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手!6類孩子萬萬不能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人說孩子是天使!有人說孩子是個小魔鬼!的確,前一秒還逗得你哈哈大笑,後一秒就有可能氣得你暴跳如雷!那麼,暴跳如雷的時候能打孩子麼?似乎中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中國傳統教育一直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而在國外,如果你隨便打孩子,是要接受法律制裁的,嚴重的話甚至會被剝奪撫養權。

至於哪種教育理念更為先進似乎沒有確切的定論,要考慮多種因素,國情、孩子自身狀況等等。

但是確定的是,6類孩子萬萬不能打!

一、這6類孩子不要打

1.3歲內的孩子不要打

根據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3歲的孩子處於遊戲期階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強烈,同時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發展,自我統一性開始出現,而3歲前的孩子,這一切都沒有出現,或者只是剛剛發展。

即使是有的孩子過於頑皮,體罰他的時間也只能提前到1歲半,對於1歲半以內的嬰兒是絕對不能進行體罰的。

因為在這一年齡段,孩子的活動主要是滿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為吃、喝、拉、撒、睡帶來的條件反射,是無意識的。

在這一階段體罰孩子,會影響他們做出正常的生理與心理反應,導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2.孩子生理或心理有特殊情況

行為亢奮有神經障礙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過情感傷害的孩子,都不能打。

這種情況下,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3.過於內向的孩子

過於內向的孩子,這種孩子天性敏感,處理應激能力有限,什麼事都掖在心裡,外表看不出來,打會加重孩子的壓抑。

4.孩子與父母感情本來不好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不好,越打越疏遠,越打越逆反,這種無效行為寧可不做。

5.孩子已經受到挫折和委屈

孩子已經受到很大的挫折和委屈,孩子承受壓力的能力有限,雪上加霜的事千萬別干。

6.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前後的女孩子不能打,女孩需要更強的自尊心,她們長成後遇到的社會壓力會比男孩子大。

女孩被打容易形成一種受虐傾向,以為打是一種被愛和被關懷,結果會無意識地鼓勵丈夫的暴力。

二、打孩子側面反映父母修養高低

教育孩子並沒有公認的一定之規,這要看家庭傳承的文化與習慣,當下的社會風氣,父母自身的修養,孩子的個性與家庭親密度等等。

從統計學來看,在父母文化不高、經濟狀況不良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挨打要多一些,因為父母的嘴不太善於說理,手就自動來幫忙。

父母文化高、經濟狀況好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挨打要少一些,被管束和教育的程度卻要高得多。

他們父母的智商一般都比較高,能想出很多有效的辦法來制服淘氣包。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打其實提示一種關係的親密性,中國歷來有「打是愛」之說。

親情融洽的家庭,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反而隨意一些,有時也會有敲敲打打或批評得過火,孩子不會計較,也明白父母的用心。

親情不融洽的家庭,敲打孩子或批評過火可能引發逆反,得不償失。

嚴重時,甚至產生家庭內的敵意,父母與子女形同陌路。

能不能打孩子,要看你和孩子關係鐵不鐵,常識中「親媽打得,後娘打不得」就是這個道理。

三、可以採用以下辦法教育犯錯誤的孩子

1.冷處理

當孩子無理吵鬧時,不去搭理他,更不要給孩子以積極刺激,避免孩子在自己吵鬧和大人滿足要求之間建立條件反射。

2.自然後果法。

對於喜歡亂碰東西的孩子,在不造成肉體傷害的情況下,可以讓他碰一碰煮熱的食物,讓他直接體會到其中的危害。

3.用生氣的表情告訴孩子他的行為不對。

你可以把自己的憤怒寫到臉上去,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學會看大人的臉色行事。

看到大人的憤怒表情,很多孩子會停止自己的錯誤行為。

4.講明道理。

給孩子講明一些簡單的道理,說清楚這樣做會給他帶來的直接傷害。

比如,你亂碰開水瓶,會被燙著的,到時候會像打針一樣痛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6類孩子千萬不能打!

人們常說孩子就像是天使,但也有人說孩子們就是個小惡魔!的確,前一秒還逗得你哈哈大笑,後一秒就有可能氣得你暴跳如雷!那麼,孩子惹你生氣到底該不該打?似乎中國和外國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中國傳統教育...

6類孩子萬萬不能打 棍棒底下不一定會出孝子

有人說孩子是天使!有人說孩子是個小魔鬼!的確,前一秒還逗得你哈哈大笑,後一秒就有可能氣得你暴跳如雷!那麼,暴跳如雷的時候能打孩子麼?似乎中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中國傳統教育一直信奉「棍棒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