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寶爸須知寶寶皮膚特點及護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剛好看書看到關於寶寶皮膚的相關內容,正好家有萌寶,也順帶跟大家普及一下相關知識吧。
相對於成人肌膚而言,寶寶的肌膚在組織結構和功能上有一定的差異,所以了解寶寶肌膚特點才能幫助寶貝脫離痱子、尿布疹等皮膚困擾哦。
嬰幼兒皮膚特點
1、外觀,嬰幼兒從外觀上看,出生時皮膚一般較為光滑、飽滿,顏色為粉紅色至紅色,當然也有許多剛生下來皺皺的,主要是孕期母體營養狀況和嬰兒生長不同,表現情況不同。
一般出生後2~3天,漸轉為粉紅色,乾燥而脫屑。
在嬰兒的額頭、臉頰、肩膀以及背部被覆細軟、淺色的毛髮(胎毛)。
在面頰、下頜以及鼻背處常可見黃色的丘疹,為增大的皮脂腺形成的粟丘疹,一般於出生後數周內消退。
由於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嬰兒在遇冷時唇部、手足會出現發紺。
啼哭時皮膚迅速變紅。
受母體性激素的影響,某些嬰兒會在出生後數周內形成輕微的新生兒痤瘡。
2、結構,嬰幼兒皮膚與成人皮膚相比,在顯微結構上存在顯著的差異。
嬰幼兒角質層形成的皮膚網格狀結構密度較成人高。
嬰兒角質層厚度比成人薄30%,表皮層比成人薄20%~30%,真皮的總厚度也比成人低。
在表皮層中,顆粒層及棘細胞層的相對比例較成人低,說明嬰兒的細胞更新速度更快。
這可能是嬰兒皮膚較成人皮膚傷口癒合能力更強的原因。
儘管黑素細胞的密度與成人相仿,但嬰幼兒黑素的合成較少。
嬰幼兒的網狀真皮層較成人薄。
絕大多數彈力纖維是在出生後形成的,直到三歲左右才達到完全的成人結構。
所以嬰幼兒皮膚彈性差。
剛出生時嬰兒的汗腺密度比成人高~大汗腺較小且無功能。
剛出生時皮脂腺大且活動旺盛,但幾周內大小和活力都迅速減弱。
脈管系統直到三個月大結構才完整。
皮膚血管、神經網直到青春期才發育完全。
大部分神經為狹窄的無髓鞘的感覺神經和自主神經。
3、功能
①嬰兒皮膚的體溫調節能力較成人差。
體溫調節主要通過汗腺和皮膚血管系統來完成。
汗腺通過交感神經系統的膽鹼能纖維而激活。
在出生後的頭兩年半內,汗腺分泌相對不活躍,可能是因為嬰幼兒皮膚的神經網發育不完全。
成人開始出汗的溫度(女性32℃,男性29℃),而新生兒高達42℃。
因此新生兒抗高熱能力差,且易出現汗液瀦留形成痱子。
因此要注意保暖,夏天要保持皮膚乾爽。
②經表皮水分流失是皮膚屏障功能的一個敏感指標。
同時關係到角質層的滲透性和皮膚的水合作用,新生兒由於胎脂的作用,其經表皮水分流失較成人低,而嬰兒皮膚的屏障功能不完善,經表皮水分流失較成人高,因此嬰幼兒皮膚更需要保濕(主要是冬季)。
③嬰幼兒的皮膚在防止局部外用藥物或有毒物質滲透方面較成人皮膚差。
嬰幼兒的皮膚屏障功能不健全,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傷害。
嬰幼兒皮膚脂肪含量高,因此脂溶性物質更易通過皮膚,導致嬰幼兒對脂類物質的滲透性較成人高,而且嬰幼兒體表面積與體重比例高,所以對外用藥物和毒性物質的吸收增高。
④嬰幼兒免疫系統不完善,對過敏源的免疫應答能力低,而且對一個兒童來說,需要3~5年的時間才能對一個特殊的過敏源致敏。
小兒通常生活在一個相對受保護的環境中,因此較少有機會反覆暴露於某個潛在的過敏原下。
嬰幼兒期常見的皮疹(尿布皮炎和面部皮炎)通常為原發性刺激性接觸皮炎,而非變態反應性接觸性皮炎。
嬰幼兒期體液免疫力和細胞免疫力皆低下,所以嬰幼兒易受到微生物的侵犯。
⑤出生時黑素的生成很少,兒童的黑素生成仍然較少,嬰幼兒暴露於陽光下很容易曬傷,因此,嬰幼兒皮膚更需要防曬。
⑥嬰兒期特殊的皮疹--尿布疹,是由於局部潮濕封閉的環境、排泄物中細菌的刺激、尿液中的氨及pH的改變完成的。
因此,嬰兒皮膚應該保持清潔。
嬰幼兒皮膚護理
因為嬰幼兒皮膚的屏障功能尚不健全,所以嬰幼兒皮膚護理主要是維持表皮屏障的完整性,去除、預防、減低嬰兒周圍環境可能產生的致病因素。
1、避免接觸刺激性或敏感性物質,比如刺激性強的洗滌劑和肥皂。
2、減少與環境中過敏物質的接觸。
3、減少有毒化學物品的滲透。
4、堅持使用增強皮膚屏障功能、安全性好的保濕產品。
5、使用油劑保護和清潔皮膚(特別是尿布區域),使用粉劑以減少摩擦(特別是皮膚褶皺部位)。
6、避免太陽暴曬,規律性地使用物理防曬劑(半歲以上)。
其他注意事項
其實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專用的嬰幼兒皮膚產品已經被開發出來,相應的母嬰店也有賣,家長們注意選擇成分相對簡單一點的,減少刺激。
在使用時注意按照用量使用,放置於幼兒拿不到的地方,尤其是粉劑的爽身粉等產品。
在選擇相應嬰兒用產品時最好還是去大型賣場,產品質量可靠的場合。
小孩的用品關係到孩子未來的成長,所以還是需注意。
炎熱的夏天:媽媽怎麼給寶寶做皮膚護理
夏天,寶寶皮膚護理成我最頭痛的問題,常常因為護理不當,讓小孩受了好多罪,前陣得尿布疹,這幾天小孩的小腿部皮膚差,他的小腿缺水很嚴重,長著魚磷片,那天小腿給蚊子叮了一口,整個小腿的都腫起來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