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敏感期之二:1.5—2.5歲寶寶敏感期特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昨天講到了寶寶的敏感期現象以及傳統教育方法的弊端,今天我們來講講寶寶這個時期的特點。
一般來說,正常成長的寶寶,在1.5到2.5歲階段都將進入「敏感期」或「逆反期」。
有的寶寶,爸爸媽媽一開始就很認真地對他進行五感刺激和認知教育,大腦發展得快,感覺敏銳,敏感期來得早;有的寶寶,爸媽對他無所作為,心智發展比較遲緩,敏感期也就相對遲緩,甚至沒有明顯表現。
從寶寶心智成長來說,前者可喜,後者令人惋惜。
沒有體驗過敏感期,或者教育方式拙劣,無論是抑制或者放縱,都會對寶寶的心智發展造成大害。
那麼,正常的敏感期寶寶會有什麼特點呢:
-
自主意識:寶寶「任由擺布」是因為自己能力做不到,所以只能用哭聲來訴求,讓爸媽替他做、滿足他的需要。
但當他發現自己的雙手能保住奶瓶的時候,他就有了自己抱著的意願;當他發現自己能夠追著滾動的小球,他就想自己去拿回,不願意別人幫忙。
這種感覺化為行動以後,成功的經驗讓他獲得鼓勵,更想自己去做;失敗的經驗讓他產生再嘗試的興趣,只要你不打擊他、不終止他的嘗試機會,他的「手腦並用」時代就正式開始了。 -
能力試探:在大人看來是很冒險的動作,寶寶都想嘗試。
危險是你的看法,他並不知道,所以當他看到你把電插頭插入插座後電風扇就會轉動,他看著插座時就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那是什麼?」他的想法很簡單,因為有了自主的意思,他不會沒有經過體驗就改變主意。
「能力」必須在體驗中去發現,你阻止他進行某個體驗,他當然不依不饒,即使那是非常危險的行動,你也必須通過可行有限的方式去幫助他完成能力體驗的願望。 -
秩序: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大人會憑經驗,通過思考作出判斷,然後調整順序。
寶寶沒有經驗,無法通過思考重新建立行動計劃。
所以他只會按照經驗或者自己已經有的想法去做,你的行動或做法牴觸了他的想法,他就會反抗。
例如他已經想好了出門由他開門,讓你先出去,他再出去,然後由他關門。
你開了門,破壞了他的秩序,所以即使你已經走出門,也必須回來,關上門,再讓他按自己的思路重新來過。 -
專注力:寶寶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正在做的事情,總是傾注了全部精力的,這時他絕對不允許任何破壞。
所以當你把他抱起來的時候他掙扎哭鬧,並不是說他不愛抱抱,而是當時他正在做著某件事,或注視著某樣物品。
他在玩玩具的時候拒絕吃飯,正在塗鴉的時候不願意洗澡,都是同一個道理。 -
體驗學習:敏感期寶寶都是學習慾望最為強烈的時期,他周遭所見所聞,可謂樣樣新奇,對他充滿著吸引力。
所以只要是身體健康,精神充足,小腦袋總是不停地想,雙手總是不停地勞動。
任何大人眼中的可笑行為,在他都是正經八百的嘗試。
滿足他的這些體驗,就是支持他的學習。 -
恐懼:恐懼來自經驗。
寶寶在體驗中漸漸由無知無畏到知所恐懼,都是經驗的累積。
因此,如何讓寶寶在產生恐懼時適時引導他認識真相十分重要。
因為無知而產生的恐懼將影響寶寶未來的學習與生活,所以千萬別採用恐嚇的手段來制止寶寶的某個探索行動。爸爸媽媽都必須認識寶寶的這些成長特質,了解這些特質對寶寶心智發展產生的影響,進一步接受它。
絕不以成人的思維來看待寶寶的怪異行為,否則,疏忽了敏感期的有效教育,將來將造成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首先家長要在親子關係中建立一種認同,小編下篇繼續。
孩子這三個黃金敏感期,父母一定要抓住!
我們不得不承認小孩子在孩提時代具備著作為大人的我們所沒有的特質,冒險意識、敢於面對危險,還能露出天真且無懼的笑容,我們可以把這說成不知者無畏,可我們又何曾想過
你知道寶寶的敏感期嗎?
寶寶剛出生時為什麼喜歡看色彩鮮艷的地方?他為什麼愛吃手?為什麼對小東西感興趣?為什麼到了新的地方會害怕,甚至大發脾氣?……這一切的背後,都是因為自然賦予正在發育成長的生命以特有的力量——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