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7個壞習慣教出來的笨孩子,快來看看你中了幾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為了培養的智商情商,家長們可謂是絞盡腦汁,想了很多辦法,用了無數方法,但是,有些時候採取不當的教育方式反而會讓孩子在聰明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以下幾個寶寶的教育誤區,爸媽們千萬別再做了。

1、盲目早教

很多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贏在所謂的起跑線上,從孩子還沒出生就拚命學習各種育兒知識,做足了充分的準備,立志要科學育兒。

孩子出生後,嚴格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給予的育兒時間表來養育孩子。

什麼時候吃東西、什麼時候學爬、什麼時候學走,什麼時候上什麼興趣班,巴不得精確到天,分毫不差。

當然這種做法無可厚非,可是有些父母當孩子學得稍微慢一點就著急得不行,因為別人家的孩子都會了,而自己的孩子還不會,到最後對自己的教育理念都產生了懷疑。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書本上的理論有時候並不一定完全適合自己的孩子,如果總讓孩子嘗試他做不到的事,長此以往,孩子的挫折感會很強,總感覺自己什麼也做不好,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受到打擊。

2、家長攀比孩子

有個笑話是這樣說的:世上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第三種是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的。

這雖然是一個笑話,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不乏有些父母有這樣的想法。

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出人頭地,見到別人的孩子做到了什麼事情,就非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要做到。

這其實就是家長一種嚴重的攀比心理,孩子受家長攀比的影響,會扭曲正常的價值觀,當發現別人在哪方面比自己好的時候,輕者會讓孩子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重者會讓孩子產生嫉妒心理甚至讓孩子可能會以惡意競爭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3、吃得多才長得快

當前的家長普遍的認為,孩子正在長身體的時候,只有吃得多,身體才能長得快,所以有些操之過急的家長就會逼著孩子多吃,哪怕孩子已經吃飽了,也要讓孩子再往嘴裡塞幾口。

這種現象特別是爺爺奶奶帶孩子的尤為明顯。

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只要按時按量,注意營養搭配就可以了,並不是越多越好的。

孩子吃多了反而會造成,犯困,從而導致成績下降。

4、作息時間不規律

現在的父母,特別是很多80後,90後的父母習慣了夜生活,這種生活節奏在生了寶寶後仍然改不過來,從而讓寶寶經常隨著父母熬夜,而孩子長期睡眠不足除影響發育外,還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改變幼兒的情緒、胃口、精神狀態等,嚴重者甚至可誘發其他疾病。

而如果孩子睡眠得不到保證,將會極大的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即使再聰明的寶寶也會變笨。

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按時讓寶寶睡覺。

5、家長負面暗示

還記得有個笑話是這樣的:「爸爸,我是不是很笨啊?」,爸爸溫柔的摸摸孩子的頭說「傻孩子,你怎麼會笨呢?」這看起來來是一個笑話,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或多或少會在孩子或其它人面前說孩子「真笨」。

也許在父母的心理,並不是真的嫌棄孩子笨,也許是帶愛意的口頭禪,也有可能是在外人面前謙虛的表現。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能分清父母的意思嗎?如果父母經常這樣說的話,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真的很笨,什麼事也做不好。

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營造一個積極的、正面的成長環境,要克制自己的壞情緒和壞習慣,別讓自己的壞情緒給孩子帶來困擾。

6、家庭暴力

古語云「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代表了中國古代的一種教育理念,現在社會中,也有一些家長仍然遵循這種教育理念,對孩子的教育是不聽就打。

當然,老祖宗留下的這種教育理念流傳幾千年,本身並沒有錯,但是我們有些家長並沒有能正確的理解這種理念。

「棍棒底下出孝子」並不是提倡家庭暴力,它是父母教育孩子時,為使孩子糾正錯誤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教育手段,其目的是更好地讓孩子受教育,有教訓,所以要選對時機,找准部位,而不是把孩子往死里打;「棍棒底下出孝子」反對家長對孩子的一味溺愛,提倡用「文+武」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其實這更體現出了父母對孩子教育的理性。

7、家長做錯後從不向孩子道歉

我們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知道讓孩子知錯就改,可是我們有些父母在自己冤枉了孩子的時候,錯罵了孩子之後,卻礙於家長面子,給孩子道歉的話是怎麼也說不出口的。

可能家長認為向孩子道歉會破壞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以後就不好管教孩子了。

從家長言傳身教的理念中得出,家長做錯後向孩子道歉是在教孩子要勇於承認錯誤,承擔責任,孩子心理也會對父母向他道歉而感到父母切實的愛。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打死也不認錯的話,這就可能是家長的這種態度帶來的後果哦。

所以說,沒有天生的笨孩子,聰明的孩子是家長教育出來的,其關鍵之處在於家長如何去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棍棒式」教育 你認同嗎?

在中國,很多父母推崇「棍棒式」教育,認為打是親罵是愛,孩子「不打不成才」,但也有一部分家長不認同,此教育方式,認為所謂的「愛之深、責之切」,不過是父母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而已,打罵只會對孩子身心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