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恐懼,可能與你的這個行為有關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膽小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問題父母。

在朋友圈看到好友發了這樣一條信息:小米媽媽說她兒子非常害怕長毛的東西,原來很喜歡小貓,小狗,現在不敢和小貓,小狗玩了,甚至見了都躲得遠遠的。

前天發現他看到家裡的玩具也很害怕,直嚷著讓媽媽把這些玩具拿開。

還哭著讓媽媽把家裡有毛的東西都扔出去!下面還配了一張孩子大哭的表情!大家就在評論里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說起了孩子的恐懼,孩子的想法......最後竟然挖出了這樣的根源:原來,小米媽媽被狗咬過,媽媽本身就很害怕狗,帶孩子上街遇到狗她竟然能把孩子扔下,自己逃走。

本來孩子沒有什麼恐懼的,這樣一來二去的,經過模仿,經過強化,由怕狗到怕貓,到怕長毛玩具,到怕所有長毛的東西。

由此可見我們父母的不當行為是會引起孩子的恐懼心理的,一般來說,對生病、死亡、獨處、黑暗及想像中怪獸的恐懼,在4歲時達到頂峰,而到了6歲以後,開始下降。

能否及時克服恐懼,與孩子從父母身邊得到的安全感密切相關,父母對孩子所恐懼事物的合理解釋,父母的諒解、聆聽對孩子消除恐懼都非常重要。

聰明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問題」,應該學會自我覺察和反問:「那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以及「真正的問題是不是在我身上?」

不要逼著孩子做感覺恐懼的事情

千萬不要認為孩子還小,有恐懼心理是在正常的,不把孩子的恐懼當成一回事,有時甚至覺得孩子的恐懼心理很可笑。

當孩子表示自己很害怕做一件事情時,父母應當立即停止。

如果還繼續的話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

例如,看到一隻小狗,孩子跑的遠遠的或躲在父母的背後。

這時父母就不能再刺激孩子,強行讓孩子靠近害怕的事物了。

這樣只會讓孩子更沒有安全感。

不要故意嚇唬孩子

孩子恐懼害怕的東西往往是不真實的,虛擬的,是大人為了嚇唬孩子而胡胡編亂造的,所以不要動不動就拿孩子害怕的東西來嚇唬孩子,把這種手段當成是教育的手段。

孩子因為大人的恐嚇而順從家長的要求,家長是消停了,殊不知,年幼的孩子分辨能力有限,把大人的恐嚇當成了現實,幼小的心靈會受到傷害,孩子會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不信任周圍的人,甚至會對某些事物產生恐懼心理,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多給孩子愛的安全感

孩子恐懼害怕,不要急著去追究原因,先安撫孩子的情緒。

把孩子抱起來,給予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可以這樣說:孩子害怕了,哭了,媽媽(爸爸)抱抱。

如果孩子害怕非常大的狗狗,那麼就不要讓孩子靠近狗狗,要抱著孩子,讓孩子感覺到有你保護他們。

讓孩子感覺到你在身邊保護他們!當孩子粘你要媽媽抱抱的時候,不要總是認為孩子長大了經常抱抱會寵壞他們,要多擁抱孩子,向孩子表達你的愛,這樣會給孩子帶來充足的安全感。

不要和孩子分享家長的恐懼

父母要和孩子分享的是快樂、幸福和喜悅,是積極向上的一面,帶給孩子正能量,而不應該吧不好的、負面情緒帶給孩子。

父母吵架對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對孩子而言,衝擊是巨大的。

許多人沒有意識到,夫妻之間經常吵架,真正的受害者是孩子。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還小,夫妻間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對孩子是無所謂的。

於是整日爭吵不休,滿嘴粗話,甚至動手動腳,家庭氣氛經常處於緊張狀態。

孩子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來源於家庭的和睦和溫暖,家庭氛圍不和諧就容易造成孩子極度的恐懼和擔憂!


如果孩子有生活或學習上的問題,都可以在文末留言或者私信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為大家解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3句話,聰明的父母都不會對孩子說

博士媽媽說:昨天我和朋友們聊起小時候每逢我不吃飯、不睡覺、不聽話的時候,爺爺奶奶總會嚇唬我:「門口有大灰狼,再不聽話就咬你!」「不好好吃飯的小孩是會被乞丐背走的!」「你不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