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培養孩子根據「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名言,到底對還是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中國傳統教育裡面有這麼些話:「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底下出高徒,不打不成才」等等。
我相信在中國教育中很多孩子在小時候都挨過不同程度的打罵。
有些家長就認為,孩子不聽話就要靠打罵來教育,不然根本不會聽。
其實美國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與從來沒有挨打的孩子相比,沒有挨過打的孩子上學成績更好,生活態度更樂觀向上。
一直以來都在強調,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是國家發展的希望。
那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應該要與時俱進。
對於「棍棒底下出孝子」這種方式,我們該反思了。
打罵不是目的,也不是唯一手段。
面對孩子的問題家長們更應該做到的是引導。
第一、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
在面對孩子錯誤的時候,父母不要一開始不了解清楚開始就打罵。
要先冷靜下來,了解孩子犯錯的來龍去脈。
多點耐心傾聽孩子在講什麼。
當父母聽進去孩子的想法,就會想辦法幫孩子來解決孩子的問題,這樣父母的情緒得到了緩解,孩子也會釋放他不滿的情緒。
你會發現,這比打罵來教育孩子更有效。
第二、跟孩子成為朋友,建立平等關係
在生活中,很多家長沒辦法放棄自己父母的威嚴身份,總認為要有威嚴孩子才會怕,這樣教育孩子才會更有威信,孩子才會認真聽。
對此教育專家曾給過這樣的建議:父母對孩子要放下身段,最好能成為孩子的好朋友,這樣孩子才會更相信你更依賴你。
很多事情才會更願意說給你聽。
如果一味的用命令式的口氣和孩子說話,那麼孩子會慢慢的疏遠你。
而且父母還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一些看法,想法,正確時並表示出認可。
第三、多與孩子溝通,多多了解孩子
多與孩子溝通並不是建立在孩子犯錯時才去溝通。
在平時父母也要多抽出時間來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最近的狀態。
與孩子的老師溝通等等。
對孩子在家裡還學校做一個全面的把握了解,這樣在孩子犯錯時也會更清楚應該怎麼去引導孩子教育孩子。
第四、父母不要將自己的期望給孩子
很多父母經常會拿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很多時候這些標準連父母都做不到。
孩子年紀小,又好動,父母在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也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
不要一味的拿為了孩子好而去放大對孩子的要求,這樣孩子承擔在父母的期望下壓力會越來越大。
第五、父母在憤怒的情況下不要管教孩子
在孩子犯錯時,父母暴怒的情況下,切記不要管教孩子。
父母在暴怒的情況下是沒辦法用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的。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要離開現場,等平靜下來後再和孩子好好談心。
了解孩子的情況,對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
第六、學會與孩子打商量,給孩子做選擇題
做父母的不能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要學會與孩子商量,給孩子來做選擇。
比如說暑假興趣班想學什麼,孩子每天想穿什麼衣服等等,這些都可以與孩子商量,讓孩子來決定。
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比較尊重他,孩子積極性也會更大。
怕「熊孩子」更怕「熊爸媽」
4名「00」後男孩,父母要求嚴厲,經常會打罵他們,一點都不自由。相似的境遇,讓他們有了共同語言,抱著出去透透氣、週遊世界、逃避父母的想法,他們商量一起離家出走,出去闖蕩一番,第一站就是去廣州。幸...
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嗎?你還在用打罵的形式教育孩子嗎?
常言道,「棍棒底下出孝子「在我國古代也確實用這種方法教育出了一些所謂的「孝子」當今社會也出現了一些」虎媽虎爸「,他們都以打孩子來教育孩子,他們都覺得孩子不打不成材,但是打孩子就真的能教育好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