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了,父母的臉色就是孩子天空的顏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晚飯過後朋友在微信里跟我嘮叨:
「剛才我又對兒子發脾氣了,像個瘋婆子一樣對他大吼!其實就是些瑣碎小事,可我卻大動肝火,孩子眼裡滿是惶恐,我當時做了些什麼!」
我安慰她:「一會兒跟孩子好好解釋,只要下次你能控制好自己情緒就好啦!」
相信生活中也有不少媽媽像這樣,每次發完脾氣,就會有「我不是一個好媽媽」罪惡感,無限懊惱。
但是下一次孩子惹惱我們的時候,我們又毫不猶豫的沖孩子吼起來,如此陷入惡性循環。
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控制好我們自己的情緒呢?
激怒你的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
在心理學上,「踢貓效應」是這樣說的:一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
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
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
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泄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要知道孩子是我們整個家庭生物鏈中最弱小的那個,當我們因為工作或者生活中的各種事物而煩心的時候,眼前這搞不定的小孩就更容易觸碰到你的情緒開關。
之前積累的各種情緒全都噴涌而出,傾倒在這個對你來說最弱小又最安全的孩子身上。
把對未來的擔心投射到孩子身上
孩子的行為是不是很容易惹怒你?對孩子各種挑剔,覺得孩子處處都達不到你的要求?你是不是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擔憂?
很多父母把自己當年沒達成的願望,希望通過由孩子來彌補遺憾,進而自己會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的養育中。
孩子要是沒有做到,就會很失望很生氣,認為你的犧牲都白廢了,越是覺得自己的人生無望,你就怨恨那些讓你犧牲的人!
當自己覺得人生無望的時候,就會去放大孩子的錯誤,這就導致有時候,孩子只是一個小小失誤但是卻足以讓你倍感失望甚至怒火中燒。
管理好自己情緒,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只有保持內心的平穩的情緒,不被激惹到,你才能夠非常平靜的、客觀的去處理孩子的問題。
首先,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應該留出專屬於自己的時間,找到合適的減壓和發泄渠道。
可以是聽閱讀、運動,或者做其他感興趣的事,而不是除了工作和孩子之外完全不知道想去和該去干點啥。
西方人有一個說法:一個人出生兩次,第一次是作為嬰兒來到世界,第二次是通過戀愛和結婚,用愛的力量去療愈自己童年的創傷,然後通過愛的力量重新組建家庭。
很多人的思維方式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所以跟你配偶去分享你從小到大家庭生活,包括你的父母對你最有影響深刻的話語和行為,更有助於童年的療傷。
家庭關係中最重要的不是親子關係,而是夫妻關係,夫妻談心、適度傾訴是最能化解焦慮的方式。
如果把所有的煩躁在兩個成人之間解決,給負面情緒做一個阻斷,那麼我們的孩子就不會受傷!
有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
從來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做父母,愛需要不斷的練習,偶爾的情緒失控不可避免,那麼事後懊惱時一定記得對孩子說對不起,以及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