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皰疹性咽峽炎比手足口病還厲害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最近寶媽們都被朋友圈關於「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生怕寶寶也中招!
手足口病(HFMD)和皰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都是7歲以下兒童中最常見的一種典型輕度但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感染,確實令人害怕!
這兩種疾病有共同點,也有區別,下面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 病 原 體 】
手足口病:
由腸道病毒引起,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A16、腸病毒71型引起。
特別是腸病毒71型引致的手足口病備受關注,是因為它更有可能引致嚴重的併發症,如病毒性腦膜炎、腦炎等。
皰疹性咽峽炎:
也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主要是柯薩奇A組病毒。
【 傳 播 途 徑 】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基本一樣,都是通過咳嗽或打噴嚏噴出的呼吸道液體從人與人之間傳播,還有個重要的傳播途徑是「糞—口」傳播,當孩子的手接觸到了感染的大便,手再接觸到嘴巴時,就傳播了這種病毒。
所以這些疾病在兒童密集處尤為常見,因為兒童之間接觸和「分享」細菌的頻率較高,特別是在換尿布或上廁所後沒有及時洗手。
【 潛 伏 期 】
手足口病: 3-7天
皰疹性咽峽炎: 3-6天
說法不一,兩者其實差不多,在此期間,孩子會傳播病毒,但沒有任何生病跡象。
【 症 狀 對 比 】
手足口病:
- 病發初期通常會出現發燒、食欲不振、疲倦和喉嚨痛;
- 發燒1-2天後,口腔會出現疼痛的水皰,這些水皰一開始是細小的紅點,然後會形成潰瘍;
- 潰瘍通常位於舌頭、牙肉以及口腔的兩腮內側。
手掌、腳掌,甚至臀部或生殖器也會出現紅疹; - 手足口病的孩子也可能沒有任何病徵,或只出現皮疹或口腔潰瘍等。
皰疹性咽峽炎:
- 突然的高燒,伴有咽紅、食欲不振的情況;
- 喉嚨或口腔中出現細小而疼痛的水皰,包括面頰,舌頭和牙齦也可能有;
- 這些小泡會很快爆開形成潰瘍,這些潰瘍非常小,寬度只有約2-4毫米,會非常疼痛,導致孩子吞咽困難而拒絕飲食。
【 治 療 方 法 】
手足口病:
- 大部份病症輕微的患者會在7-10天內自愈;
- 目前並沒有藥物治療手足口病,沒有證據證明抗病毒藥物、中成藥、抗生素對治癒此病有效果,反而可能延長病程,加重病情。
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長的用心照顧和陪伴。
皰疹性咽峽炎:
-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大部分孩子會在一個星期內自愈;
- 同手足口病,目前也沒有針對性的特效藥,同樣不建議使用抗病毒藥物、中成藥和抗生素。
面對寶寶得此病,父母可以做什麼?
1、保持水分
- 儘可能地保證寶寶水分充足,可以給寶寶喝電解質水來避免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的問題;
- 冰棍、冰激凌和其他冷凍食品也可以補充液體,同時也有助於緩解疼痛,前提是寶寶的腸胃功能比較好。
2、幫助退燒和緩解疼痛
- 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藥物可以幫助寶寶退燒、止痛;
- 針對口腔的潰瘍,可以適當使用保護和促進潰瘍癒合的藥物;
- 為避免把病毒傳染給別人,得了病的孩子應該避免上學或去人群密集處。
3、給寶寶容易吞咽的食物
不要給寶寶鹹味、酸味、或辛辣的食物,避免刺激到口腔潰瘍,可以給寶寶食用易吞咽和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牛奶、嬰兒米粉、嬰兒果泥、酸奶、布丁等,飯後要漱口。
如何預防這種疾病?
雖然沒辦法完全防止寶寶得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但是可以通過預防措施來降低風險:
1、勤洗手,尤其是在進食前、如廁後;
2、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掩蓋口鼻,將污染的紙巾扔進有蓋的垃圾箱裡,並徹底洗凈雙手;
3、經常清潔和消毒家具、玩具和共用物品;
4、在病毒高發期間,應該避免去學校、兒童樂園等孩童密集區;
5、避免與病毒攜帶者親密接觸,如親吻和擁抱。
6、避免與病毒攜帶者分享餐具和玩具……
出現以下情況,請見快就醫!
- 出現脫水症狀,如超過6小時沒有尿、眼球凹陷、精神萎靡等;
- 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無法緩解疼痛;
- 口腔潰瘍持續10天以上;
- 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的情況;
- 出現頭痛、嘔吐、行為異常等情況……
歡迎關注新生兒健康頭條號,
和我一起科學育兒,
一起成為更好的媽媽!
「皰疹性咽頰炎」爆發,不要跟手足口混為一談!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孩子都生病發燒了,幼兒園請假一個接著一個。而大多數孩子即便在家休養,吃飯也沒什麼胃口。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是「表兄弟」,病毒有交叉,但兩者並不完全等同。同時,該病以「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