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如何訓練孩子的語言與交際能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擊上方「公眾號」 可以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生理功能。

孩子的語言發育需家長不厭其煩地示範。

從出生開始,就要有語言的刺激,比如:現在給寶寶洗澡;給寶寶換尿布等。

只是餵飯時家長不要說話。

反覆語言和動作的結合,使孩子逐漸產生語言和實物或動作的聯繫。

從小引導孩子動作和語言不可分割。

父母嘴勤,孩子今後說話能力就強。

要想孩子的語言能力發育得好,爸爸媽媽要多示範、多說。

慢慢地,孩子也會學著用他的語言來表達感情。

有的爸爸媽媽讓孩子看電視學說話,其實那樣做不僅不能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反而會影響到他的語言表達。

因為語言是要互相交流的,電視無法做到這些。

你和孩子交流時,他實際上接收到的並不僅是你說出的那些話,還有你的表情、你聲音的高低、你的語言,以及你說話的場合等,這些方面綜合在一起,慢慢地就能讓孩子對語言以及語言環境、說話的表情等有一個立體的理解。

鼓勵孩子說話非常重要,因為說話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

不怕孩子反應慢點,這只是開始。

在家一定鼓勵孩子多說話。

在孩子學說話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要著急,也不要笑話孩子。

切忌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

要做到與人多交流,首先父母要儘可能多陪孩子玩,包括遊戲、讀書等。

不一定每次都是到人多的地方。

現在家長替嬰幼兒說話的機會太多。

因為家長能完全理解孩子的表情、手勢,孩子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家長立刻滿足所有需求,造成嬰幼兒說話機會減少,甚至不用說話即可滿足需求。

孩子的說話能力必須在兩歲半之前完全建立,否則以後發音會出現問題。

一位5歲兒童前來體檢,就因家長過度照顧,導致開始說話晚,至今發音仍渾濁。

對人類來說,社交極為重要。

社交能力的培養需要家長做表率。

如果家長平時不愛與周圍人打招呼,孩子就不願與其他小朋友玩。

家長平時待人接物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社交能力的發育。

孩子是我們自身的鏡子,孩子的缺點往往是我們成人「不足」的體現,每位家長應該與寶寶一同成長。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可以從寶寶很小的時候開始。

比如,別人來看他時,要告訴他:「叔叔阿姨來看你了,摸一摸叔叔阿姨。

」家裡來了客人,爸爸媽媽除了熱情接待,別忘了把孩子也介紹給客人,抱著寶寶和客人聊天。

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不用接觸這些,家裡來人了就把他帶到別的屋子裡,這樣他就無法學會與人交往。

爸爸媽媽還要告訴寶寶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是不好的,以及怎樣和別人分享、合作,怎樣向別人道歉,幫助別人等。

另外,還有的孩子願意與大人玩,不願意與同齡孩子玩。

孩子不但需要與大人交流,更應學會與同齡孩子交流。

孩子不願與同齡孩子玩,很多時候與大人有關。

可能因為和同齡孩子玩時受過小挫折——玩具被別的孩子搶過,被推倒過等。

遇到孩子受「欺負」時,家長雖心疼,也應帶著孩子來到「欺負者」面前,教孩子們如何交朋友——如何拉手,如何擁抱等。

這樣既解除了自己孩子的恐懼,也教會「欺負者」如何與別人交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