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錢花的孩子,缺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個六年級的男孩,瘦瘦的,而且比他班的其他同學都明顯的矮了一截。
作業每次都能完成,字也寫得乾淨、工整,但他卻是不認識幾個,考試總是倒數第一。
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聽其他的孩子說,他無論是放學回家,還是星期天、節假日,都是在家玩遊戲,已經玩毀了四五個智慧型手機,眼睛也因長時間不離手機而近視了。
這孩子哪來的錢買的手機?錢都是他爸爸給的。
他爸爸怎麼給他那麼多錢?他爸爸外出打工,每年都是春節的時候回來一次,其他時間不回來,給他的錢是他一年的生活費。
那他的媽媽不管他嗎?他媽媽在他八歲的時候和他爸爸吵架之後,一氣之下離開了家,至今杳無音信。
他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管不住他,他爸爸給他的錢他自己拿著,想怎麼花就怎麼花。
根據他自己和他的同學說,他玩遊戲玩煩的時候,或者手機的反應速度慢了的時候,他就會摔手機,摔到床上的時候還好些,若是摔到地上,手機就沒那麼幸運了。
手機摔壞了,他就會再去買。
爸爸給的錢花完了,他就會拿爺爺奶奶的錢,無論家裡的錢被爺爺奶奶放在了什麼地方,他總能找到。
爺爺奶奶給他講道理,他不聽,如果說得多了,管得嚴了,他還甚至頂撞、罵他的爺爺奶奶。
老人一是拿他實在沒有辦法,更因為覺得他娘舍爹不要的孩子一般,不捨得打罵。
時間長了,慢慢就管不住了,也就隨著他的性子去了。
這個孩子應該說是眾多留守兒童里一個不算很特別的例子。
作為旁觀者,我們不應該去簡單地判斷誰對誰錯,不能輕易地去批評誰。
時代的使然,社會的趨勢,是我們所阻擋不了,也改變不了的。
但是是不是我們就因此什麼都不做了,就這樣隨波逐流、順其自然呢?這樣應該也不行!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我覺得都應該好好地反思,積極地面對現實,對現實有一個準確的認識,然後盡力做好自己該做的角色、事情。
作為家長,除了掙錢以外,要儘量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給他們一個健康的身體的同時,也要給他們一個健康的思想,讓他們有健康的語言和行為。
孩子的教育是關係到孩子一輩子的事,也是關係到整個家庭的事,以及社會的事。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父母的教育也容易得到孩子的接受、認可,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其他的人所取代不了的。
讓孩子有錢花,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條件,雖然是父母們的願望,但是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思想需要、精神需求。
健全的身體重要,但健全的人格更重要。
作為孩子監護人的祖輩們或其他親人,也要確實履行好其職責,既要養育,也要教育,使孩子明理懂事是非常重要的。
愛但不能溺愛,松而不能放縱。
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
雖然我們現在不提倡打罵,但是做人方面的教育是不能丟的,在非常的情況下偶爾用一下非常手段,也未嘗不可。
最後的關鍵是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了,年邁的爺爺奶奶有的自身生活尚可,照顧孩子就顯得吃力了。
所以在家留守的孩子們,一要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易,要知道錢來之不易,懂得節儉、節約;要理解父母也不願遠離孩子的無奈。
二是對待自己爺爺奶奶等照顧自己的人,要懂得禮貌和尊重,要聽他們的話,要幫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是不要在學校里一個樣子,在家一個樣子。
要聽老師的話,做一個言行一致,校內和家庭一致的孩子。
當然對孩子的教育,也需要老師們因材施教,對留守的孩子多一些關心和愛護,多一些了解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