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誤解的「起跑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是在教育界和許多家庭一直被傳播的一句話,不斷被引用又始終被爭議。
中國文化伸手儒家思想的影響,家為大,家為核心,孩子有時核心中的核心,所以一聽到「孩子」,聽到「起跑」,聽到「輸」這些字眼,家長們心裡就無法淡定了。
其實,這句話話源於中國工程院院士韋鈺先生的一次講話,當時他針對如何促進孩子神經結構的健康發展,對父母提出要為孩子創造出一個穩定的、溫暖的、健康的、互動的家庭環境的理念。
然而,在傳播過程中,韋鈺院士原意被改變了。
時隔很多年以後,韋鈺院士重申,提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初衷絕對不是讓孩子早認字、背古詩、讀英文、而是呼籲所有家庭要為孩子創設一溫暖的、健康的、平和的充滿愛的環境。
但這句話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一些盈利性教育機構利用,成為營銷的廣告熱詞。
無數家長被這句話綁架了,認為早學比晚學好,多學比少學好。
人不是被訓練出來的,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幸福的過程。
各類培訓班、興趣班鱗次櫛比,如火如荼的背後,最受傷的是孩子。
兒童期是長身體的時期,也是大腦和骨骼發育的關鍵期,孩子們需要足夠的寬容、足夠的保護,按照兒童保健的要求:
3——4歲的孩子每天睡眠時間為13小時;
5——7歲的孩子每天睡眠時間為12小時。
可是現在許多孩子,接受訓練的時間超過12小時,睡眠嚴重不足,要知道充足的睡眠是大腦發展、神經發展、身心發展最基本、最本源、最關鍵的基礎。
但是,正因為有「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因為早學比晚學好,所以「學習」成為糾結在父母心裡的一件大事。
幼兒園入園、小學入學的時候,一些家長會拿出一大疊證明材料,說自己的孩子如何讓優秀。
我看到,有一個孩子最多時參加了11個培訓班,現在同時再讀的還有6個班。
這個家長可能會在追求所謂名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來越偏離孩子本身的成長。
現在的孩子一進小學,老師還沒教拼音,孩子已經回一兩千的生字了,老師還沒教加減法,孩子已經會20以內的加減乘除了。
這種「快產式」的學習,對孩子後來的學習會產生巨大的不利影響。
再來談談奧數,國內外很多專家一再呼籲,奧數其實只適用於部分學生,確切地說只適用於群體中的5%。
但是,家長們聽說,因為奧數考得好,中考會加分,遇事大家都趕快去學奧數,然後奧數全民化、超前化。
照理說,奧術師高年級學的,它屬於深度數學思維,如果讓孩子過早學奧數,那可能連最初的數學興趣也會被扼殺。
因此有資深數學家說:「學生還沒有體會到數學的有趣和樂趣,就已經痛恨數學了。
」
我認為,家長們應該在意孩子們的眼睛在發亮嗎?孩子對社會、對生活、對各種食物會好奇嘛?孩子會充滿靈性嗎?國外有一項親子研究說,一個4歲的孩子一天可以問400多個問題。
孩子應該有很多很多的問題。
我們捫心自問,我們關心過孩子的問題嗎?我的孩子現在還有問題嗎?我的孩子還有時間想這些問題嗎?我有時間聽孩子的問題嗎?
一般來說,幼兒園和小學是早上8點到,下午5點左右放學,孩子在校的時間起碼有8個小時;如果再加上12個小時睡眠,24個小時裡只有4個小時的空餘時間,期間還要吃飯、洗澡等,屬於孩子的的自由時間就更少了。
很多孩子4點鐘放學以後,拿著個麵包、那個披薩匆匆忙忙趕往下一站......小學生更加辛苦,從輔導班回來後還有家庭作業。
幼小銜接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在學習方式上,知識要求上都有不同的點。
對於孩子而言,他是踏上了一個門檻,如何讓孩子自然過渡?如何讓孩子享受人生成長的樂趣,如何讓孩子敢於挑戰?這才是家長和教育者面臨的問題。
再次,我覺得有必要講一講一些培訓班,閱讀培訓一小時,兩小時不等,一節課一小時。
他們忽視了孩子的專注度,大腦能承受的集中的刺激是有限的。
過度的培訓講課時間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在各種培訓班以及成功學之類的講座以誤讀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觀念使得許多家庭盲目跟風,焦慮於孩子的未來而做出拔苗助長的決定,從而在愛的前提下讓孩子失去了應有的天性——玩,似乎玩就是不務正業,是失敗的苗頭,各種沉重的補習,輔導下孩子苦不堪言。
家長們總會拿出成功者案例來激勵孩子。
有一個4歲多的孩子對外婆說:「我真的好想死。
」外婆說:「我心裡很害怕,孩子整夜都睡不好」後來她告訴孩子,「外婆給你按摩,你閉著眼睛就可以睡著了。
」孩子的神經元是非常稚嫩的,父母離異,他的心中有很多的不安,又缺失愛。
很多事情的危害現在是看不到的,是隱性的,但帶來的傷害是不可逆轉的。
很多知識你現在不教,以後教並不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現在的速度也不是他一生的速度。
人生有很多個起點,幼兒園、小學、初中,知道大學都有很多很多的起點。
只要你不放棄,人生就永遠沒有終點,不存在錯過這個村就沒那個店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