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長的經常對孩子發脾氣的危害 今後可要注意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頂嘴的時候,不寫作業的時候,調皮搗蛋的時候-----他們總是會把我們氣的火冒三丈,所以,大吼大叫的媽媽出現了,愛發火的媽媽出現了,甚至,經常對孩子大打出手的媽媽也為數不少。
有一位媽媽家有兩個男孩,大兒子13歲了,小兒子6歲。
而她只對大兒子發火,因為,小兒子很乖。
比如,同樣玩手機,說好玩二十分鐘,然後就寫作業。
可大兒子到了約定的時間,還是仍然繼續玩手機,她再次警告,可他仍然不為所動,所以,她也就按捺不住的開始訓斥他。
可大兒子不但不聽話,還頂嘴,本來她就很生氣了,大兒子還針尖對麥芒的她說一句,他就還一句,惹得她更生氣,火氣更大,用不了多大一會,便會對大兒子揚起了巴掌。
結果,每次都是她用武力來結束這場紛爭。
這孩子太倔強了,幸虧小兒子還好。
每當小兒子犯了錯,她想發火的時候,小兒子便乖乖求饒:媽媽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氣媽媽了。
難道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都不如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懂事?
隔個兩三天,大兒子就會挨一頓打,小兒子,基本上沒有感受過體罰的滋味。
每次打完,她都會後悔。
以前打兒子的時候,他都會哇哇哇,大哭大叫,現在長大點了,每次挨打,不再哭鬧,但是頂嘴的本領倒是長了不少,從不求饒,原本他犯的錯不至於挨打的,可看到他那幅氣人的樣子,對著幹的態度,火氣越來越大,最後還是免不了一頓打。
冷靜下來以後再想,也沒什麼大事,為什麼又發脾氣,又打孩子了?
剛才發火是因為大兒子玩手機,眼睛已經近視了,卻還是照樣玩手機。
限制的時間早超過了,可還是不聽話,從他手裡面要手機,不給,火氣立馬上來了,那麼小就近視了,以後怎麼辦?再不控制眼睛還要不要?
越說越氣,看著戴著眼鏡的兒子,又忍不住的發了一通脾氣,跟孩子動了手。
可是想想,孩子又是那麼的無辜,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想,而我們卻總是想讓他們按照我們的意願去行事,「我這可都是為了你好」,事實上,卻是他們偏離了自己的期許,我們的脾氣,就忍不住了。
打之前,快被他氣瘋了,打完之後,腸子都悔青了。
每一位打孩子的媽媽,打完之後都會後悔吧,孩子的貪玩,任性,不聽話,不懂事,在挑戰著我們的耐心。
火氣上來了,總是控制不住。
現代人生活壓力非常大,如果再碰上孩子不聽話,調皮搗蛋讓人頭疼,父母還真的是很難控制住脾氣。
但是孩子如果只是犯了一點小錯誤,小編建議家長還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儘量不發脾氣,可以通過溝通的方式去解決。
因為父母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沖子女發脾氣,會壞了孩子的性靈,讓他愈加愚笨福薄,還會讓他得頭痛病等各種病。
父母親注意不要對小孩發脾氣,生氣上火。
不要用脾氣管孩子,你一用脾氣管孩子,你的氣火就跑到孩子的頭上,壞了孩子的性靈,在孩子的頭上加了一個緊箍咒,生一次氣上一回火,就加一回緊箍咒。
日積月累,緊箍咒越來越多,虛的緊箍咒就變成了孩子實實在在的頭痛病,做父母的年齡大了就會下肢腿腳痛,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孩子性靈被牢牢的禁錮了損壞了,智慧無所從來,越想讓他學習好,他的學習會越來越不好,與家長的期望越來越背道而馳。
這都是用脾氣管孩子的結果。
君子反求諸己,要改正自己,改自己的性格,你變孩子就變。
「兒孫不用管,全憑德性感」這是有深刻道理的,要改變我們生氣發火的脾氣秉性。
怨傷脾;恨傷心;惱傷肺;怒傷肝;煩傷腎。
大家應該警醒,不要看輕日常的小小煩惱脾氣。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人到中年一般處於亞健康狀態大部分原因主要是因為煩惱不健康的性情所致。
大家可以去觀察,沖子女發脾氣的父母,他的子女不但重要考試不順利,工作不順利,姻緣不順利,各種打壓挫折一個接一個,福分非常薄!為什麼呢?自己發脾氣一次,毀滅一百個大劫以來的善業,所以沒有福可享,子女沒福給自己享。
而父母粗暴,子女就也會沖父母發脾氣,這下子女因為牴觸頂撞親長,自己的各種福也都沒有了。
怎樣才能不在孩子面前發脾氣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首先在於身教!
我們都要意識到,內心的改變才是真正的改變。
要改變內心,就像風和太陽比賽如何脫掉一個人衣服。
呼呼的北風只能讓人把內心的衣服裹得更緊。
發脾氣其實是關緊內心大門的方法。
當你要跟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馬上提醒自己一下:發脾氣永遠不解決問題的,是無效的,影響親子關係的。
你的怒火會降低一半。
發脾氣的兩個惡性循環:
一是形成惡劣的親子溝通模式。
我們經常看見,孩子越頑劣,家長脾氣越大;家長越是氣急敗壞孩子越難管;父母發脾氣升級的同時,孩子的壞行為也在升級。
第二個惡性循環是遠期的。
惡劣相處模式變成了「代代相傳」。
所以,我們會看見,有些家族總是對孩子溫言暖語,孩子也悄聲細語知書達禮;有些家族則總是怒火萬丈,每個人都氣鼓鼓地充滿負能量。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孩子第一個學習對象。
孩子都不喜歡被訓斥、打罵,但卻沒有選擇的權利。
所以他儘管感覺很受傷,但往往自己成年後也會深深相信「孩子不打不成器」,很可能會把這種惡劣的親子溝通模式,從原生家庭,帶到自己的新家庭,形成「家族傳統」。
發脾氣打罵不但無效,而且會傷害親子關係。
而且,我相信很多父母在打罵完孩子之後非常內疚和難受——其實打罵和之後內疚耗的精氣神,比其他耐心的方法更劇烈。
對待孩子要採取「率性」的教育辦法,率是統帥,把孩子的性往好的方面引導,要經常找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閃光的地方,多鼓勵孩子。
在表揚的同時,勸化引導孩子改正不良的習慣嗜好。
幫助孩子打開性靈的寶藏。
-
如果孩子膽小、羞怯,是因為他經常被嘲弄、辱罵。
-
如果孩子凡事喜歡抱怨,是因為我們總是挑剔他。
-
如果孩子喜歡對抗,是因為我們對他有敵意和強制。
-
如果孩子喜歡譴責別人,是因為平時我們對他批評過多。
-
如果孩子不夠善良,是因為我們是一個缺少同情心的人。
-
如果孩子不跟我們說心裡話,是因為我們捉孩子的話兒把,翻老帳。
-
如果孩子不辨是非,是因為我們專制,沒有給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機會。
-
如果孩子很自卑,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總是失望,不能耐心鼓勵。
-
如果孩子嫉妒、敏感、怕受傷,是因為我們的家庭沒有寬容和溫暖。
-
如果孩子不喜歡自己,是因為我們對他缺少接納、認可和尊重。
-
如果孩子不上進,不努力,是因為我們對他要求過高他做不到。
-
如果孩子很自私,是因為我們對他太溺愛,要什麼給什麼。
-
如果孩子懶惰和依賴,是因為我們替孩子做的事和決定太多了。
-
如果孩子退縮、逃避,是因為遭到了我們的輕視和打擊。
-
如果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是因為我們沒有教會他理解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