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秘兒推專題」孩子一生病就吃藥,你跟他有多大仇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藥」,搜其釋義,有「解除疾病,恢復快樂」的意思,但近來卻讓寶寶爸媽也格外困惑,對於生病的寶寶,藥一下肚子,是不發燒也不咳嗽了,卻常常後患無窮。

A 居然對抗生素「耐藥」!

五歲萌萌又發燒咳嗽,之前診斷是支氣管炎,媽媽發現這回怎麼給她吃藥都不好轉,就趕緊帶萌萌去醫院,到醫院做了藥敏試驗,沒想到實驗結果也讓醫生也吃了一驚,萌萌對兒童常用的頭孢一代、二代、三代以及紅黴素類全部耐藥。

B 我家孩子又双叒叕感冒發燒了!

丁丁今年15歲,讓他最無奈的是,每次感冒還是必定要「掛水」,不掛水就好不了。

這是小時候烙下的「毛病」,小時候丁丁就是那種兩個月一大病,幾個星期一小病,父母操碎了心。

因為丁丁爸是診所醫生,所以每次丁丁感冒為了見效快都要掛水,時間久了就產生了依賴,到現在也是,不掛水就好不了。

C 國外進口藥就是好藥?

馬女士的兒子小北今年兩歲,這兩天,氣溫冷熱無常,小北患上了感冒,發燒咳嗽。

按以往經驗,兒子高燒時吃點小美林,燒退後再配著吃點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就差不多痊癒了。

可這次,孩子一直不見好轉。

於是,她在小區的家長群里諮詢,很快有家長告訴她,現在大家都流行購買日本產的感冒藥「麵包超人」和德國產的「小綠葉」。

立馬代購的藥品到手後,馬女士卻猶豫了起來,「看不懂說明書,不知道用量和禁忌,不敢給孩子吃!」

國外藥品真的安全嗎?對此,武漢兒童醫院藥學部主任徐華表示,醫生在開藥前都會詳細了解孩子的症狀、身體狀況等,而很多從國外買回來的藥物因沒有中文說明書,家長對藥品的用法、成分、適應證、適用人群、療效等各方面都不了解,加上沒有醫生的診斷和處方,擅自用藥,很可能會有危險。

D 怕藥傷孩子,偷工減料

還有一種父母正相反,醫生針對病情給開了抗生素,爸爸媽媽怕傷到孩子就「偷工減料」,每頓減量,導致寶寶的病情始終不見好轉。

比起前些年爸爸媽媽對抗生素的無知,現在大部分父母都意識到抗生素的危害,往往走入另一個極端,一聽抗生素就拒絕。

事實上,小朋友特別容易發生感染性疾病,小到最常見的感冒,還有尿路感染、皮膚感染,不同的感染源相差也很大,比如上呼吸道感染80%以上源於病毒,而尿路感染中細菌感染就要多見一些,而細菌感染就一定要用到抗生素。

父母缺乏足夠的醫學知識,根本無法判斷細菌來源,這個時候如果偷工減料,抗生素無法在體內形成足夠濃度,起不到治療效果,導致病情反覆,使細菌產生耐藥性。

「低藥」革命:用老祖宗的中醫科學育兒

對生常見病的孩子,除了給藥,有沒有更好,更健康的方式?

事實上,我們老祖宗的中醫早就對孩子一系列的病症有解答,就像著名的中醫專家羅大倫老師介紹,中醫文化浩瀚如沿海,很多現在百思不得其解的病前人都有記錄。

很多家長也在依靠中醫知識做一場「低藥」戰爭,比起成堆的吃藥丸,爸爸媽媽選擇用推拿手法物理給孩子降溫,止咳、發汗,或者在病一出現苗頭時就制止。

就拿咳嗽來說,西醫認為咳嗽是由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等致病微生物入侵人體後引起鼻咽部、扁桃體、氣管和支氣管以致肺部感染。

所以西醫對待咳嗽,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消炎藥、止咳藥!消炎藥剛開始使用時效果確實非常好,有可能馬上就見效!但是消炎藥破壞了身體的免疫力,對身體傷害非常大。

使用消炎藥最容易出現的後果就是病情特別容易反覆。

很多媽媽一定也有類似的經驗,寶寶生病時,去醫院吃藥、吊水,病情是控制住了,但寶寶身體卻越來越差,到最後平均一個月要去一次醫院。

大人累,寶寶煩。

如果問醫生為什麼會這樣,醫生大多會告訴你是先天體質不佳。

現在物質那麼豐富,孕期大家都很注重營養,連很多早產的寶寶都能健康的成長,更何況生下來各方麵條件都好的寶寶呢?

所以,一旦確診寶寶患的是常見疾病,大家就需要放下焦慮,堅定信心,選擇一些更健康、更安全、對身體傷害更小的綠色療法給寶寶治病。

中醫育兒,簡單愛,自然長

陳女士的大寶現在九歲,孩子小時候自己不會帶,什麼都聽他奶奶的,有個大病小災的就吃藥,導致現在偏食偏瘦脾胃不好,現在有了二寶,又接觸了小兒推拿,陳女士除了孩子第一次生病沒有經受住婆婆和老公的炮轟,吃了兩天感冒藥沒好,還有九個月小兒急診吃過退燒藥,後來每次生病沒有吃過藥,都在自己的堅持下小兒推拿或針灸,「現在我除了每天給寶寶做推拿保健之外,還定期諮詢推拿姐姐,我家二寶很少生病,免疫力也提高了,以前反對我的老公和婆婆也開始支持我了,就算我婆婆想讓他吃什麼也先諮詢我讓不讓她吃,畢竟我現在把他孫女養的白白胖胖,水水靈靈的!」陳女士表示,慶幸自己遇見了中醫育兒方法,「讓我有自信跟寶寶一起對抗病魔,感謝一次次的推拿撫觸讓我的寶寶理解了媽媽對她的愛,所有的寶媽,要相信自己,一定要讓寶寶過上低藥生活,健康快樂的成長!」

感冒、發燒、鼻塞、腹瀉、便秘這些寶寶常見病,在小兒推拿中更是各有妙法,爸爸媽媽只要學會,完全可以「手到擒來」。

比如給寶寶右手,分別清肺經、補脾經各500次,外加揉外勞宮300次,就可以起到「補肺」效果。

比如可以通過給寶寶推揉肺俞、肝俞各50次,外加提拿肩井3-5次,擦風池、風府至透熱,就能幫寶寶有效抵禦春季一些常見的呼吸道疾病。

這一點苗苗媽媽就很有心得,在苗苗八個月大的時候,反覆發燒,燒完又退燒,同時還伴有嘔吐,因為了解苗苗的體質,苗苗媽沒有急著去看醫生,而是嘗試用手蓋住寶寶的前鹵門,寶寶真的大汗淋漓,體溫恢復正常,但第二天晚上又燒回來了。

苗苗出生後,苗苗媽媽就一直在看育兒書籍,她判斷是幼兒急疹,捏完前鹵門後苗苗的體溫又恢復了正常。

第二天早上果然在寶寶身上發現了「小紅點」(預示著寶寶病情已穩定)。

事後苗苗媽媽總結,如果寶寶發燒,在可控範圍內,儘量不要給寶寶餵藥,發燒是免疫系統的產生,吃藥只是暫時降溫,之後會燒的更高,而且破壞了免疫系統產生的過程。

放下焦慮,用耐心、信心和決心

每一個當媽媽的人一定都理解寶寶生病時家長的焦慮與無奈。

一般媽媽們的心情都是希望寶寶快點好。

但每一種疾病都有一個恢復期,都要差不多一周左右的時間才會好。

所以寶寶生病時,每一位家長都需要先冷靜。

認真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仔細回想寶寶近段時間的飲食及狀況,尤其要回想有沒有什麼特別的狀況。

這樣媽媽更容易知道寶寶的情況是否緊急,也更能做到心裡有數。

即使去醫院,也能更詳細的把寶寶的狀況描述給醫生。

如果自己拿不准症狀,一定要先去醫院,檢查確診問題。

千萬不要諱疾忌醫。

早點去醫院,早放心。

寶寶真的生病了,也可以更早的確診問題。

一旦確診問題後,媽媽就需要耐心、信心和決心來看待寶寶的疾病了。

一般寶寶會得到的都是常見疾病,很多常見疾病是有自愈性的。

只要控制得當,還能夠激發起體內的免疫力。

羅大倫老師曾在給家長的公開課上講,醫院醫生是正規軍,家長是民兵,經過初步學習,大部分的病症在初期階段完全可以被家長控制住。

民兵的責任有哪些?

1、觀察症狀;

2:出現小鼓敵人,主動出擊消滅——比如剛剛咳嗽、疾病還未形成的時候主動出擊,最終被醫生治療好的只占小部分,大部分都是自己調好的;3:不因為自己的無知,人為製造疾病。

大部分的病是家長造成的,心不夠平靜,太以孩子為中心,孩子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零食、垃圾食品等),有的時候是家長太緊張,小問題搞成了大問題。

比起糾結於寶寶生病了到底要不要吃藥,更重要的是父母觀念的轉變,接受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少吃藥少打針,通過推拿和一系列的體育運動打開寶寶的身體自愈體系,抵抗力好了自然生病少。

希望每一對父母都能受益於這場「低藥」革命,讓寶寶的生命真正充滿綠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一生病就輸液?危害有多大你知道麼?

本文原創,歡迎個人分享轉發,媒體轉載請聯繫作者作者丨鴿子醫生 ID:air863有人說,寶寶生病的痛,痛到媽媽心裡,寶寶的病一天不好,當媽的心就一天放不下來,也有人說,寶寶生病再正常不過,平常心...

小病輸液有害無利 孩子生病慎用抗生素

央視《朝聞天下》曾播出的一則「輸液輸還是不輸」新聞,引起熱議。這則新聞評論到:小感冒,發個燒,為了好得快,很多人往往都選擇輸液治療,但是,實際上,不合理的輸液,會導致抗生素過度使用,長此以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