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便訓練中,父母最容易踏進的10大誤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老話常說,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

可見處理寶寶的大小便不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一些學會大小便,這樣會省去不少家務。

但現實中,卻經常聽到父母關於寶寶大小便訓練不力的抱怨。

這些抱怨乍聽上去有些道理,但仔細一想十之八九都是錯的。

本文總結了10個誤區,從中也可以看出一個好的大小便訓練應該避免些什麼。

1 人家寶寶一把就尿,為什麼我家寶寶不行?

關於把屎把尿,奶爸我之前專門寫過兩篇文章,一篇比較短《把屎把尿支持派的十個常見觀點,奶爸一一批駁》,一篇比較長《把屎把尿的江湖恩仇錄》。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本文就簡單說幾個要點了:

  1. 寶寶不喜歡被把是正常的,姿勢不舒服,且被強制,沒有人會喜歡;

  2. 大小便訓練的目標是寶寶有便意了提示大人或自己去廁所完成,而不是大人給指示,寶寶條件反射就開始;

  3. 所謂「人家寶寶一把就尿」是沒看到失敗的時候;

  4. 把屎把尿影響寶寶發育,且對寶寶健康有害,應當避免。

我估計會有少數一些朋友看到「把屎把尿不好」,就要開始噴我。

您先別急,您先看看上面給的那兩篇文章。

看完如果想跟我講邏輯,我洗耳恭聽。

2 我想早點教會寶寶大小便,早學會早省事。

這是人之常情,早學會早省事。

但是,很特別的一點是,教得過早,不但不能提前學會,反而可能延遲學會的時間。

『研究表明,在18個月之前就學習上廁所的孩子通常要到4歲之後才能完全掌握相關技能。

相反,那些2歲左右才開始訓練的孩子只需要1年時間就可以獨立上廁所了。

訓練完成的平均年齡為2歲半左右。

』——美國兒科學會

學習大小便需要寶寶感知和控制大小便的肌肉、神經及相關機能發育到一個比較好的水平,在此之前過早教是沒有什麼功效的,反而會給寶寶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美國兒科學會倡導2歲以後再開始大小便訓練,最早不要早於18個月。

我還看過一個實驗,將一對雙胞胎分開處理,對其中一位從50天開始訓練,另外一位從700天開始。

前者的訓練效果起起伏伏,但從700天之後突飛猛進。

而後者一開始訓練就穩步進步。

最後兩個小朋友的達到目標的時間基本一致。

所以,還是耐心等待寶寶發育到一定程度吧。

3 我訓練寶寶定時大小便,為什麼他就是不願意?

這個事要分兩面說。

第一,定時大便有其正面意義,但要往後放。

對年齡足夠的寶寶來說,最理想的大便情況是,每天固定時間,上去就拉,拉完就走,不要在馬桶上坐太長時間。

這是一位和睦家的兒科大夫告訴我的。

但是這一條是比較靠後才能完成的。

2歲開始訓練大小便之後,第一個目標是有便意了提前提示大人。

在這一條做得比較好了,才可考慮每天固定時間讓寶寶坐一會兒便盆。

第二,定時小便沒有必要,容易被牴觸。

沒有人是定時小便的,不論孩子還是大人都如此。

我十分理解父母的想法,定時尿一下,就不容易尿褲子了。

可是,每天水分攝入不同、天氣炎熱程度不同、寶寶出汗情況不同,因此寶寶小便的頻率變化很大。

大人強制小朋友定時小便,容易遭到牴觸,而不愉快的訓練過程會加長訓練時間。

此外,大小便訓練的第一個目標都是有便意了提示大人。

而有便意這件事,拿小便來說,是膀胱被尿液充滿,然後神經感知到這件事情,並通知大腦。

這件事不是生來就會的,而是身體發育到一定程度,再加上不斷地自我刺激使得身體掌握。

如果尿液沒充滿膀胱就排出了,那麼膀胱就缺少了足夠的正常刺激。

所以,簡單來說定時小便可能影響膀胱及相關機能的發育。

4 鄰居寶寶一歲半就會自己大便了,為什麼我家寶寶不行?

大小便跟走路說話一樣,首先需要身體發育到一定程度,然後才是訓練的功效。

而身體發育的快慢,每個孩子是不同的。

所以,有的孩子走路晚是正常的,有的孩子說話晚是正常的,有的孩子學會自己大小便晚一些也是正常的。

根據前文引用的美國兒科學會的描述來看,3歲、4歲學會大小便都是正常的。

5 為什麼我訓練了1個月了,寶寶卻毫無進展?

父母很容易懷疑自己的方法是不是有問題,也容易懷疑寶寶是不是學的時候沒走心,因為寶寶今天看上去跟昨天沒有任何區別,還是尿褲子,還是不會打招呼。

在大小便訓練開始之前,我們就應該知道,大小便訓練不是一件能一蹴而就的事情。

訓練時間短則半年,長則一年。

所以,確實大多數時候今天跟昨天沒有任何區別。

但是,寶寶會慢慢進步的,所以父母們一定要保持一顆平和的心。

6 寶寶總是一說要尿就尿出來了,他為何不能早點打招呼?

訓練過程中,難免有這麼一個階段是很令父母煩躁的。

就是寶寶已經知道大小便要打招呼了,但是幾乎在打招呼的同時,排泄物就已經出來了。

父母難免會想,如果寶寶能夠早一點打招呼就好了。

這個現象十有八九其實是寶寶的身體機能還沒有發育到足夠程度。

所謂提前打招呼,也可以看成是打了招呼再憋一小會。

要完成這個目標,首先得大腦感知到便意,然後控制大小便閥門的肌肉還得繼續保持緊張狀態一段時間。

這兩個機能只要有一個沒發育到位,寶寶就是沒法提前打招呼的。

所以,不是寶寶不願意,是寶寶真的做不到啊。

7 寶寶總是尿褲子,我批評了他多次,為什麼他還是不注意?

大小便訓練特別忌諱父母給寶寶施加壓力。

『一旦孩子做好準備,家長只要保持輕鬆的、沒有壓力的態度,訓練就可以順利地進行。

在訓練中,要時刻表揚他的進步,不要批評他的小錯誤,否則只會對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困擾、阻礙訓練的順利進行。

』——美國兒科學會

從上面這段可見,批評不但沒有正面效果,反而有反作用啊。

8 寶寶拒絕坐便盆,我怎麼說都沒用,就快動武了

讓寶寶接受便盆是需要引導的。

可以在大小便訓練之前,提前購買便盆作為玩具引入到寶寶的生活中,讓寶寶先熟悉便盆。

也可以把便盆放在廁所馬桶旁,大人坐馬桶,讓寶寶模仿大人的行為。

可以和寶寶玩遊戲,其中安排坐便盆的環節。

寶寶坐到便盆上,則表揚寶寶的行為。

總而言之,這需要一個愉快的引導過程,而切忌強制進行。

9 寶寶一玩起來就憋尿,然後尿褲子怎麼辦?

這件事是十分常見的,即使大一點的寶寶也如此。

一玩起來,注意力就集中到玩上面了,自然就顧不上尿尿了。

我小孩4歲多,我每天去幼兒園接的時候,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

就是不少小朋友出來之後,就說要尿尿,然後排著隊去花壇邊澆花。

(隨地小便是不好的,不值得鼓勵)而實際上放學前老師都會問小朋友們要不要上廁所。

可見玩起來就不尿尿是十分普遍的。

宏觀地說,有意憋尿是不好的。

但是父母也不必太過緊張,小朋友偶爾因此而尿褲子是正常的,不要懲罰他,隨著孩子的成長,這些現象會逐漸消失的。

10 寶寶都4歲了,還尿床,他為何不能夜裡打招呼?

尿床這件事是很令人惱火的,因為尿床之後,意味著很多家務要進行。

夜間不尿尿確實是比較晚才能學會的,有的孩子只是因為膀胱比較小,而沒有辦法做到夜間不尿床。

有的孩子3歲就不尿床了,有的5歲才能不尿床,但他們都是正常的。

『對於5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大約有1/4存在這個問題;而對於7歲左右的孩子,發生率降到1/5;10歲的孩子中,只有1/20存在這個問題了。

』——美國兒科學會

對待此事最好的辦法是自然處理,不要批評和懲罰孩子,因為心理壓力反而會導致尿床增加。

如果寶寶已經完成大小便訓練,能夠獨立上廁所一年之後,還是經常發生尿床問題,那麼有可能是疾病或者發育問題了,建議帶寶寶看醫生。

11 總結

訓練寶寶大小便是一件需要長時間付出的事情,這個過程中,寶寶的進展會起起伏伏,但最重要的是父母保持平和的心態,多表揚進步,不要批評懲罰錯誤。

大小便訓練如果分解開來看,可以有很多小目標,前5項大多數小孩3歲內能完成,晚一點也是正常的,後面幾項可能持續到4、5歲。

依照通常的完成順序如下:

  1. 夜間的大便控制;

  2. 白天有大便的感覺後提示大人;

  3. 白天有小便的感覺後提示大人;

  4. 夜間的小便控制;

  5. 白天有便意後自己去廁所解決,擦屁股除外;

  6. 每天固定時間大便;

  7. 大便後自己擦屁股;

  8. 出去玩,遇到廁所時,即使便意不強烈也儘量方便一下。

最後講一個我家的故事作為結尾:

我兒子白天的小便訓練算是完成得比較晚的,很長時間他都是一打招呼就尿了,我已經習慣每天從幼兒園帶回多條尿濕的褲子。

我從來沒有批評過他,只是不斷給他說,尿濕褲子大腿會不舒服,提前打招呼去廁所更好一些。

在他2歲10個月的一天晚上,我從幼兒園接了他,開車回家。

路上他突然說,要尿尿。

我問,那你能憋一會兒,到前面路邊的公共廁所去解決嗎?他說,不,我要回家去解決。

我又問,還有10分鐘才能到家,你憋得住嗎?他說,憋得住。

我說,好,那就按你說的辦。

本來我心裡是在盤算第二天去清洗車的內飾的,但沒想到我們最後真的順利地回到家,兒子才去廁所方便。

就從那一天開始,他白天尿濕褲子的頻率突然大幅降低。

我想,在大小便這件事情上,他已經長大了。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奶爸de自我修養

微信號:DaddyGrowUp

不愛雞湯,只有乾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