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常見的5個誤區,好多父母后悔沒早點發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教育沒有想像中的難,不過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庭的焦點。

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

但怎麼科學地在家庭教育中,實現這些美好的願望?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勢在必行。

誤區一、早熟的孩子就是聰明

有個在國外華人幼兒園教書的老師說,她很納悶,為什麼家長們總是催促自己教三四歲的孩子們學認字?她認為四歲以前的孩子認知水平、注意力和手眼協調能力都很差,不適合學認字寫字。

於是她教孩子如何讀繪本、教他們探索不同的繪畫工具和方法、教他們做手工搭積木、教他們生活技能、教他們如何和別人交流、教他們基本的地理和科學知識。

可這些卻導致她被家長們投訴,說她不「教課」。

其實這是社會常態,現在很少有家長會去炫耀孩子積木搭得多好、或者在幼兒園交了很多朋友,我們聽到的大部分都是這些:

「我家孩子,三歲不到就會寫26個英文字母了!」

「我家孩子,四歲時已經認識一千個字了!」

「我家孩子,五歲時已經會背N首唐詩了!」

因為這種「早熟的孩子就是聰明」思想的荼毒,導致很多孩子被迫進行不符合年齡的學習,早早失去了對探索知識的興趣和對世界的好奇心,變成學習機器。

誤區二、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負責賺錢

很多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上小學了,就什麼都不用管了,有老師會幫忙管教。

其實,這種觀念是完全不正確的,家庭才是孩子原生的地方,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會伴隨其終身的,甚至可以說,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還要重要!

說實話,如果是小班化教學,班主任能稍微給孩子一些三觀建設方面的建議還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所在的班級有四、五十個孩子,想到這些我就只能說是你多想了。

誠然,有些老師的素質素養高於某些家長,但如果你連自己的一個孩子都教育不好,你有什麼資格要求老師在面對他的四、五十個學生的情況下,教好你的孩子!況且,孩子與好的父母的交心程度必將大於只在學校單一環境下和孩子相處的老師!

誤區三、你是我的孩子,所以你就該聽我的

總是把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強加給小孩可能是大部分父母都有的通病了,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安排,根據自己設定的路線走。

很多時候僅僅把他們當小孩根本不夠,前提是得把他當作一個人,是個人就得懂得尊重他自己的意願和想法。

就算我們認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也應該與孩子商量、探討,而不是用一句「你是我的孩子,你就該聽我的」來壓抑孩子的思想。


一味地利用「強權」迫使孩子就範,不僅起不到幫助孩子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認為父母說的一切都是錯的,那個時候再想跟孩子溝通就遲了。

誤區四、上了補習班,成績一定能提高

現在的補習班,名目繁多,如雨後春筍般,將孩子們層層包圍。

家長花費了金錢,好像心裡就得到安慰,會不會想到,孩子的辛勞與壓抑。

孩子平時的課業負擔,還不夠繁重?沉重的書包,已令他們壓彎了腰。

從科學角度講,大腦皮層不是用來思考的,而是受身體和情緒的控制。

人在疲勞狀態下,有情緒困擾時,他的記憶、分析、判斷能力消失。

會產生憤怒、生氣、害怕等情緒。

不僅健康受到影響,還會表現為厭學,學習拖沓,封閉自我,不和人交流。

甚至會有猝死或自殺等極端現象的發生。

誤區五、別人會的,我的孩子也要會

遇到過很多這種父母,看到別的孩子學鋼琴很優雅,於是讓自己的孩子也去學;看到別的孩子下棋很牛逼,又讓孩子跟著學,總之,自己的孩子學什麼完全取決於她覺得什麼好,跟孩子的興趣沒有一點關係。

殊不知,如果孩子在某個方面沒有興趣,別人能學會的他可能就是學不會。

這個時候父母就會埋怨孩子「你怎麼那麼笨啊,那誰誰誰怎麼就能學會」,弄得孩子自信心大大受損,什麼都不願意再學了。

都說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同樣的,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即使是雙胞胎,也有各自的特點。

作為父母,應該更多的關注自己孩子的興趣點和擅長點,這樣才能根據孩子的特點選擇適合孩子的東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