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吼孩子是一種病,得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01 吼孩子時,你知道孩子的感受嗎?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本繪本叫《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故事大意是說:一天早上,企鵝媽媽發脾氣了,衝著小企鵝大吼大叫。
結果,小企鵝嚇得全身都散開飛跑了。
頭飛到了宇宙,肚子落到了大海,翅膀掉到了熱帶叢林,嘴巴插在了高山上,尾巴落在了街道上,最後只剩一雙腳,跑啊跑啊。
想叫沒有嘴,想找沒眼睛,想飛沒翅膀,就這樣一直跑到了撒哈拉沙漠。
小企鵝跑累了,這時發脾氣的媽媽開船來找它。
媽媽找到了它身體的其餘部分,並重新縫好連上,然後和小企鵝說了聲「對不起」,就一起回家了。
從這本繪本中我們可以看到小企鵝就是孩子的化身,我們身為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時,孩子就像小企鵝一樣內心是恐懼的,甚至瑟瑟發抖地想逃離。
想起自己偶爾也會對孩子發火,有次還生氣地把他抱到門外。
他哭得撕心裂肺,最後看他可憐巴巴才抱他進來。
一進門,他就抱住我的大腿說:「媽媽,不敢了。
」
我輕輕抱起他,幫他擦乾眼淚說:「對不起,媽媽不該對你發脾氣的。
」
下一秒,兒子又和我開心地一起玩,像沒發生過任何事一樣。
一句簡簡單單的對不起,孩子就原諒了我們。
孩子無條件地愛我們、接納我們。
可是我們身為父母對孩子卻諸多要求、挑剔。
當時看到孩子害怕又傷心的表情,真的很後悔、內疚。
直到讀完小企鵝的繪本時,才深刻自省。
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要麼造成孩子不自信、沒有安全感,要麼就是孩子逆反,也變得愛發脾氣,或者為了讓父母不發脾氣,而學得特別乖、刻意討好別人,變得沒有主見。
繪本最後有句書評說:「孩子的心是很柔軟的,心碎了,縫補時會疼,縫好了,心裡也會留下傷痕。
」
02 我們為什麼總忍不住吼孩子?
我相信作為父母,誰也不想對自己的孩子發脾氣。
明明知道只是一些小事,明明知道對孩子大吼大叫不好,道理我們都明白,但就是忍不住,為什麼呢?
1、父母又累又忙又焦慮
很多職場媽媽,既要忙工作,回家還要洗衣做飯,輔導孩子。
過分的忙碌,讓人焦慮,很容易情緒失控。
當孩子不能控制,未能達到我們的期望時,家長就會為點小事朝孩子又吼又叫。
還有周邊的環境影響、學校老師給的壓力,大家的攀比心,都加重了家長的焦慮情緒。
孩子比別人少學了焦慮,孩子太貪玩焦慮,孩子沒有完成作業焦慮,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可孩子不是機器,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不是你想怎樣就得按照你的要求來。
不要讓陷在焦慮中的你,教會孩子的只是無盡的吼叫。
2、原生家庭的影響
小時候,媽媽對我要求嚴格,只要不聽話或者沒達到她的期望,就會對我發脾氣。
久而久之,為了避免被媽媽罵,我變得特別乖,也把自己真實的情緒和想法壓抑了下來。
這樣的副作用就是,等到青春期之後開始叛逆,迫切地希望遠離父母的掌控。
所以,其實我是很反對媽媽的教育方法,自己做媽媽後心裡就暗暗發誓,絕對要做個尊重孩子、給孩子愛和自由的媽媽。
但是,發現自己在教育孩子時,偶爾也會出現小時候媽媽教育我時一樣的情景。
好在自己及時意識到這點,常常反省,慢慢改變,自從當了媽,就是一個不斷升級的修煉過程。
03 如何不吼不叫管教孩子?
1、學會和孩子商量,並且給出一個指導性的選擇
比如帶孩子逛商場時,他想買玩具,你說:「不行,買什麼買,家裡都一大堆玩具了還買。
」
這麼說孩子聽了肯定不樂意,我們經常能看到小孩向父母要玩具不成撒潑哭鬧,最後被父母強行拉走的情景。
有一次坤坤也是這樣,看到很多玩具,他特別想買警車又想買坦克,而這些玩具家裡都已經有了,只是形狀不一樣。
我沒有馬上拒絕他,而是說:「你看商場裡有很多好玩好吃的,但是媽媽錢沒帶夠,所以你只能挑一件你最喜歡的東西回家。
你是想要酸奶、牛奶還是這些玩具呢?對了,這些玩具家裡你都有哦。
」
他想了一會說:「要酸奶」,然後就離開了玩具堆。
當你給了孩子選擇,而不是強硬獨裁,孩子感受到了尊重,會更願意溝通、配合。
讓孩子自主選擇,也培養了他的獨立思考能力,他會考慮自己的得失,從而成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
2、用孩童般的語氣代替命令式安排
比如我兒子玩玩具時丟得到處都是,他奶奶就罵他:「你看看你,玩具弄得亂七八糟,趕緊收回去。
」坤坤聽完無動於衷,然後還跑開了。
我走過去說:「哎呀,誰在哭啊?坤坤,是你的托馬斯和其它小汽車在哭哦,它們說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你知道它們家在哪嗎?
他說:「知道」
我又說:「那你幫幫它們,送它們回家,好嗎?」
他說:「好」
然後他抱起那些玩具說「帶你們回家了」,說完就把玩具放回飄窗台了。
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童般的語氣代替冷冰冰地命令式安排,效果是不是不一樣呢?比吼叫有用多了。
3、用實踐結果代替說教,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有時你不讓孩子幹什麼,他偏偏要和你對著幹。
那就聽他的,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比如有次坤坤口渴了特別想喝水,但是水剛煮開很燙,沒辦法喝。
他不聽鬧著非要喝,我說:「好,那燙到嘴了,你自己負責啊!」
他拿過杯子喝了一口,就大喊:「啊,燙死了」。
我不動聲色,讓他為自己不聽話的行為嘗嘗「自食其果」的滋味。
自那之後,他每次喝水前都會先摸摸杯子或者吹一吹之後再喝。
實踐的結果對人是最有說服力的,它勝於七寸不爛之舌。
04 育兒即育己
其實說到底,最關鍵的還是父母要學會平復情緒,你內心平和安寧,孩子才會健康快樂地成長。
希望我們都可以用溫柔的力量去改變,而不是用憤怒的力量來遺憾。
養孩子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越急越沒有效果。
當你吼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吼孩子不認真學習,吼孩子學鋼琴不努力時,可以試試把「孩子」換成「自己」。
請你要求自己每天有效率地做事,請你關注自己的工作能力,請你不斷充實自己、努力學習提高。
當你減少對孩子的焦慮,更多的關注和提升自己後,再回頭看看。
也許你會驚喜地發現,因為你越變越好,孩子也在努力向你學習。
我現在才深刻理解「孩子是天使」這句話,如果不是生了兒子,在養育他的過程中遇到難題,我不會去學習育兒知識、兒童心理學,不會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長曆程和思維模式。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著地栽培自己,讓自己與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