,對自己孩子視網膜的關注

有關專家指出,用過氧氣治療的早產兒和新生兒在滿月時,一定要請有關醫生檢查一下視網膜。

其實,這種檢查對眼科醫生來說並不是難事,只要具備間接眼底鏡設備的單位都可以確診。

治療方法也較簡單,用冷凝或雷射治療的效果均較好

分享五、新生兒肚臍護理

一、嬰兒出生3分鐘後剪臍帶防貧血

核心提示:專家表示,新生兒降生後,等待3分鐘後再剪臍帶,可以讓更多血液通過胎盤和臍帶流入嬰兒體內,進而減少新生兒缺鐵和貧血危險

《英國醫學雜誌》最新刊登婦產科專家文章指出,醫生和助產士應該停止「孩子一降生就立即剪臍帶」的做法,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等幾分鐘之後再剪臍帶。

專家表示,新生兒降生後,等待3分鐘後再剪臍帶,可以讓更多血液通過胎盤和臍帶流入嬰兒體內,進而減少新生兒缺鐵和貧血危險

退休婦產科專家大衛·哈特臣博士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婦產科聯合會建議,婦產科醫生或和助產士最好不要過早剪臍帶。

孩子出生後剪臍帶,本身就是一種未經證實的干預。

對於遲剪臍帶優勢證據和實用價值的不了解,以及不同接生操作指南的相互矛盾,都會導致遲剪臍帶的「接生變革」難以付諸實施。

但是為了孩子的健康,必須儘快實施接生改革

二、新生寶寶臍部護理應這樣做

核心提示:寶寶出生後第一件事就是斷臍,斷完臍後的臍帶是一個開放性的創面,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門戶,如處理不當,輕者可致局部感染和出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臍帶是連接胎兒和胎盤之間的條索狀組織,是母體與胎兒氣體交換、營養物質供應和代謝產物排出的重要通道。

寶寶出生後第一件事就是斷臍,斷完臍後的臍帶是一個開放性的創面,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門戶,如處理不當,輕者可致局部感染和出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因此,出生嬰兒臍部護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護理內容,它直接關係到嬰兒的健康,新媽媽們一定要學好這門必修課

但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卻發現有些新媽媽們採取了一些不正確的護理方法,如把嬰兒內衣置於紙尿片裡面,這樣內衣被尿液浸透,臍部就處於潮濕的環境中;給男寶寶換尿片時未把陰莖向下按,尿液向上沖,浸濕了臍部;還有些新媽媽把紙尿片外面向裡面卷進,由於紙尿片外層不透氣,故不利於臍部乾燥,還有些新媽媽把爽身粉等異物撒在了臍窩部等,以上這些做法不知道是否說中了您其中的一條或幾條,其實這都是不正確的做法,這是導致局部細菌繁殖引起感染的潛在因素

寶寶出生後,臍帶脫落的時間為5-15天。

傳統的臍部護理方法是一次斷臍後臍帶殘端經過消毒處理後,漸漸乾枯變硬直至自然脫落,在此過程中,臍部分泌物會增多,導致臍部潮濕,為細菌繁殖提供了條件,增加了臍部感染的幾率,護理不當的話可導致新生兒臍炎,更嚴重的甚至可致敗血症。

保持臍帶及其周圍清潔乾燥直至脫落,預防臍帶感染非常必要。

而現在已有文獻證明,如用酒精和抗生素軟膏去護理臍帶,會加長臍帶脫離的時間,所以,對寶寶臍帶的日常護理,建議用清水清潔擦乾即可,不塗消毒劑和使用粉劑

具體的護理方法可按照以下的步驟來操作:

給寶寶洗完澡後,觀察臍輪有無紅腫、臍部有無異常分泌物、出血及臍帶是否已脫落,充分暴露臍窩部,以棉簽蘸清潔水輕輕擦凈臍殘端和臍輪,從臍帶根部到臍帶再到周圍皮膚的先後順序擦拭,讓臍帶暴露自然乾燥,但如果寶寶的臍部顯得有些潮濕,則要包上紗布或臍包以防感染。

包尿布時要低於臍帶,讓臍部暴露於空氣中或蓋清潔、松大的衣服。

如果有尿、糞污染,用清水清潔,讓其自然乾燥。

臍帶觀察與護理應該每日一次,直至臍帶脫落,臍帶未脫落前勿強行剝離,臍部殘端脫落後最初幾天仍需觀察臍部有無異常分泌物、有無肉芽組織增生等異常情況,並作對應處理

在給寶寶的臍部做護理的時候,也要留心觀察寶寶臍部有無血性或黃色分泌物滲出,正常的現象是寶寶的臍部沒有改變或臍部乾燥;如果臍輪及臍周皮膚輕度紅腫並伴有少量的漿液膿性分泌物則為輕度臍炎;當臍部或臍周明顯紅腫發硬,膿性分泌物較多,伴有臭味或全身症狀的話則為重度臍炎。

當臍帶超過3周仍未自然脫落或者當臍部出現一些異常情況時,最好能將寶寶抱回醫院,請專業的醫生幫忙檢查,以免造成嚴重的後果

三、新生兒臍部護理要當心

核心提示:臍帶是連接胎兒和母體的紐帶,在嬰兒出生後經無菌操作結紮處理,在出生後3~7天之間脫落。

而在臍帶未脫落的這段時間裡,寶寶的臍部護理非常重要

貴州一名男子使用自己從雜貨店買來的剪刀,來剪斷剛出生的女兒的臍帶。

由於剪刀消毒不徹底,小雙在斷臍之後患上破傷風,這對新生兒來說,是一種死亡率較高的嚴重疾病。

3月29日凌晨,在搶救了一整晚後,小雙還是沒能撐過去,這個只活了10天的嬰兒離開了這個世界

臍帶是連接胎兒和母體的紐帶,在嬰兒出生後,經無菌操作結紮處理,其後逐漸乾燥,一般在出生後3~7天之間脫落。

而在臍帶未脫落的這段時間裡,寶寶的臍部護理非常重要

臍帶脫落前做好3件事

臍帶沒有脫落前,要保持臍帶乾燥,新生兒從醫院回家後,無特殊情況,如無臍部感染,則可不用紗布覆蓋,這樣能促使臍帶更快地乾燥脫落。

臍帶未脫落之前,要注意做好以下幾種做法:

1.不宜進行盆浴

臍帶未脫落之前新生兒不可以進行盆浴,否則包紮的紗布會弄濕,不但影響乾燥,還會造成感染,只能進行擦浴以保持皮膚的清潔。

 2.別捂在臍部

  千萬不要讓濕衣服或尿布捂在臍部。

夏天新生兒易出汗,所以衣服應儘量減少,以防止汗水滲濕包紮的紗布。

不宜綑紮嬰兒,因為綑紮太緊皮膚易受污染使臍部發炎,排出分泌物,甚至化膿。

3.別污染臍部

  如果覆蓋的紗布濕了或伴有滲液、滲血時,必須重新紮緊,用75%的酒精棉球,輕輕地從臍帶根部向周圍的皮膚擦洗,不可來回地亂擦,以免將周圍皮膚的病菌帶入臍根部,而發生感染。

此外,要避免尿布上的糞便等弄髒包紮的紗布而污染臍帶,洗澡時髒水不要碰濕臍部。

臍帶脫落後的護理

臍帶脫落後,要注意保持乾燥,如果臍部潮濕或有少許液體滲出,可用消毒棉簽蘸75%的酒精輕輕擦凈,再用75%的酒精塗在臍根部和周圍皮膚上。

如果有膿性分泌物或見有肉芽形成,應到醫院去檢查,除局部處理外還要做全身治療,因為嬰兒敗血症往往從臍部進入血流,來勢兇猛,要及時採取應急措施

分享六、孩子1歲後最好別用尿不濕

核心提示:尿不濕最好在晚上使用,白天應使用棉質尿布。

尿不濕一旦開封,最好在2~3個月內用完,如果使用頻率不高,建議選擇小包裝的尿不濕

「尿不濕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家長的惰性,給寶寶用上尿不濕後,很多父母都會產生依賴性,畢竟不用洗尿布了,不用半夜起身了,的確很省心。

」鄭州大學三附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醫師段桂琴說,但是無限制地使用尿不濕卻存在著不少弊端:寶寶屁股紅、出濕疹、影響寶寶心智發育,形成習慣性尿床,影響走路姿勢等

尿不濕使用不當易現「紅屁股」

「如果用傳統的尿布,寶寶尿完或拉完後,感到不舒服就會哭鬧。

但用上吸水性強的尿不濕,寶寶就沒有這種不舒服感,這也給父母一個假象:用上尿不濕後就萬事大吉了。

」段桂琴說,無論技術再先進,尿不濕都不可能做到100%的乾燥

為了更詳盡地說明問題,段桂琴向記者分享她的切身體會:儘管商家在電視廣告中都極力證明自己產品的吸水功能很強,能讓孩子的屁股始終保持乾爽,但她每次為寶寶更換用過的尿不濕時,用手摸摸還會有一種潮潮的感覺。

「寶寶的屁股長期處於這種潮濕的環境中,並受到尿液刺激,當然容易出現『紅屁股』。

」段桂琴說,加上寶寶的皮膚很嬌嫩,長期與尿不濕摩擦,尿不濕不夠柔軟的表面很容易擦破寶寶的皮膚,這時,一點點刺激就能讓屁股發生過敏

約30%用尿不濕的寶寶會出濕疹

段桂琴說,門診上時常會有因過度使用尿不濕而出濕疹的寶寶,儘管這個比例占到30%左右,但卻很有警示作用。

「最初用上尿不濕後,無論寶寶有沒有尿尿,每隔2~3個小時,媽媽就要給他換一下尿不濕。

」段桂琴說,一方面因為寶寶對尿不濕有一個適應過程,另一方面,尿不濕捂著寶寶的屁股一段時間之後,釋放出來的水汽會使它變得潮濕。

同時,每次大小便後,家長都要用溫水為寶寶洗屁股,清洗後,一定要等寶寶的屁股完全乾燥後,再用新的尿不濕。

尤其是平時愛出濕疹的寶寶,也容易對尿不濕敏感,父母更應格外留意。

如果寶寶「紅屁股」的情況比較嚴重,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一些濕疹膏

1歲後最好不用尿不濕

童童的媽媽帶著5歲的童童找到段桂琴就診,「寶寶5歲了還在尿床,醫生說他得了遺尿症,可做了所有檢查都查不出問題。

」仔細問完情況後,段桂琴發現童童從生下來就一直用尿不濕,一直用到了3歲多

「我懷疑這就是孩子尿床的原因。

」段桂琴說,寶寶10個月時,家長就要試著訓練他們的大小便習慣。

如果一直使用尿不濕,孩子很容易形成習慣性尿床。

因為不用尿不濕的寶寶在尿床後會因為潮濕感到難受,以後再想尿的時候就會有緊張感,這樣一來孩子會自覺鍛鍊膀胱的儲尿功能。

而用上尿不濕後,即使尿床,寶寶也不易產生濕漉漉不舒服的感覺,當然也不會有憋尿時的緊張感。

這就使孩子的膀胱儲尿功能得不到鍛鍊,沒有自控力

在段桂琴的指導下,童童白天多喝水,練習憋尿,憋不住了再去廁所。

晚上少喝水,半夜起床一次。

訓練一段時間後,童童果真不尿床了。

「孩子1歲前使用尿不濕,的確讓家長省了不少心。

但如果1歲後再繼續使用,就會弊大於利。

除了容易形成習慣性尿床外,孩子會走路之後,尿不濕還會影響孩子的走路姿勢,甚至腿部發育。

」段桂琴說,尿不濕最好不要超齡使用。

選擇尿不濕有講究

  段桂琴說,尿不濕最好在晚上使用,白天應使用棉質尿布。

尿不濕一旦開封,最好在2~3個月內用完,如果使用頻率不高,建議選擇小包裝的尿不濕。

媽媽在挑選尿不濕時,在大小方面應遵循「寧大勿小、寧松勿緊」的原則,一般以穿上後腰部能豎著放進兩根指頭,腹股溝處能平著放進一根食指為宜。

  另外,一定要選擇好廠家、好材料、高質量的尿不濕。

買尿不濕時,要把尿不濕拉開,對著光看看尿不濕棉質分布的均勻性,棉質均勻的尿不濕能快速吸水,孩子的屁股會更乾爽;把尿不濕靠近耳朵抖動,聽聽裡面是否沙沙作響,不會沙沙作響的尿不濕吸水珠子被很好地固定,吸水後不會變形;感受一下尿不濕親膚層及包邊的柔軟性,柔軟度好的尿不濕穿起來更舒服;感受一下棉層間的顆粒感,沒有明顯顆粒感的尿不濕,吸水比較均勻;打開尿不濕,感受側腰圍及後腰圍的彈性,彈性好的尿不濕不會束縛寶寶的肚子,能很好適應寶寶的腰圍變化

分享七、「紅屁股」領銜寶寶三疹 如何預防診治?

核心提示:寶潔公司對其幫寶適尿布產品進行的近25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升級卻遭遇嚴重質量危機。

一些消費者投訴稱,他們的子女在使用這款產品之後不久便出現了皮疹、燒傷等狀況

寶潔公司對其幫寶適尿布產品進行的近25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升級卻遭遇嚴重質量危機。

一些消費者投訴稱,他們的子女在使用這款產品之後不久便出現了皮疹、燒傷等狀況

這裡所說的皮疹和燒傷現象並不是大家常說的「紅屁股」。

育嬰專家介紹:尿布疹和小孩皮膚病還有很大的不同的,要學會區分小兒尿布疹、皮疹、和濕疹三大症狀,以便對陣下藥,找到最佳的治療方法

尿布疹——紙尿褲製造

寶寶紅屁股在醫學上又稱尿布疹。

雖然說紅屁股的發生與早產兒、低體重有關,但是發生尿布疹最主要的2個原因還是臀部皮膚長時間潮濕,悶熱;糞便及尿液中的刺激物質會使小屁股發紅——而這都和紙尿褲脫不了關係

只要是用紙尿褲的嬰兒都可能得尿布疹。

你可以很容易地識別出這種常見症狀:如孩子的臀部紅腫,紙尿褲部位周圍有腫塊。

如果在紙尿褲部位的紅塊周圍或者在嘴部周圍還有粉紅色小包,則尿布疹可能已經發展成為酵母尿布疹,需要用局部殺菌藥物進行治療

更麻煩的是由於嬰兒無法用語言告訴你是什麼問題,所以BB們只能會通過哭鬧和煩躁不安來表達他的不適,特別是換紙尿褲時,而且可能伴有胃口不好。

所以家長們要細心留意孩子們的異常舉動

尿布疹預防治療方法:尿布疹不是嚴重的皮膚病,因為新生兒的皮膚生長得快,如果護理得好,一般2-3天就能好轉,反之就會給寶寶的生活帶來影響。

護理紅臀可以參照以下幾點:

1.儘量不要給寶寶裹尿布,這是預防尿布疹的最佳方法。

最好每天都讓寶寶的小屁屁在空氣中多晾幾個小時,這樣可以避免皮膚與尿液接觸

2.經常更換尿布。

這也是預防尿布疹的方法,新生寶寶大約每15分鐘到20分鐘就會排一次尿,雖然他們的尿量只有一湯匙,但是我們還是建議每隔2至3小時就更換乾淨的尿布,尤其是在寶寶大便之後,更應立即更換尿布

3.破皮嚴重者,可以用家裡帶有紅外線功能的檯燈,給寶寶照射臀部,但要注意保持一定距離,溫度適中。

每天照射1-2次,每次15分鐘

4.單純性尿布皮炎(就是沒有感染者),可搽擦、油膏等嬰兒護膚品。

如果是感染者,要搽擦達克寧、克霉唑等藥膏

5.不要用肥皂、洗衣粉等強刺激性物品。

有小便的尿布要用開水燙,清水洗;有大便的尿布,可以用鹼性不強的物品,如香皂洗,然後放在太陽底下曬

皮疹——不僅在屁股上

  此次投訴幫寶適紙尿褲的家長們反映孩子們在用完產品後出現了皮疹情況——這和「紅屁股」完全是兩碼事。

那麼說孩子穿紙尿褲引起皮疹的說法正確麼?

寶寶的常見皮疹大多具有傳染性,也有非感染性皮疹。

皮疹一般常由病毒、細菌感染、藥物或食物過敏以及蟲咬等引起。

皮疹的種類繁多,有斑丘疹、風團、水皰疹,甚至出血性皮疹。

皮疹不僅會出現在臀部,由於其致病的根源決定了人體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出現皮疹

最為恐怖的是幼兒急疹,它又稱為「嬰兒玫瑰疹」,是一種病毒引起的嬰幼兒時期常見的發疹性熱病。

患兒突然高熱,體溫在39到40攝氏度左右,持續不退,一般情況尚佳,可有輕微咳嗽或拉肚子,3~4天後體溫下降,隨之皮膚出現淡紅色斑丘疹,見於頭頸及軀幹,很快波及全身,一般2~3天後消退。

本病起病急,體高熱,患兒精神胃口好,往往是熱退出皮疹才能確診,無併發症,媽媽不必著急

此次不少家長投訴孩子在使用幫寶適紙尿褲後患上皮疹並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紙尿褲的滲透性和透氣性糟糕,寶寶的尿液和臭臭會被紙尿褲兜住並長期和皮膚接觸——這是滋生細菌的「理想狀態」。

目前幫寶適的問題紙尿褲正在接受檢查,如果新升級的幫寶適紙尿褲真的存在以上問題,不知道號稱「升級」的幫寶適紙尿褲顏面何存?

  皮疹預防治療方法:

一、 幼兒急疹預防治療

1.退熱可用冷毛巾敷頭額部或腹股溝處,必要時用泰諾林、百服寧或美林、安乃近等退熱劑,以防孩子高熱抽搐。

如有抽搐應立即送醫院

2.喝水適當給寶寶吃些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

寶寶出疹時哭鬧,則可按醫囑口服非那根予以鎮靜。

見到孩子渾身紅色皮疹,媽媽不必緊張

二、麻疹

1.保持五官清潔,防治併發症

三、 藥物性皮疹

1.孩子有用藥史,主要內服、注射或外用均可引起藥物性皮疹。

媽媽配合醫生仔細觀察,停用一切引起皮疹的可疑藥物,以後不要再用該藥

2.按醫囑進行局部治療。

如急性無滲出者可用撲粉外用,1日數次。

有糜爛者用硼酸軟膏或外用新黴素油紗布敷貼創面

3.如發現孩子病情嚴重,形成大皰性表皮鬆懈症或剝脫性皮炎性藥疹,一定帶孩子住院治療

四、蕁麻疹

  1.除可疑的病因。

如發現與進食某些食物,接觸某些花草,或服用某些藥物有關,應加以禁用、禁食。

  2.按醫囑,給孩子口服非特異性抗過敏的藥物,如息斯敏、賽庚啶,嚴重者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或糖皮質激素。

  3.按醫囑,孩子皮膚瘙癢難耐時,可外用樟腦或薄荷爐甘石洗劑。

五、濕疹——治療最複雜

嬰兒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過敏性皮膚炎症。

皮損以丘皰疹為主的多形性損害,有滲出傾向,反覆發作,急、慢性期重迭交替,伴劇烈瘙癢,病因常常難以確定。

  嬰兒濕疹起病大多在生後1~3月,6個月以後逐漸減輕,2歲以後大多數患兒逐漸自愈。

一部分患兒延至幼兒或兒童期。

病情輕重不一。

皮疹多見於頭面部,如額部、雙頰、頭頂部,以後逐漸蔓延至頦、頸、肩、背、臀、四肢,甚至可以泛發全身。

  症狀方面,濕疹初起時為散發或群集的小紅丘疹或紅斑,逐漸增多,並可見小水皰,黃白色鱗屑及痂皮,可有滲出、糜爛及繼發感染。

患兒煩躁不安,夜間哭鬧,影響睡眠,常到處搔癢。

由於濕疹的病變在表皮,愈後不留瘢痕。

  濕疹預防和治療方法:

  嬰兒濕疹除詳細詢問病史,查找誘發因素,予以糾正外,應採用全身、局部中醫綜合治療。

全身療法

  1.飲食管理首先,避免餵哺過量的食物以保持正常消化。

如疑牛奶過敏,可較久煮沸,使其蛋白變性,可以減少致敏物。

必要時可用羊奶或豆漿(參閱營養篇專節)代替牛奶。

如疑蛋白過敏,單給蛋黃,或由少量蛋白開始,逐漸加量。

餵奶的母親可暫停吃雞蛋。

  2.抗組織胺類藥物撲爾敏、非那更、苯海拉明、異丙螓等單一或輪流內服有較好的止癢和抗過敏效果,並有不同程度的鎮靜作用。

非鎮靜作用的抗組織胺藥,如息斯敏(片劑或口服液)、特非那丁。

具有鎮靜作用的抗組織胺類藥優於後者。

  3.皮質類固醇激素無論口服還是靜脈注射,都能很快控制症狀,有明顯的抗炎、止癢作用,但停藥後易復發,不能根治,且長期應用後有依賴性和各種不良反應,故應酌情慎用。

泛發急性濕疹其它療法效果不佳者,可短期口服強的松,病情好轉逐漸減量。

  4.抗生素 僅用於繼發局部或淋巴結等感染、白細胞增高和體溫增高的病兒。

一般採用青黴素肌注或紅黴素、複方新諾明口服。

  局部治療(原則上是按照病期分別治療)

  1.急性期採用1%~4%硼酸溶液或1~4%硼酸溶液加0.1%呋喃西林溶液濕敷或外洗局部15分鐘左右之後,外塗雷佛諾爾氧化鋅軟膏或1%氯黴素氧化鋅油。

如無明顯感染亦可外用40%氧化鋅油或15%氧化鋅軟膏。

應用濕敷2~3天即可。

  2.亞急性期用1%~4%硼酸溶液外洗,然後外用爐甘石洗劑或爐甘石呋喃西林洗劑,止癢、消炎。

外塗維生素B6軟膏及SCL膏(磺松糊劑,參見附錄兒科常用藥物劑量表),或中藥祛濕油。

  3.慢性期外用1/2或1/3膚輕鬆或丙酸倍氯美鬆軟膏加糠餾油軟膏或普連膏,或尿素軟膏,然後用薄塑料膜覆蓋,繃帶包紮,每隔1~2日封包1次,待皮膚恢復原狀。

至多每周洗浴1~2次,必要時外塗膚輕鬆軟膏,皮炎平。

對慢性局限性肥厚性小片損害可採用醋酸強的松龍,或去炎松混懸液做皮損處的皮內分點注射,每周1次,共2~3次。

不宜長期使用,以免發生皮膚萎縮。

 中醫治療

  1.乾性(丘疹性)病例疹如粟粒大,癢痛相兼,起白屑如疥癬,疹隱紅而乾燥,此多偏熱。

  內服藥:治以清熱解毒為主。

處方舉例:連翹9g、黃柏6g、馬齒莧9g、青黛3g、地膚子9g、蟬衣3g、澤瀉9g。

  外用藥:①一支蒿9g、元明粉3g、敗醬草15g,煎濃液外洗,或②鮮馬齒莧(適量)洗凈搗成泥外敷,每天換藥1次。

  2.濕性(糜爛性)病例濕疹部浸潤滲出液較多,或有膿性分泌物,重者可融合成片或延及全身,有腥味,局部發紅且癢甚,此多偏濕。

  內服藥:治以涼血滲濕為主。

處方舉例:生地9g、青黛3g、敗醬草15g、紫草3g、馬齒莧9g、荷葉6g、地膚子9g、土茯苓9g。

  外用藥:①青黛粉3g、黃柏粉9g、混合外撒,或香油調勻外塗,每日1~2次;或②輕粉3g、松花粉9g、黃柏粉9g、青黛粉3g,香油調勻外塗,每日1~2次;或③蒼朮粉、黃柏粉等量,植物油調外敷,每日1~2次。

  注意事項:①濕性時只敷藥,忌用熱水洗,待其結痂後痂落自愈;②乾性、濕性均忌食辛辣、魚腥、刺激性食物

分享八、如何選購魚肝油為寶寶補充維生素D?

核心提示:最初兩年內,小孩子生長發育最快,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是劇增,如果不及時發現補充,容易造成供不應求,從而給孩子的健康帶來許多影響。

所以,從新生兒期開始就要給孩子添加魚肝,即出生後3~4周起服用魚肝油,為寶寶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D

魚肝油的作用

狹義的魚肝油由海魚類肝臟煉製的油脂。

廣義的魚肝油還包括鯨、海豹等海獸的肝油。

常溫下呈黃色透明的液體狀,稍有魚腥味。

它主要由不飽和度較高的脂肪酸甘油脂組成,此外還有少量的磷脂和不皂化物。

鱈、大菱鮃等是國際上魚肝油生產的傳統原料。

中國主要用鯊、鰩、大黃魚、鮐及馬魨

魚肝油中的主要成分是脂溶性維生素A、D

維生素A主要功能是維持機體正常生長,生殖、視覺、上皮組織健全及抗感染免疫。

維生素A缺乏時可引起寶寶骨骼發育遲緩;影響牙齒牙釉質細胞發育,導致牙齒不健全;上皮組織結構受損;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的各種感染

維生素A主要存在於動物的肝臟尤其是魚肝中,其次是乳類和蛋類中。

另一種是以胡蘿蔔素的形式存在於蔬菜中,如胡蘿蔔、番茄、豆類和綠葉蔬菜等。

在肝臟中胡蘿蔔素轉變為維生素A

維生素D主要功能是促進小腸黏膜對鈣、磷的吸收;促進腎小管對鈣磷的重吸收。

維生素D缺乏時可引起鈣磷經腸道吸收減少,骨樣組織鈣化障礙,佝僂病等。

表現為易驚、多汗、煩躁和骨骼改變

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動物的肝臟,尤其是海魚的肝臟中。

另外,人體從日光照射中也能攝取維生素D,皮膚中7-脫氫膽固醇在紫外線作用下可以轉變成維生素D

所以,魚肝油並非小兒維生素A和D的惟一來源

如何選購魚肝油?

魚肝油製劑有兩種,一種製劑為已用多年的舊製劑,維生素A、D含量比為10∶1,即每毫升濃縮魚肝油含維生素A50000單位,含維生素D5000單位。

而小兒每日需要維生素A1000~1500單位,維生素D400單位,兩者之比為3~4∶1,如服用這種舊製劑濃縮魚肝油預防佝僂病,每日給嬰兒服用3滴魚肝油,即吃進維生素D400~500單位,卻吃進維生素A5000單位,為維生素A需要量的4~5倍,久而久之可發生維生素A中毒。

為克服這種製劑的弊病,可在每瓶魚肝油內加進半支注射用維生素D3(15萬單位),調整維素A、D比例為3∶1,這種混合製劑,每日吃1滴,即吃進維生素A1600單位,維生素D600單位,既可預防佝僂病,又不會發生維生素A中毒。

另一種濃縮魚肝油為新生產的新製劑,維生素A、D含量比為3∶1。

預防佝僂病,每日給孩子餵4滴,相當於吃進維生素A1200單位、維生素D400單位,既能滿足嬰兒每日維生素D需要量,又不會造成維生素A中毒。

所以家長應該買維生素A、D含量比為3∶1的新製劑給孩子吃

魚肝油中毒怎麼辦?

魚肝油滴劑(魚肝油精)除含大量維生素D外,維生素A的含量極高,一般人多誤認為它是補品,盲目地大量給嬰幼兒服用,極易引起中毒。

中毒的症狀是:骨痛、皮膚粘膜改變、顱內壓升高等。

還可見噁心、暈眩、精神萎靡、嗜睡或易激惹、兩眼內斜視、眼球震顫與復視等症狀

維生素D也易發生中毒,有的小兒瘦小,生長較緩慢,但並不是佝僂病,父母往往容易給他們多服魚肝油精等含維生素D的藥劑,這樣易引起中毒。

症狀是食慾缺乏、消瘦、尿頻,但尿量不多,還有低熱、便秘、噁心、嘔吐等症狀。

嚴重的由於鈣離子吸收過多,還有神經和肌肉的興奮性降低,表現為精神抑制、運動失調

一旦確定為魚肝油中毒,應馬上停服魚肝油,以免維生素A繼續吸收。

急性中毒,停藥兩天,輸液及對症處理,症狀就會消失;慢性中毒者停藥1—2周後,頭痛、嘔吐、前囪隆起等症狀也會迅速消失;但此時血內維生素A仍處於較高水平,必須停藥6個月左右,否則會復發。

在此期間即使食用鯊魚或比目魚肝也可引起中毒,均應避免攝食

分享九、「巨能鈣」引發補鈣新問題

核心提示:曾經知名產品巨能鈣被媒體曝光,稱其含有有害物質雙氧水。

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

前幾年,風風火火的彼陽氂牛骨髓壯骨粉就曾因為被查出鉛含量超標而退出保健食品市場。

補鈣——這個看似老生常談的問題再一次浮出了水面

近日,知名產品巨能鈣被媒體曝光,稱其含有有害物質雙氧水。

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

前幾年,風風火火的彼陽氂牛骨髓壯骨粉就曾因為被查出鉛含量超標而退出保健食品市場。

補鈣——這個看似老生常談的問題再一次浮出了水面

巨能鈣的風波,讓許多父母不知所措,有的父母甚至「因噎廢食」,停止給寶寶補鈣,其實這樣是不可取的

小寶寶缺鈣會影響生長,包括身高、牙齒及骨骼的發育,此外,也會有生長遲緩問題,甚至智能方面也受影響。

一般來說,只要寶寶奶量足夠、飲食均衡,還不至於會缺鈣,但如果遇到厭奶期或偏食時,則須額外補充

小寶貝鈣的攝取量夠嗎?鈣的吸收完全嗎?這是許多媽媽常有的疑慮。

一般而言,無論是哺餵母乳或是配方奶粉的寶寶,鈣的攝取量都在標準之上,媽咪們不用擔心;而開始吃輔食之後,即使奶量減少,還是可以由多種含鈣食物中獲得鈣質補充,只要媽媽多用心了解並選對食物,在以營養均衡為飲食原則下,寶寶自然不會有缺鈣的問題

寶寶骨骼生長「鈣」重要!

人體骨骼及牙齒中有99%都是鈣,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素,而且鈣可以調節身體機能,協調身體血液的凝固作用,在神經方面具有安定作用。

小寶寶缺鈣會影響生長,包括身高、牙齒及骨骼的發育,此外,在生長階段可能有生長遲緩問題,甚至智能方面也會受影響。

缺鈣最典型的就是引起佝僂病,這類幼兒骨骼會有明顯翼狀,只要藉助X光片便可以發現骨質沉積的問題

其實,無論喝母乳或配方奶的寶寶,只要飲食正常,一般不會有太嚴重缺鈣的問題,媽媽們沒必要為此擔憂

每一個年齡層對鈣的需求量都不同鈣質在寶寶成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到底寶寶每日鈣質攝取量是多少呢?以衛生署所擬定標準來看,剛出生的新生兒鈣需求量為每日200毫克,三個月以後為每日300毫克,六個月以上為每日400毫克,一歲以上為500毫克,四歲一歲為600毫克,七歲以上為800毫克,十歲以上每日約需1000~1200毫克。

值得注意的是十一歲至十八歲青少年正值生長發育重要階段,鈣的攝取要和孕婦一樣多,至少要達到1200毫克(一杯牛奶含鈣量約300毫克)

為寶寶補鈣,從懷孕開始就進行身體一旦缺乏鈣質,比較明顯的症狀就是抽搐、肌肉痙攣、麻木。

小寶寶缺鈣時,家長通常很難由外觀察覺,比較有跡可循大概在牙齒的生長方面,當你的寶寶排除奶瓶性齲齒之外以及未徹底做好清潔步驟等等因素後,仍有明顯容易蛀牙或牙齒生長較差的情形時,要考慮是否有缺鈣的問題。

為寶寶生長發育設想,最好從懷孕時開始母體就要補充鈣,才能真正奠定下一代的健康基礎

寶寶喝奶階段還不至於有缺鈣的困擾,不過有專家特別提醒媽媽們,完全喝母乳的寶寶,可能會因為母乳中所維他命D較缺乏,而影響鈣的吸收,有幾個簡單的解決方法可供參考:

(一)大概在出生後一、兩個月開始補充維他命D(太早補充容易影響礦物質的吸收),只需每天一滴即可。

  (二)讓寶寶每天曬一下太陽,以獲得維他命D。

  (三)哺乳媽媽本身每天曬太陽,也能解決寶寶維他命D缺乏的問題。

多食鹽含鈣食物

  寶寶進入厭奶期如果奶量不太夠,或再大一點點的寶寶不愛喝奶而開始吃輔食時,可以從一些食物中補充鈣質,像是小魚乾、牡蠣、十字花科如橄欖菜、花椰菜、黃豆製品(黃豆本身鈣量不多,主要在製作成豆腐時加了凝固劑,而提高鈣的含量)等都富含鈣質,只要照正常的飲食量,都不需擔心缺鈣的問題。

此外,水果中含有維生素C、鎂等營養素,對鈣質在體內的代謝和利用有幫助,所以水果的補充也不可忽略。

  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一輩會認為,多喝大骨湯是補充鈣質的最佳方法,其實它和其他含鈣食物一樣,都有很好營養價值,但也和其他食物一樣,過量或忽略其他食物的攝取都不好,每天適量補充當然有幫助,但它並非是牛奶以外最重要或最重要的鈣質來源,建議最好從多方面攝取,以避免偏食,並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

  寶寶長牙時間較延後,或會走的時間比其他寶寶晚,長輩可能會告誡年輕媽媽,要多給小孩喝大骨湯,才會長的比較快。

其實小孩長牙、走路的時間早晚,只要在正常範圍內皆屬正常;至於身高方面,其實還要參考其遺傳因素,和補鈣的多寡並沒有太大關係,更何況人體對鈣的吸收有一定的量,不是補多少,身體就照單全收,超過可吸收量時,多餘部分還是會排泄掉的。

  此外,專家建議媽媽在熬骨湯時要注意時間的控制,如果熬個幾小時,恐怕有釋出重金屬的顧慮和危險,不妨在熬煮時加幾滴醋,以加速骨頭中鈣質的釋出,這樣就可以不需長時間熬煮,避免一些危害。

含鈣餅乾、鈣粉也是另一種選擇

  偏食的寶寶或許無法如媽媽所願,從各類含鈣食物中補充足夠營養,這時候也可以吃些含鈣餅乾或添加鈣粉,含鈣餅乾除了補充鈣質之外,對正在長牙的寶寶,還起到訓練寶寶咀嚼能力的作用;鈣粉則可直接加在牛奶中,食用上相當方便。

  媽媽在選擇含鈣產品時,最好避免選用珍珠鈣、牡蠣鈣的製品,以避免重金屬問題;而大部分含鈣產品中,多以碳酸鈣為主要成分,碳酸鈣的成本較低,但吸收情形和天然鈣相差不多,不過要注意的是必須飯後才能補充,這樣才能經胃酸的活動,為腸道所吸收,而且因為含的是二氧化碳與鈣離子,相對比較容易出現脹氣問題,當然補充碳酸鈣還是可以達到鈣質補充目的,不過若要嚴格選擇,建議選擇乳酸鈣和檸檬酸鈣為佳。

  鈣對寶寶的生長很重要,只要正確選擇,合理食用,而且飲食正常而且均衡、奶量攝取足夠,就沒有缺鈣的隱憂了。

  補鈣誤區請勿入

  誤區1:補鈣越多越好

  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中提出:成人的鈣的可耐受最高攝入量是每天2000mg,這個攝入量不是建議的標準攝入量。

一般而言,成人的推薦攝入量為每天800mg,一般從膳食中攝入鈣至少500mg。

攝入的鈣越接近可耐受最高攝入量,危害健康的風險就越大。

攝入鈣過多,可能干擾其他微量元素對於人體的吸收利用,也可能導致患腎結石病的危險性增加等。

也就是說,營養素攝入不是越多越好,缺乏對健康不利,而過量也可能對健康有害。

一般而言,通過日常的均衡膳食和增加奶製品的攝入,可以基本滿足人體對於鈣的需求。

所以,補鈣並非越多越好。

  誤區2:吃鈣片是補鈣的最佳途徑

  在我們每日攝入的天然食物中,有很多可以達到增加鈣質的目的,像奶製品、豆製品等。

比起鈣片,這些食品存在著價格便宜、食用方便等特點,應為補鈣首選。

除了日常的食物調整以外,如果還不能達到身體需要,採用營養素補充劑或強化食品也是解決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的手段之一。

  誤區3:輕信廣告中某些誇大其詞的說法

  某些廠商為了增加產品銷量、擴大知名度,在廣告中加入不切實際、誇大其詞的言語和數據。

專家稱:正常情況下,鈣劑對於人體的吸收率大致在30%左右。

這顯然與某些商業廣告中所宣傳的吸收率高達90%有很大出入。

還有一些廠家把在動物身上獲得的實驗結果寫在產品說明書中。

對待這些,需要消費者有正確、客觀的判斷力,對待產品不能跟風、盲從,平時有意識地多積累一些醫學常識是非常必要的。

  誤區4:保健品與藥品概念混淆

從國家法規要求來看:保健食品是食品,不允許有任何毒副作用,而藥品是允許有毒副作用的。

藥品是在疾病狀態下吃的,食品是可以讓國民日常食用的。

就時間而言,藥品是偶爾吃的,食品可以經常吃。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營養素產品在批成藥品時,它的劑量允許大一些。

長期大劑量攝入某些營養素對健康可能造成危害

分享十、寶寶便便後小屁屁的清潔護理妙法

核心提示:新生寶寶的排泄次數較多,如果每次不做好護理的話,就有可能使寶寶嬌嫩的小屁屁變成「紅屁屁」,我們來看看寶寶臀部護理的妙法

寶寶的吃喝拉撒睡,是年輕父母們比較頭疼的幾件事情,那麼當寶寶啦了臭臭之後,小屁屁要如何清潔和護理呢?

新生寶寶便後臀部清潔護理步驟:

  洗兩次——擦乾——撲粉或上藥膏——換尿布——洗手

  新生寶寶每次大便後要用溫水洗凈臀部,保持室溫在24℃~28℃;水溫在35℃~38℃。

清洗分為3步:

  a、先取下寶寶的舊尿布,留在臀部下面;再用柔濕巾將寶寶的糞便擦凈;

  b、用第一盆溫水,將殘留的髒東西擦洗乾淨;

c、換第二盆溫水,採用淋洗的方法洗臀部。

可以抱起新生寶寶,用盆水淋洗,順序是:男寶寶的小雞雞(外生殖器)或女寶寶的會陰→一側臀部→另一側臀部→肛門。

洗完後用干毛巾擦乾,稍待片刻,此時操作者可洗手並擦乾,準備下一步工作

寶寶臀部護理可分兩種情況:

如沒有發生紅臀時,可撲少許粉。

操作者先把粉倒在手心裡,再撲在寶寶腹股溝、臀部等處,這樣可以保護寶寶眼睛

如已發生紅臀,可在局部塗護臀膏,如5%鞣酸軟膏。

在棉簽上先擠上一點藥膏,採取滾動式方式在新生寶寶紅臀處塗抹,範圍要超過紅臀。

注意經常保持寶寶臀部乾燥。

護理後應給寶寶更換乾淨的紙尿褲,再將髒尿褲拿走。

換紙尿褲的注意點:

  (1)不要弄錯紙尿褲的前後,有搭扣的是後邊。

  (2)不要用紙尿褲上緣覆蓋寶寶肚臍,當臍部被遮擋時可以翻折下來。

  (3)不能包得太緊,紙尿褲兩側留有1個手指的寬鬆。

  (4)要拉出紙尿褲的荷葉邊,以防大便漏出。

注意點:

  1) 每天晚上要用嬰兒專用的便盆、毛巾、溫水給嬰兒清洗屁股,洗好後要清洗並消毒用具。

  2) 每次便後都要清洗便盆。

  3) 完成所有步驟後,操作者要用肥皂充分清洗自己的雙手。

特別提醒:給女寶寶擦屁股的正確方法

  1. 女寶寶陰唇內側容易積留大便,應先輕輕將其撐開,用柔軟的柔濕巾擦拭乾凈;

  2. 一定要要將柔濕巾由前向後擦,避免引起尿道炎或膀胱炎。

小貼士:

  紅臀又稱之為尿布皮炎,或尿布疹。

其常見發生原因主要有兩個:

  1)物理原因:潮濕的尿布經常與皮膚摩擦;

2)化學原因:排泄物中尿素被細菌分解成鹼性的氨,刺激皮膚所致。

其它還可能因細菌或黴菌感染所致

分享十一、這樣做讓寶寶小屁屁清爽舒適

寶寶小屁屁經常被汗液、尿液刺激,很容易發生濕疹或尿布疹,使原本嬌嫩的皮膚變得又紅又腫,又癢又痛,寶貝因此哭鬧不安。

為了讓寶貝遠離「紅屁股」這就需要媽咪更加精心呵護

小屁屁經常被汗液、尿液刺激,很容易發生濕疹或尿布疹,使原本嬌嫩的皮膚變得又紅又腫,又癢又痛,寶貝因此哭鬧不安。

為了讓寶貝遠離「紅屁股」,清爽舒適地安度夏天,這就需要媽咪更加精心呵護

為什麼小屁屁容易發紅?

這主要是寶貝的小屁屁經常處於潮濕狀態引起的:寶貝的皮膚非常薄,含水量比較多,尤其是與尿布接觸區域的皮膚比身體其他部位更加薄,受到摩擦時很容易破損,受到一點刺激很容易發生過敏,導致小屁屁發紅。

同時,寶貝皮膚的汗腺排汗孔僅有大人的1/2大,但排汗量卻和大人幾乎一樣。

加之皮膚的免疫及體溫調節等功能沒有發育完善,抵抗力較弱,在環境溫度增高時屁屁就很容易變紅。

此外,寶貝的新陳代謝非常活躍,尤其是水代謝,加之膀胱又小,因此每天要尿好多次。

年齡越小,尿的次數越多。

如果護理不及時,小屁屁就會經常處於潮濕的狀態

怎樣讓小屁屁清爽舒適?

溫水清洗小屁屁後輕輕蘸干——在寶貝每次排尿排便後,媽咪都要用溫水輕輕清洗小屁屁。

洗完後,用柔軟的乾淨毛巾蘸干水。

需要提醒媽咪一下,不可過度清洗和用力擦拭寶貝的小屁屁,以免損傷細嫩的皮膚

用清爽的護膚品呵護小屁屁——每次清洗後,把嬰兒爽身粉輕輕地塗在小屁屁上,薄薄的一層就可以起到舒爽的作用。

切不要撲得太厚,這樣容易結成塊,反而會刺激皮膚,更容易使小屁屁發紅或出疹子

讓小屁屁通風晾乾——每次清潔完小屁屁後,讓屁屁充分「通風晾乾」,然後,換上乾淨的紙尿褲或柔軟的尿布

及時更換紙尿褲或尿布——每次為寶貝清洗小屁屁後,都要及時換上乾淨的紙尿褲或尿布。

但要注意購買質量可靠的尿布或紙尿褲,如果質量不能保證,即使換得勤也還會有可能誘發尿布疹

出現狀況要及時處理——當寶貝出現屁屁發紅時,媽咪一定要勤換尿布或尿褲,並在每次換時用清水洗凈屁屁,然後輕輕吸干水分,通風乾燥,最後在發紅的部位輕輕地塗上一層護臀膏

分享十二、消除寶寶紅屁股的小偏方

核心提示:寶寶每天都要排泄,小屁股日常護理起來挺麻煩的,有時候想偷點懶吧,最終受懲罰的還是寶寶的屁股,竟然變成了「紅屁股」,也就是醫學上說的尿布疹或尿布皮炎。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怎樣避免紅屁股的發生?

很多媽媽都會抱怨,寶寶每天都要排泄,小屁股日常護理起來挺麻煩的,有時候想偷點懶吧,最終受懲罰的還是寶寶的屁股,竟然變成了「紅屁股」,也就是醫學上說的尿布疹或尿布皮炎。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怎樣避免紅屁股的發生?

發現紅屁股之後應該怎麼辦呢?

紅黴素眼藥膏:這個小方子很多網友都用過了,反響一直都不錯。

很多媽媽表示用過後兩天左右就可好轉治癒

茶油:茶油是天然的高級木本植物油,塗在寶寶的小屁屁上有吸收快、不油膩、無異味等特點。

對寶寶的「紅屁股」有明顯療效。

香油:用棉花蘸香油擦在壞的屁屁上,如果可以,把棉花也留在那裡。

經過兩三天的時間寶寶的小屁股就白嫩如初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夏季,寶寶出現這些情況一定要及時看醫生!

護理寶寶的臍帶臍帶不小心沾了水怎麼辦?臍帶什麼時候脫落是正常的?剛晉升為新手媽媽,對護理臍帶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疑問。護理寶寶臍帶,只需要遵循以下6個原則:① 保持臍帶根部清潔、乾爽。② 給寶寶穿紙...

夏季須注意,皮膚與臍帶護理!

大家都知道小寶寶的皮膚十分嬌嫩,就像剛剝皮的雞蛋。就是這樣一個皮膚才更容易出現濕疹等問題,再加上小寶寶還不會表達自己,這時就需要媽媽們對寶寶格外耐心,細心的護理了。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夏季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