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有這五個惡習,請及時阻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個人的日常活動,90%都在不斷重複原來的動作,習慣動作是潛意識,無需大腦思考,無需用意志去控制。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這就是說,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可是有些壞的習慣如果家長不及時阻止的話,就會害了我們的孩子。

一,順手牽羊

有些小朋友在朋友家玩,看到喜歡的玩具就想拿回家占為己有,不是自己的再喜歡也不能拿,要記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更不能偷偷的放在口袋裡帶回家,這個是很嚴重的,雖然我們不能以大人的道德標準還衡量孩子,可是一旦形成習慣,就不那麼好糾正了,所以家長主要把孩子的這種惡習扼殺的搖籃里。

二,睡覺時間還在玩

孩子對喜歡的東西都是那麼興奮,而當孩子到了睡覺的時候,還在玩耍不願休息,家長就要採取措施了。

畢竟孩子對喜歡的東西永遠玩不夠,而且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並非易事,家長要堅持原則,到底後孩子必須睡覺。

因為充足的睡眠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

三,依賴性強,不願意自己動手

其實孩子是喜歡做事情的,但是很多家長處於溺愛或者怕孩子幫倒忙,就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特別是現在的隔輩教育,這種現象更是嚴重到讓孩子失去獨立性,變得對別人過分的依賴。

而這類孩子離開父母之後,遇到一點小事都會變得驚慌失措,不敢面對。

家長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鼓勵孩子多動手、動腦。

四,插話

有些孩子是急性子總是等不及想要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家人,不管任何場景,對此家長絕不能縱容。

打斷別人說話是不禮貌的行為,而家長的縱容會讓孩子變得無知、自我,讓人討厭。

首先家長要讓孩子知道這是不禮貌的行為,當孩子想要打斷你說話的時候,家長可以先讓他坐在旁邊等候,或者安排他做些其他活動。

五,專橫不講理,得不到就發脾氣甚至是動手

媽媽們應該很熟悉一個場景,在超市孩子看到喜歡的玩具,可是家長不肯給他買,孩子就開始發脾氣,甚至躺在地上打滾,家長礙於面子就會滿足孩子的要求。

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可以默默地將孩子抱到一邊,或者用眼睛注視著他,不說話,等著孩子安靜下來,讓他知道哭鬧時沒有用的,切忌不要因此去責怪、訓斥他。

古人說: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

家長對孩子不能溺愛,要從小培養他的好習慣,會讓我們的孩子受用一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長輩太溺愛孩子!」你不也是嗎?

相信沒有人想刻意溺愛孩子。但是,什麼行為是在溺愛孩子?什麼樣的孩子是被寵壞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衡量標準。在老一輩看來,他們理解的「溺愛」是:帶那麼小的孩子出國旅行,什麼也記不住,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