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頭三年影響一生,不看悔掉腸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下是一個早教工作者分享的關於現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和多數父母的誤區

01注意3歲前的敏感期遵循孩子的天性

不知道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現當成不乖的行為斥責孩子,違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隱患。

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

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反覆操作某一動作或反覆學習某一項能力,並且學習能力特彆強的時期。

有依戀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腳等動作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細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膚觸摸的敏感期、執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數學敏感期、繪畫敏感期等等。

  • 口腔敏感期

  • 肢體敏感期

和口腔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時愛用手扔東西、用手指摳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只是在進行手臂肌肉運動的練習)。

與手的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時候常常兩三個敏感期同時交叉出現。

  • 物權意識敏感期

兩歲多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裡的東西。

親愛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非要想辦法把他這毛病改掉不可。

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係。

國外的教育專家常說兩歲孩子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

我們也應該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亂貼標籤。

順利渡過物權意識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和他較真順著他即可。

這個時間差不多要三四個月(視孩子情況不同而定)。

之後尋找到適當的機會,即別的孩子與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時候,提醒他:

「小朋友把玩具分給你玩,你高興嗎?」當他點頭時再告訴他:「你把玩具分給別人玩,他們也很高興」。

就此可以打住,別馬上強迫孩子。

如此反覆幾次之後,讓他嘗試把玩具分給別的孩子,通過練習他知道玩具是屬於他的,分給別人玩之後還是會要得回來,和別人分享大家都快樂,這樣他就慢慢願意分享了。

大部分孩子在三周歲前後進入分享階段。

02要走路,先爬爬 爬爬更健康

千萬不要用學步車!一定要讓孩子爬行!

學步車對寶寶的健康有百害而無一益。

學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礙,掌握技巧保持身體平衡,學步車不需要這麼「麻煩」,輕輕鬆鬆稍一觸碰即可溜出很遠。

這使得孩子難以克服心理障礙適應自已學走路這個辛苦的過程。

所以用了學步車的孩子更慢學會走路就是這個道理。

另一種情況是:用了學步車的孩子腳部肌肉定型成踮足,父母常常得花費很長時間讓寶寶學習整個腳掌著地。

用了學步車,孩子爬行的機會大大減少。

很多老人常常很得意「我的孫子不用爬,直接走路,真利害!」他們不知道,人類一定要經過爬行發育才健康。

沒有爬行的孩子,身體協調性不好,影響生活和運動。

前庭神經發育不良,影響未來的閱讀、寫作,也會阻礙語言的發展。

03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孩子更需要理解

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情緒,是建立良好性格的開始。

喜、怒、哀、樂、恐懼等都是老天賦於人類的正常的情緒表現。

我們成年人總是喜歡高興的事,對於啼哭常常覺得很煩。

孩子的哭泣需要我們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對孩子說「不要哭,不要哭」,這是非常大的錯誤。

哭是他內心矛盾和衝突的釋放,不是壞事,成人只要輕輕地擁抱他,撫摸著他的後背,第一句話說「哦,寶貝,媽媽知道……(剛才發生的什麼事),你非常難過,媽媽理解你」「哦,寶貝,媽媽知道你摔疼了,還有一點點嚇到了是嗎」。

這是共情,表示我們理解他,接受他的悲傷是調整他的情緒的開始。

第二句話一定要說「媽媽知道你不開心(這很重要)」,這樣一說他會很快開心起來的,第三句話是「媽媽愛你,媽媽理解你」。

最後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讓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覺呼出去效果更好。

如果您學會這些,您的孩子可能眼淚還掛在臉上就跑開找小夥伴去了。

(這個方法我屢試不爽,非常見效,別人常笑我,畢竟是做早教的,孩子讓你一哄就好。

其實這方法不是哄,是共情產生的效果。

我們在養育小男孩時最經常說「男孩子,哭什麼!」「羞羞,男孩子還哭!」

男孩子在兒童時期釋放他的悲傷情緒時,常常被成人阻止,慢慢地長大後,他有悲傷也不知道如何釋放,喜愛也不懂表達,所以讓丈夫說聲愛你有多難,相信很多妻子都有同感。

也就是說這樣的男孩成年進入婚姻之後,他一定無法與妻子進行良好地溝通,將影響婚姻品質。

請各位爸爸媽媽想想,如果您的兒子未來婚姻生活可能因此不幸福,您還會制止小男孩的哭泣嗎?請無條件地接受他的悲傷!男孩哭泣不是丟面子的事!

幾個月的嬰兒一旦啼哭我們常常口中應叨著「來啦來啦」就十萬火急地衝過去,這樣不好,孩子會養成控制大人的心理,應該用輕鬆而平緩的語調說:「餓了是嗎?媽媽來了」。

一旦孩子掙扎哭鬧拒絕某件事就用妥協的聲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其實應該用平緩的口氣說:「好,現在不要,我們等會兒再……(做某件事)」。

不要讓孩子覺得他可以用哭鬧控制大人,可以隨心所欲。

許多時候教育方法的實施要善於觀察總結,而不是一以概之。

04別隨意逗孩子孩子也需要尊重

我們何以把孩子當成馬戲團演員?成人所不欲,勿施於童。

許多家庭家裡來客人時,就招呼孩子:來來來,唱首歌,跳個舞。

這是極不尊重孩子的行為。

不要讓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節目,這會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將所有的注意力用於取悅別人,成年後,一旦別人不認可他,就會使他遭遇巨大打擊,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應有的內在的能力。

「你叫什麼名字?」如果孩子有機會選出最令他們討厭的一句問話,這句一定排名榜首。

請成年人想想看,如果一個身高是你兩三倍,體重是你幾倍的「外星人」動不動就俯看著你用毫不客氣的口氣來問你,你樂意回答嗎?早就白了那個不禮貌的「外星人」一眼了,是嗎?那麼孩子不喜歡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怎麼可以責備他沒有禮貌呢?

我們應該:蹲下身子,目光與孩子的目光保持平行,自我介紹之後問孩子的姓名:「我是林老師(阿姨),非常高興認識你,可以告訴我你的名字嗎?」而且記住第一次見面千萬不要隨意觸碰孩子,這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修養!

如果有人這樣對你的孩子,千萬不要因為面子,甚至幫著別人奚落自己的孩子「對,他就是不愛說話!」「怎麼這麼沒有禮貌,快回答叔叔。

」「他就是這樣膽小」等等。

如果一個孩子經常被父母置於這樣不開心的境地,你要讓他外向活潑是很難的。

所以經常有家長反應說,我的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到了外面就是小兔子。

孩子受到足夠的尊重,他的表現才會內外如一。

爸爸媽媽您願意別人嘲笑你嗎?不願意對吧?所以當我們的孩子說出讓人忍俊不禁的童言時,千萬不要哄堂大笑。

例如一個孩子說「我爸爸不穿衣服洗澡」,一家人在大笑之後又故意問這孩子「你是穿著衣服洗澡?」這不明擺著搞亂孩子的思維嗎?許多家庭常常對孩子開這種玩笑。

不要隨便戲弄孩子,面對別人對我的孩子的戲弄,我常常毫不客氣地予以拒絕:

對不起,我的孩子不喜歡開這種玩笑。

在孩子和面子之間,我們理應選擇孩子。

05語言威脅要不得正面的語言能量更巨大

我們常常不知不覺間傳遞了許多負面的、消極的信息給孩子!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向別人訴說孩子的種種「劣跡」。

比如很多媽媽常常在客人面前說:「他就是這樣膽小!」「他就是不愛吃飯!」

這樣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為這樣的人。

他會朝著你期望的方向達成結果:他一定越來越膽小,越來越不愛吃飯。

語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裝作偷偷說給別人聽,但又讓孩子聽到:「你知道嗎,我們寶寶今天玩鞦韆時表現特別勇敢!」「你知道嗎,我家寶寶今天自己吃了滿滿一碗飯。

這樣會在孩子心裡傳遞一個信息:「啊?媽媽說我勇敢?是嗎?嗯,我明天還會更勇敢的!」「啊,媽媽這麼高興,好,明天我再吃一大碗。

」這就是積極的暗示,能直達孩子的潛意識,影響巨大。

不要威脅孩子「再吵鬧,媽媽不要你了。

」這是最大的威脅,最深的恐懼。

因為幼小的孩子離開家庭,他是無法生存的。

媽媽對孩子的語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開始。

正確的說法是:「請安靜,媽媽愛你!」其它讓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會傷害他的話都不能說。

特彆強調:堅決杜絕說以下的這些話:「不要吵,再吵警察來了。

」「再鬧,醫生來打針了。

」「快睡,大灰狼來了。

」如果你不這樣威脅你的孩子,他外出時就會落落大方、活潑開朗、健康自信。

注意:

千萬不要和孩子開惡意的玩笑「你媽媽不要你了,她不來接你了」。

對孩子說這樣話的人,你一定要讓孩子遠離他,這種玩笑話十分惡劣,對孩子的安全感的構建極為不利。

06語言教育要抓緊奶話連篇不可取

一個奶話連篇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語言教育不當的結果。

不說奶話,例如「腳腳」「鞋鞋」「吃飯飯」,甚至自編些別人聽不懂的嗲語。

自出生起,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是語法正確,發音標準的母語。

主要撫養者與嬰兒對話時要用誇張的口形、清晰的聲音、緩慢的速度,例如:「寶-寶-睡-醒-了」。

切忌說奶話,否則到了四五歲時仍然口齒不清。

孩子能一次性學好標準的發音,為什麼要讓他多學一次奶話?浪費時間、精力、神經信息儲存區。

許多孩子到了兩歲多還分不清你我他,這也是成人不注意的結果。

為了讓孩子儘快掌握第一、二、三人稱代詞,一周歲之後媽媽和寶寶交流時就應該採用人稱代詞,以便孩子模仿。

應該多說「我倒水給你喝」,而少說「媽媽倒水給寶寶喝」。

孩子說「寶寶的」,成人應該跟著說「是的,是你的」。

當孩子說錯時,千萬不要哄堂大笑,那當下孩子會被笑懵的,失去了學習的機會。

07正確設立界限幫助孩子遵守規則

不要對孩子說「聽話」,讓孩子愉快地遵守規則,將規則內化到心中,成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中國的家庭教育、社會秩序中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行為規範,但遵守者廖廖無幾,這是為什麼?是中國人天生不守規矩嗎?是我們教育過程中不談規則嗎?肯定不是。

隨著這幾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睜眼一看,我們和世界文明原來有這麼大的距離。

只要沒人監督,我們就犯規,還心存僥倖「應該沒有人看到吧?」這到底是為什麼?

在西方已開發國家大部分人信仰上帝,深植於他們心中的是,我不能做對不起良心的事,上帝會看見的。

所以德國的地鐵站口是沒有檢票員的,國外許多超市是自行過磅計價的,國際上無條件退貨是通行做法。

而我們從小被別人監督著長大,小時候在家聽爸爸媽媽的,時時被提醒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上了學,聽老師的,遵守這個遵守那個,孩子從來就沒有機會自行判斷,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應自發地遵守的規則。

衝擊規則是孩子在試探我們的底線,其實就是遵守規則的開始,我們要寬容地對待,提醒他「你忘了什麼」,而不是批評他,給他壓力。

(「你怎麼忘了」也不能說,「怎麼」這兩個字會對孩子形成壓力,有責備的意思。

同時,我們應當充分地尊重孩子自發的探索行為。

當孩子自發的探索行為得到我們的尊重時,他就會開始遵守我們給他設定的規矩,也就是說他將學會有智慧地順從他人,這時候紀律的曙光就出現了,規則就內化了。

內化的規則將伴隨孩子終生,而且非常愉快非常容易地遵守這個內化的規則。

版權說明: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支付稿酬,謝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對寶寶重要的頭三年,媽媽們怎麼做

俗語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足見3歲之前的早教是非常重要!希望各位媽媽能放下手頭的工作認真的閱讀以下這篇文章。 以下是複製了一個早教工作者分享的關於現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和多數父母的誤區:其...

頭三年影響一生,孩子的性格是這樣養成的!

今天的文章是一個早教工作者分享的關於現代父母早期教育中易出現的問題和多數父母的誤區。  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頭三年,我做對了嗎?  在我的引導下,孩子能保持強烈的探索慾望嗎?  專注力有沒有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