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的秘密39:父母如何傾聽,孩子才會「悄悄地告訴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父母知了

幼升小專欄第39篇,照慣例先分享一些家長朋友的留言,這個專欄也是大家的交流平台:

  • 其實我也不知道旅行到底對孩子哪有用,因為咱們不是孩子是視野,不知道他感受到什麼了,但是每次出門回來,孩子語言都會有個大飛躍。

  • 前幾天帶倆娃去了趟雲南,這是帶娃第一次遠行。

    大娃四歲半,二娃一歲半,很累,但是回來上幼兒園就覺得娃有收穫,老師組織假期趣聞分享,娃說得頭頭是道,聲音大,底氣足。

    以前讓他發言聲音小到都聽不清說的是什麼。

    二娃的收穫是認識了大象,並能清晰的說出大象這個詞,娃說話晚,這是第一個她會說的不是疊字的詞,回來後,不論是哪種形式出現的大象她都指著說。

    確實,再小的孩子都有收穫的。

  • 讓孩子不沉迷手機遊戲要多簡單有多簡單,家長不玩,手機別下載遊戲,陪伴孩子就用心陪伴,不是甩給他一個手機就叫陪伴,孩子有豐富的玩樂就不會老惦記手機唄
  • 有時候我們感覺痛苦的是聽不懂孩子的話,他媽媽脾氣又急,一句話聽不懂就可能要罵他了,因此孩子和我們好像也沒有很多話要交流,比較冷淡,這會不會有什麼問題,看著孩子這麼小就沉默我們有點擔心。

最後一條留言作為今日專欄的話題:你真的了解孩子麼,父母如何傾聽孩子真實的心聲?

這個問題為什麼迫切,因為三個星期之後孩子就要進入一年級了,他會面對許多陌生的環境,體驗全新的制度,結識更多朋友,也會遇到一些困惑和危機,他會有許多話要和父母交流,如果這種溝通並不順利,父母沒有很好的傾聽技巧,忽略了孩子非常重要的一些信息,也許就會留下隱患。

其實,孩子的父母這一代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事不愛跟長輩和老師說,更願意跟同學,好友,年紀相差不大的兄弟姐妹等人傾訴。

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因為在當時的家教理念之下,長輩一貫是嚴厲而不可親近,通常都是以一個批判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傾訴,孩子會形成一種畏懼心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阻隔交流的心理障礙,直到自己做了父母,也會不知不覺延續這樣的原生家庭烙印,將隔絕進行到底。

好,傾聽孩子的重要性就講這麼多,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但光知道重要,卻不懂如何去做往往流於形式,這也是許多父母留言中講得比較多的一個方面,「如何去提升父母的傾聽效率?」這或許更務實,屬於操作層面的方法。

那就繼續往下讀:

1、精準理解孩子表述背後的信息

許多時候,孩子的語言表達並不會非常清晰、完整,很可能僅僅是一個短語,或者一個表情,例如疑惑、痛苦、喜悅等等,這時候需要父母善於理解,和孩子有默契,非常及時精準的捕捉到孩子表述背後的信息。

把這些信息給你的印象迅速組織成有效的語言,及時反饋給孩子。

父母要及時引導孩子將不開心的情緒發泄出來,憋在心裡不是最佳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告訴自己一個秘密,比如今天不開心的事情,大聲的說出來,然後將這件事情扔到遠遠的。

最近的一個熱搜網紅「殺魚弟」喝農藥的新聞,披露出來的信息就是這孩子的父親本身不善於傾聽,對孩子暴力,導致悲劇發生,幸好搶救及時,已經脫離危險。

2、傾聽孩子的時候,必須保持中立的語調、同理感受他的感受

有的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時,孩子剛一開頭說起來,就立刻下結論,給出判斷,而且往往是認定孩子是錯誤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關閉和你交流的通道。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把關注點放在對方身上,不要急於表達自己的判斷觀點,通過肢體語言和專注的態度來表達對孩子的在意和關切,往往可以讓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困境。

例如「能理解你現在的感覺,……」

「我記得小時候和你一樣玩過這個遊戲,可我是這樣玩的,你試過麼?」

「這種感受確實很奇妙,你能說出來真的太棒了!」

3、耐心的傾聽孩子訴說

這裡著重是「耐心」二字,真正做到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聽一兩句可以,孩子話一多,有的父母就開始煩了,遇到孩子和自己想法不一致的情況,就會吼,所以,耐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口,一旦父母擁有了真正的耐心,和孩子的溝通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了。

當孩子嘰里咕嚕向父母傾訴的時候,作為父母是應該感到開心的,因為說明孩子是信任自己的,而我們不能夠辜負這份信任,當孩子在傾訴的時候父母要做好一名好聽眾,不要表露出任何不耐煩的情緒,因為孩子能夠很敏感的感受到父母心不在焉或是其他等等。

兒子直到現在依然和我們保持了熱線的聯繫,任何問題都會第一時間和我們交流,我們一般也會保持傾聽狀態,等他講述完,如果他需要意見,我們會真誠的給出想法,供他做決定。

4、對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

幼升小階段的孩子都是單純的,還不太懂得掩飾情緒,這倒不是說掩飾情緒絕對不好,隨著心智的成熟,孩子們會更加恰當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其中也包括掩飾。

而在幼升小階段的孩子顯然是單純的,父母只要細心的觀察就能夠從他們的面部表情,動作等方面都可以了解其內心情緒的變化。

當孩子跟父母傾訴的時候,父母要對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這樣子孩子是會感覺很安慰的。

常用的句式「你剛剛說的很詳細,你是打算……,我們支持你!」

「我聽明白了,你已經說清楚了這件事,你覺得下一步該怎麼做呢?」

之後,再給孩子遇到的困惑進行解答,孩子會更加認同,因為父母先認可了他的想法,這樣就會事半功倍。

5、幫助孩子分析自己的情緒是好還是壞

父母平時要積累對孩子的觀察記錄,對於孩子做成功的一些事情應該給予表揚,給出非常具體的時間地點,具體的事件,這樣就會使孩子獲得真正的自信心,這要比單一的誇獎「你真棒!」「你真厲害!」要有效得多,因為具體的事請孩子是有體驗的,她會得到真實的情緒感悟。

同時,對於失敗的情感給予一定的同情和理解,使得孩子從你的態度中獲得鼓勵和信心,也能經受挫折的訓練,請注意,在這裡失敗的體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情緒體驗,成功與失敗的深刻體驗會讓孩子擁有一個積極的情感體系。

如果一個孩子在幼升小階段沒有經歷失敗的體驗,那無疑是不完整的,他會變得敏感而多疑,承受能力很脆弱,父母要及時在交流中感悟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幫助孩子分析情緒的價值。

為什麼經常參加比賽的孩子心態會比一般孩子要好,因為他會交替體驗成功與失敗,會自我分析,自我調節。

6、對孩子的世界知根知底

這兩天,關於河南某地高考答題卡的事鬧得沸沸揚揚,等到那兩張作文答題卡截圖公開之後,稍有常識的人都會明白這件事最終又會是一個新的坑爹案例,這四個孩子說謊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明顯,具體等最後的官方結論吧。

這給了許多年輕的父母一個警醒,一定要對自己的孩子真正了解,不能等到類似不可收拾的情況出現之後,才想著千方百計去了解孩子的真實的情況,已經延誤了。

很多父母自以為比誰都了解孩子的情況,其實未必。

合格的好父母從來不會先入為主決定孩子的喜好,而是會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細節,做到心裡有數。

尤其是幼升小之後,孩子開始有了學業分數記錄,如果父母一開始就給了孩子高分壓力,一旦他達不到目標就責罰或者暴力,那麼,他就會選擇用說謊或者掩蓋的方式來敷衍你,你就無法從一開始知道孩子的真實情況。

合適的溝通方式是「爸爸媽媽覺得你這次很不錯,在計算方面進步很大,你能信任我們,更高興,爸爸媽媽和你約定一點,無論什麼樣的分數,都要如實的帶回來,我們都接納的,放心!」兒子在各個學習階段也有學業成績的起伏,但他始終誠實的和我們聊,這一點和當初的約定分不開。

父母的善於傾聽,會讓孩子能夠養成傾訴的習慣,同時要注意多與孩子進行一些互動,到了更大一些,可以嘗試文字的交流,會給孩子帶來更深刻的體驗。

父母與孩子保持一個親密,信任的親子關係,唯有如此,才可以讓孩子真正願意跟父母傾訴。

原創不易,若覺得有收穫,可以自由打賞,也可轉發給需要的朋友,或者把您遇到的困惑留言給我。

也可關注公號「陳老師家長匯」,或在喜馬拉雅FM平台搜索「北緯32度半」,給您最合適的育兒方法音頻指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聽話」的父母,親子關係最差

央視曾推出的一部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鏡子》片中都是一些讓父母頭疼的「問題孩子」在《鏡子》里家長與孩子之間各種問題被毫無遮掩地展示出來其中交流的缺失、溝通的無效是片中幾個家庭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