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養一個臉皮厚的,沒心沒肺的小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懂事的孩子快樂嗎?

知乎上有將近4000個答案,點讚最多的前10個都給出了一個共同的答案:「不快樂」。

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談到了她的困惑:

朋友有一個典型的別人家的「乖寶寶」,但是,前幾天幼兒園老師找她交流,認為孩子認知、動手、規則性都遠超同齡寶寶,只是似乎太理性了,「心裡少了些喜不喜歡,更多的是應不應該和可不可以。

老師的一席話對朋友的觸動很大,孩子好像是從沒有表現出屬於她這個年紀的孩童的特質,從沒有哭鬧著要什麼玩具,也沒有任性的要求爸爸媽媽必須要做什麼,等別說什麼撒潑打滾之類的了。

「孩子實在是太懂事,我現在真的好想她變得臉皮厚點、沒心沒肺點~」朋友如是說。

了解之後才知道,朋友之前一直在外地工作,孩子從小就留在老家由爺爺奶奶照看。

孩子小時候想和她視頻,她在開會;

孩子想讓她給講故事,她做不到;

孩子感冒了,發燒了,想讓媽媽親親抱抱,她也沒辦法,只能一遍一遍的安慰孩子要「懂事一點」、「堅強一點」,結果孩子變得越來越懂事,越來越乖巧。

即使回到爸爸媽媽身邊之後,也一直牢記這要「懂事一點」,不要提什麼過分的要求。

《奇葩說》中有一期是討論「沒錢要不要生孩子」,談及「懂事」,肖驍的一段話令人啼笑皆非:

「你們別覺得懂事是一個褒義詞,人為什麼懂事?是因為環境所迫,沒有別的選擇,他必須懂事。

他最好不向我提任何能力範圍以外的要求,他懂事!所以呢,別人家三口是和和美美幸福美滿的一家子,而我們家是無比懂事的一家子。

過於懂事的孩子,則自己掐滅了情緒流動的渠道,將不公平對待理解成「我不配」、「我只能」。

看起來懂事的孩子,他們只是把委屈和難過埋了起來,理解成「是我不夠好」,表面接受和乖巧,內心更多是憤怒和恐懼。

懂事是他們的保護自己的面具,討好別人的工具,他們寧願犧牲自己的利益,也要讓別人開心,不然就會愧疚不安。

有一個朋友,每次在談論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會肯定的告訴我們「不會。

真的,真的不會。

朋友單親,小時候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爸爸又是一個很傳統的人,堅信「懂事才能省心」。

所以,朋友一直到高中,都沒有穿過裙子,因為爸爸不喜歡;

從小到大沒有留過長發,因為爸爸不會打理。

所以,經常會被人認為是男孩子。

「我從小到大從來都沒有過玩具,因為爸爸總是將我們家窮掛在嘴邊。

所有人都知道她爸爸有一個懂事的女兒。

不會哭鬧著要糖,不會無理取鬧,不會纏著大人,沒事的時候會一個人看書,安安靜靜的。

但只有朋友自己知道,她多麼羨慕那些對著父母撒嬌,吵著鬧著要買漂亮裙子的人。

「做一個懂事的孩子,真的很累。

作家劉繼榮在一篇文章里寫過,自己的女兒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斟酌再三,說了一件愈發讓她尷尬的事:女兒這些天用餐控制不住食量,常常吃到胃痛還要求添飯。

旁邊有位家長擦肩而過,好奇地回過頭,望望女兒,臉上的表情似笑非笑。

我在老師面前兀自強撐著微笑,心裡卻暴躁得想找誰大吵一架。

最後才了解到實情:孩子拚命吃那麼多飯,不是傻,也不是貪吃,是因為她覺得媽媽工作很辛苦,她要吃得飽飽的就不會老是生病,會快快長高長聰明,會給媽媽做飯,幫媽媽拖地,媽媽就不會再煩了。

得知了真相的她瞬間落淚,這麼懂事的孩子,卻一直被自己嫌棄太傻太笨太貪吃。

很多家長常常抱怨老天,你到底給了我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很多孩子,默默地為父母著想,但是小小的年紀無法表達。

他們小心翼翼地觀察著周圍的世界,生怕給其他人造成一點麻煩。

懂事的孩子,就算是受了委屈,也不會言語。

一個幾歲的孩子,本應該在父母面前撒嬌任性,纏著媽媽說睡前故事,開心大笑,不開心大哭才對。

孩子本該就是調皮的、搗蛋的,幹嘛要讓他們太懂事呢?

大人的苦和憂真的沒必要太多告知孩子,讓原本稚嫩柔弱的肩硬生生地扛起超過他們心理年齡的愁。

心理學家武志紅也曾說,「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

不要再讓孩子被「懂事」這兩個字捆綁,不要再讓他因為這兩個字而負重前行。

從今天開始,請允許孩子犯錯,允許孩子調皮,允許孩子偶爾發脾氣和不講理,允許他做個快樂的自己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