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要自愈,遠離藥物和抗生素?到底哪些情況可以不藥而愈,哪些不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媽媽圈被炒得挺火的一個公眾號被封了。

這號有多火?可以說基本上媽媽看到了都會點進去,篇篇都是你心儀的爆款!

那麼這號是講什麼的呢?這個公眾號,宣稱自己遵循「達爾文醫學」,鼓吹孩子生病不需要吃藥。

每天都有大量的患兒和家長現身說法關於孩子「自愈「的文章,從理論結合實際,不得不承認小編自己作為一個媽媽看到標題都想點開看看,更別說孩子生病的時候,有了這種自愈的鼓勵和理論支撐,很多媽媽更是堅持在娃生病後不打針吃藥。

這個號真的是擊中了媽媽們內心深處的需求:是藥三分毒,能不給娃吃藥就一定不要吃!

自愈的觀點有它對的地方嗎?答案是:有的

比如寶寶發燒的原因有很多,感染、炎症、腫瘤或者免疫代謝都能引起發燒,但大多數發燒還是感染引起的,而感染中又以病毒感染最常見。

我們的孩子出現感冒發燒也多由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有一項權威調查說,目前世界上確實還沒有針對病毒的特效藥,所以病毒感染大多數還是靠自愈。

假期前,女兒所在的幼兒園班級很多孩子都生病,雖然都抽了血做了檢查,但血項指標都差不多,沒有明顯的傳染病指向,醫生說不準確是哪一種病毒,但共同的症狀就是反覆的高熱,女兒燒了五天,都在39℃上下,在微信的家長交流群中,發現有的孩子沒去醫院只是在家吃藥,有的孩子去輸液了,有的甚至肺炎住院,但大多數的病程都在一個星期,而且並沒有因為輸液等治療方式有明顯的好轉,由此判斷,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自愈神教」提倡,發燒是人體免疫系統抵禦疾病的必要手段,相當於一個增強抗體的過程,用藥反而會阻礙人體免疫系統的工作,加重病情,越是嚴重的疾病,越要自愈,打針吃藥只會透支寶寶的體力,讓孩子的身體越來越差。

What?越嚴重越要自愈?出問題了你負責嗎?

發燒確實不是病,它是一種症狀,但發燒本身是讓人感到很難受的,這個感受我們大人都體會過,當體溫超過38.5℃,合理的使用乙醯氨基酚或者布洛芬等這樣的退燒藥是安全的,美國兒科學會等權威機構也都建議孩子在發燒難受的時候用退燒藥。

理由很簡單,退燒藥可以讓我們不會那麼難受,孩子也是一樣,起碼能讓他有個好的休息或者睡眠,這也是有利於病情康復的。

要知道,41℃以上的超高熱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對存在心肺功能異常、貧血的孩子還可能導致呼吸循環衰竭。

減少對藥物的依賴,並不代表拒絕藥物,敵視藥物。

很多媽媽都不想用退燒藥,把退燒藥看得比猛獸還可怕,偏要孩子硬扛著,這是跳出了無知圈又跳進了偏執圈嗎?

如果寶寶感冒發燒了,但精神狀態良好,發病的時間不長,家長相對比較有經驗,還是可以暫且在家觀察的,但如果你們家的寶貝很小,家長手足無措,還是趕緊帶上孩子找專業的醫生查一查,明確診斷以免耽誤病情。

對孩子來說,抗生素真的是洪水猛獸嗎?

近幾年,家長們對於濫用抗生素的認識有了很大的進步,從飲食到用藥,從國內到國外,無不關注。

加上社會的正視和措施,用藥的謹慎度也在朝著好的趨勢發展。

不可否認,在孩子很小的那幾年,我也曾將抗生素打入十八層地獄,如何避開抗生素和輸液成了姐妹們永恆的話題,但經過孩子這幾年的成長、反思也發現,其他看似很少副作用的中成藥如果沒有對症,也是耽誤病情的,反而合理的使用了抗生素,孩子得到及時的治療,有效地治癒了疾病。

太多的家長從濫用抗生素的危害過後,轉而走向「自愈」能力的迷信中,瘋狂的推崇這種完全不藥而愈的抗病方式。

暫且是否耽誤孩子的病情不說,這樣不顧一切抵製藥物,追求「自愈」,我們難道要從一個極端跳進另一個極端嗎?

雖然抗生素不是萬能的,可它也不是洪水猛獸。

它的藥理和副作用,很多家長其實都存在著誤區,但你一定要知道:在專業的兒科醫生指導下,科學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是安全有效的。

萬事皆有度

萬事皆有度。

一味主張有病堅決不看,靠「自愈」硬挺的,或者有點感冒流鼻涕就馬上灌藥的,都並不可取。

無論是一開始的迷信抗生素,還是到現在的迷信自愈,都是無知的體現。

作為父母,與時俱進的學習和了解現代醫學知識才是最重要的,對我們的孩子才是最負責的。

如果孩子生病的時候,自己無法判斷應該怎麼辦,小編建議還是去醫院,諮詢專業的醫生,切忌病急亂投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