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件事,我再也不打孩子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母親這個角色上,我還是一個小學生。

當孩子們開始慢慢長大,才越來越意識到,「媽媽」兩個字僅僅靠我以前累積的所有知識和經驗還遠遠不能勝任的。

一個「小學生程度」的媽媽,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總是犯各種各樣的錯誤,「打孩子」是我犯錯的其中一項。

(當然,如果本身沒有犯錯同樣錯誤,那是幸福的父母;或者認為打孩子是必要的管教手段,打孩子是父母應有的權利的家長,只是理念不一)

背景

姐弟倆PK,挨打的幾率更高的是姐姐,並不是重男輕女所致(相反我覺得自己有點重女輕男^_^)。

小時候找鄉下先生給姐姐批八字,說是6歲後才行大運,6歲前是常說的時運低。

怎麼去理解呢?對我來說最深刻體會就是,白天帶出去陌生地方玩都特別容易受驚嚇,更別提晚上了,哪怕帶下樓去逛逛公園或者小賣鋪什麼的都會不安寧, 如果去了類似醫院的地方回來更甚,半夜12點到2點之間總是莫名奇妙的驚醒和竭斯底里的哭鬧,她只顧近乎癲狂的大哭,哄也不是,罵也不是,無法想像不可理喻,常常一鬧就是連續幾晚。

迷信神乎點說,就是特別容易沾上不乾淨的東西。

試想想,常常半夜熟睡以後被莫名的哭醒,那一瞬間本身已飽含怨氣,不爽, 折騰一番後哄也不是,親也不是,抱也不是,背也不是,折騰1-2個小時,最後我無法控制自己只剩下打和罵了。

每每這個時候,練爸爸和我媽對我充滿了各種嫌棄,剩下就是我媽背著姐姐,不厭其煩地哄著,直到她情緒慢慢安定下來……鬧騰的夜晚終於過去了。

類似的情況出現很多次,經驗豐富起來,去了新的地方玩晚上12點左右姐姐突然坐起來哭鬧,後來向鄉下的老人討了一個迷信的小偏方去化解,現在好多了。

我還是會因姐弟倆的或這或那常常控制不住自己,還是會有打罵姐弟倆的情況,可能是輕輕打打小手,重的可能「屁股狠狠開花」。

說也奇怪,我已經記不住因什麼事情生氣而打姐弟倆,但因打了倆姐弟這件事卻一直惦記在心裡難以忘懷。

然後,並不是沒有然後了。

控制不住會打,打完之後悔恨內疚,又控制不住打,又悔恨內疚,就像進入死胡同一樣陷入了惡性循環。

於是,我無法再接受這樣一個我。

追本溯源

我不斷求助,尋求解決辦法。

問同事,問朋友,問其他父母,問問他們是否會打孩子?有的說,打,有的說,不打。

不打的,我問問他們是如何做到的?看看能否吸取到經驗。

我不斷思考,想想這背後的困惑。

打孩子就一定不對嗎?不一定。

狼爸蕭氏把3個孩子打進北大也肯定有其可取之處的。

真的是打是親罵是愛嗎?那為什麼打孩子令我更痛苦而不是釋放?我不斷問自己,難道我就只有這樣的教育方法了嗎?難道我愛孩子只能用這樣的方式了嗎?既然有父母連打甚至罵都不捨得對孩子的話,那為什麼我做不到呢?我不夠愛孩子?

我開始反思,原生家庭與現在的關係。

揚起手的瞬間是那樣自然而言,好像理所當然被潛意識指導了一般。

大家常常說原生家庭,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開始對我現在行為的背後抽絲剝繭。

小時候的我特別調皮,常常帶著弟弟到池塘邊、溪邊等危險的地方玩,姐姐沒好好保護弟弟,總惹爸媽生氣。

腦里還記得因為帶弟弟到旁邊的青禾塘玩被爸媽發現了拿棍子追趕的畫面,估計那次沒真打,要不然怎麼沒記住,但確實記住了不能帶弟弟到塘邊這些危險的地方玩這件事。

我們家一直養蠶,所以灶堂總是堆著滿滿的桑枝,一根一根細長的小棍子,打起來可痛了。

雖然忘了因什麼事,但記得很清楚小學那次被爸爸用桑枝打得都嚷著要離家出走,不認爸了,可見打得不輕。

現在跟爸媽回憶這些事,爸爸總是開玩笑說沒打過我們姐弟倆,媽媽只是笑笑,我又想起了那次弟弟特調皮,惹媽媽氣得不行,媽媽打了弟弟後,關上門拿著條毛巾擦眼淚,那一刻我懂得了媽媽心中的痛和苦,直到今天,還能品味到。

可能爸媽或者弟弟都不一定記得這些事了,但卻始料未及的還影響著已為人母的我。

在農村,孩子調皮或者不聽話被父母打是很正常的,現在偶爾回鄉下還會碰著隔壁嬸子打他們家孩子,脫了衣服來打 ,打得可狠,姐弟倆看著鄰居小玩伴被打的畫面可能會慶幸又或者是其他體味,最起碼能感覺不同父母之間的差異。

解決方法

用打孩子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它是普遍事實存在的,無法定論對與錯,不同的父母教育理念支撐的結果體現而已。

對我來說,我更願意把它歸結為我的情緒管控能力還沒到家,歸結為我對育兒這件事對媽媽這個角色還知之甚淺,需要持續修煉。

2015年12月28日我對女兒說「對不起,是媽媽不好媽媽以後再也不打你了,我們拉鉤」就這樣,大家都記住了這個承諾並且去做了。

半年多過去了,我也再沒有打過姐弟倆了,哪怕只是輕輕的打打手心也沒再出現了。

也慢慢地影響了孩子爸,現在夫妻倆步伐越來越一致了。

有時候對姐弟倆生氣的時候,試探性的說「等一下打你們哦」,姐姐總是貼心小棉襖:「媽媽,你說過不打我們的哦,你說話不算數嗎?」因為這個承諾,大家都珍視。

所以,我現在生氣也少了,試著想像一下,姐弟倆總是適時的說」媽媽,你怎麼這麼大聲對我說話的?」、「媽媽,大人怎麼兇巴巴的?」、「媽媽,生氣的樣子一點都不美」,氣也氣不起來了。

不打不罵不氣其實也能教育孩子,但得試過之後才知道。

教育方式、教育技巧、教育名家千千萬萬;育兒寶典、精華妙倫屢見不鮮,好學父母多不勝數,而每個家庭面臨的教育問題都牽扯千絲萬縷,其實所有問題的解決歸結起來都大體類同:關注和意識到問題內心接受和承認問題挖掘問題的背後(子女行為的因果,父母行為的因果,童年除了回憶還有什麼?原生家庭能給你帶來什麼轉化?)尋求解決辦法(自己當年是怎麼過來的?感受是什麼?別人的孩子是怎麼過來的?別人的父母是怎麼過來的?)採取行動,說得再多想得更深入都不如去做。

(為什麼而做?)

從此不再打孩子,沒有高大上的秘笈,只因我對孩子做了1個承諾:「對不起,是媽媽不好,媽媽以後再也不打你了,我們拉鉤」。

對孩子作出我們的承諾其實是最後絕招了吧,只要父母珍視自己的承諾,希望我們的孩子知行合一,言出必行,行而有果,希望我們的孩子做個信守承諾的人,那自然而言能做到,你認同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麼讓孩子更優秀

大清早的被人吵醒是什麼體驗大概是想罵人經常大清早被吵醒是體驗忍無可忍如果你大清早的經常被同一個鄰居吵醒,那麼你會得到一個全新體驗忍無可忍,重新再忍人家就是說話嗓門大點,早上7.8點在院子說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