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家庭教育關鍵詞:基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個好漢三個幫,能成事;一個籬笆三個樁,很穩固;父母和孩子三個人,和諧溫馨的家庭缺一不可。

孩子出生以後,成了父母的焦點。

在孩子早期,由於媽媽付出多,孩子會和媽媽親一些,但是爸爸一定要在孩子的視線之內,因為父親給孩子力量和自信,而媽媽給予孩子的是安全與歸屬感。

完整家庭給孩子完整的愛,有愛的家庭孩子出現問題的機會就少。

家庭教育前面我聊了很多,孩子出現問題,根在家庭,而夫妻關係出現問題是導致孩子出問題的一個原因。

夫妻由於孩子的出生,職稱升為中級:爸爸和媽媽,高級職稱那就是爺爺奶奶了。

一個健康幸福的家庭,夫妻雙方首先是一個男人和女人,這個男人和女人是獨立的,夫妻是扮演親密關係的角色,而父母的角色是與孩子平等的。

孩子從小受到的影響和教育就從男女、夫妻、父母這些角色中獲得。

孩子將來好不好,有沒有出息或者成才就看家長能否演好家庭教育這齣戲,這場演出現學現賣,完全實戰。

爸爸陽剛正直,男孩會模仿,女孩會受到影響長大後,按照爸爸的樣子找男朋友。

媽媽溫柔賢惠,男孩也會照著媽媽的樣子找女友,女孩也會像媽媽那樣招人喜愛。

父母之間體現的如果是良好的親密關係,孩子長大後很容易進入家庭,磨合期非常短;一些不完整的家庭,比如單親家庭,有的孩子長大成人進入新組建家庭後,容易出現問題,因為孩子沒有看到爸爸媽媽良好的親密關係示範。

有的夫妻在家裡吵鬧的時候,孩子會顯得非常懂事,甚至小大人似的會安慰媽媽(一般這樣),自己表示會乖,他認為是自己引起了爸爸媽媽的爭吵。

孩子覺得父母爭吵甚至打架完全由他引起,他的乖巧能夠平息戰爭,但這是一種錯覺。

夫妻爭吵的原因很多,有時候和孩子沒有關係,但孩子總是認為與自己有關,尤其小孩子是這麼以為,這種歸因會給孩子壓力和焦慮。

從這一點看,我們的孩子多麼的偉大,為了家庭的幸福完整,孩子在做出努力,為這個家庭做出自己的犧牲、貢獻和服務。

其實孩子一直想扮演爸爸媽媽關係的調解者,但畢竟是孩子,他選擇的調解方式大多非理性,用欺騙、撒謊、自閉、冷漠、甚至自殺讓父母給他一個完整的家。

孩子需要的是安全感,這是他的第一需求。

當家長給不了孩子完整家的時候,一是孩子缺愛,二是孩子學習親密關係相處之道的機會就此中斷,所以孩子出現偏差行為就很正常。

所以夫妻關係出現問題,比如離婚,家庭有了細菌或者病毒,感染的首先是孩子,看似自愈力很強,但內傷多年以後才會發作。

而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首先是平等。

我們文化里的家長制的陋習一定不要有,你和孩子平等是第一步,然後才是尊重孩子。

爸爸媽媽孩子是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三個點不能重合,因為彼此獨立,每個人之間都有距離和界限。

孩子正是從家庭里構建了小社會人際交往關係,為將來走出家庭邁向社會打下基礎。

孩子性格培養在6歲之前,他有高度的敏感性,家長在孩子早期要謹言慎行,夫妻之間更要因為孩子的教育和諧相處。

家長不經意的負面影響,孩子會錯誤解讀並且錯誤表達,一旦形成習慣,會落下「病根」,成年後他會以同樣方式對待他的下一代。

家庭教育不僅是教育一代人,它會惠及幾代人,這也是基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