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乖」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總是會聽到一部分的爸爸媽媽誇獎別人家的孩子有多乖,有多聽話,然後經過一對比,就會覺得自己家裡的孩子不夠乖,不聽話。

總是把乖孩子等同於好孩子,而不乖的孩子也就被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籤,但是這個想法是不對的,原因在於乖孩子和好孩子是兩個不一樣的生物,接下來就具體為大家來講講。

「懂事」和「乖」是家長、大人們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

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

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

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得「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夸自己「懂事」。

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乖孩子標貼不好

當一個孩子被貼上了乖孩子的標籤之後,其實在某一方面說明他們在做錯事情的時候大人就會對他們另眼相待,就好像一個好人突然某一天做了一件令人不滿意的事情一樣,那麼大家都會很震驚,覺得這個人原來不是好人啊。

而經常做壞事的人,那麼大家都已經習慣了,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負面的影響。

爸爸媽媽要是給孩子貼上乖孩子的標籤之後,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對孩子會有影響,會將他們禁錮在一個窄小的空間之內,這對孩子的智商發育和健康成長不利。

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

●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 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以後反而心理問題越多?

經常看到長輩對孩子說:「你再淘氣我就不喜歡你了。

」或是「再這樣做我就不愛你了。

」孩子眨巴著眼睛,馬上安靜下來,以證明奶奶還愛著自己。

「為了博得看護人的喜愛,情願壓抑自己真實的天性,這種偽裝起來的「乖」孩子,有什麼用呢?我們所生活的時代已經不同了,這樣的要挾,還不停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上演。

乖孩子分為這幾種

1、表面上的乖孩子

一部分的孩子表面上看起來真的很乖,在見到人以後就會變得非常禮貌,但是在爸爸媽媽還有別人看不到的時候就會做一些令人很反感的事情。

例如別人不知道的時候會欺負同學,看到別人的玩具好玩就會搶過來。

在老師面前表現得很乖,要是老師不在了的話,他們馬上就變了一個樣,這樣的孩子從小就學會了察言觀色,他們可以通過觀察大人的臉色和心情然後思考爸爸媽媽在想什麼,然後去討好大人或是爸爸媽媽,孩子也就從小學會了人情事故,其實這樣對於孩子的成長過程是特別不好的。

如此一來能夠直接讓孩子與一個好孩子的標準越走越遠,要是爸爸媽媽引導的不好還會讓孩子變成一個壞孩子。

一個表面上的乖孩子,其實說實話會比一個真實的壞孩子還可怕,爸爸媽媽不要被表面的上的假像所掩蓋。

一定要多多觀察孩子才好。

2、有問題的乖孩子

爸爸媽媽覺得孩子什麼都聽大人的,爸爸媽媽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就做什麼,孩子坐著就不站起來,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孩子一直聽從爸爸媽媽的話,也不會隨便跟爸爸媽媽提要求,也從不和家長唱反調。

要是你的孩子是這樣的話,爸爸媽媽先不要高興,其實要多一些擔憂了,要懷疑自己家的孩子是不是智商有問題,最好去醫院裡面對孩子進行一下檢查,原因在於要是孩子正常的話,他們不是一條小狗,他們會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會有著自己的想法,對於爸爸媽媽不會是完全順從的,除非他們有問題。

爸爸媽媽一定要知道怎麼樣去判斷和發現孩子的異常,不要覺得孩子很乖就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乖」意味著討好大人忽視真實的自己

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了心理問題較多,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乖」意味著不敢表達真實情緒

曾經有一位媽媽留言:我的孩子平時很乖,入幼兒園時非常順利,不哭不鬧,但是一兩周後卻出現了愛打人、半夜哭醒的問題。

為什麼?

正常情緒下的孩子,沒人願意去幼兒園。

因為3歲的孩子還不明白為什麼去幼兒園,以為去幼兒園就是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如果孩子不哭不鬧,說明她覺得要做一個你們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鬧。

她知道不哭鬧才會讓你們更喜歡她。

換句話說,她在壓抑自己真實的內心想法。

可是,孩子的感受只能通過其他的方式宣洩出來。

她上幼兒園以後愛打人、半夜哭醒,都是內心的宣洩。

「孩子能夠在你面前哭,說明他對你有足夠的安全感,知道你會對他的情緒照單全收,全盤接納。

這種無條件的愛和養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礎。

越「乖」的孩子獨立能力越差

為什麼小時候「乖」的孩子可能學業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卻是那些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孩子?因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強,自主性越差。

「乖」孩子身上有家長太多的控制感。

父母期望我們走在一條可以複製黏貼的道路,過著一個大家都認同的理想生活,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隨著他漸漸長大,他就會從一個不提問的「乖」學生、成為一個唯唯諾諾的「乖」員工、感情上讓婆婆包辦的「媽寶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爛好人。

從這個角度講,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落後於時代

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父母期望我們「考公務員,拿鐵飯碗」或者「進石油天然氣等壟斷行業」。

然而,十多年過去了,做了公務員的人,過著一成不變的枯燥生活;去了石油燃氣的同學,經歷著油氣的蕭條與裁員。

只有那些去中關村擺地攤、折騰電子商務公司、當時讓父母操碎了心的「不乖」的孩子,如今占人先機,成了時代的弄潮兒。

越「乖」的孩子可能是越「壞」的孩子

「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乖」真不是個褒義詞。

最本質的一點:這個時代是「後喻時代」:時代更新太快,很多事情,是前輩要不斷向後輩學習,而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聽父輩的話。

只可惜,能認清自己視野局限的父輩並不多,大多數還認為下一代應該「乖」一點,走一條穩穩妥妥的路——越穩妥的職業,越以犧牲創新能力為代價。

這個年代都是人往高出走,哪有鐵飯碗?待別人都功成名就的時候,那些聽父輩指路的「乖」孩子,才發現在而立之年需要重新改變職業航向,再一次痛苦地適應社會。

中國父母的「乖」,意味著用前人井底觀天的人生經驗,去指路後一代不可測、未可知的人生。

培養孩子的目標有千千萬,最壞的可能就是那個「乖」小孩!

一個乖孩子並不是一個好孩子,父母不應該對孩子的「不乖」的行為嗤之以鼻,應該用正確的價值觀對待。

不能將自己的一些固有觀念一直影響孩子,要學會客觀地看待問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