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孩子心理教育的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今我國越來越多的單親孩子,這些單親孩子由於父母的離異,常常會出現幾大心理問題,例如:自閉、缺乏信心、脆弱、焦慮,下面就為您來一一介紹。

自閉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橫禍」,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因而他們遭受的打擊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們還不具備自我調整心理的能力,一時還難以面對家庭破損的嚴酷現實,因而會感到無所適從、悶悶不樂。

孩子也懂得比較,他們會拿自己的現在與過去比,感到自己處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與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別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變得膽怯,缺乏自信,缺乏進取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而且因為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這些孩子由於被父母所疏遠而產生抑鬱,不願與人接觸,對周圍的人常有戒備、厭煩的心理表現出神經過敏的症狀。

他們總懷疑別人會在背後議論自己家庭的缺損和父母的離異,認為別人都瞧不起自己,不願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閉,不願外出活動,不願與人打交道,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徵。

缺乏信心、脆弱

單 親寶寶由於家庭不健全往往會產生自卑心理,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低。

同時,由於承受了家庭變故的原因,表面上可能表現得堅強,但內心大多比較脆 弱,常感到自己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似乎處處不如別人,不能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和長處,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遭到別人的諷刺、嘲笑時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漸 漸地,寶寶會因自卑而不善交際、膽小怕事、憂鬱冷漠,有的則將自卑心理轉化為攻擊性行為,希望能在與別人的打鬥中找回自信,找到優越感,尋求一種心理上的 平衡。

焦慮

對 人焦慮是調查與他人接觸時,對困難和失敗的預感程度的指標。

單親家庭子女在他們父母親離婚的過程中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攻擊,學習到的是討價還價、相 互敵視,因此,他們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缺乏信心,他們的監護人由於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緒失調,極易把這種情緒帶到與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弔膽中,要 花大量的時間來應付家庭破碎後的家庭關係,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感到焦慮,缺乏安全感。

所以,他們在眾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結交夥伴時總怕別人說自己的壞話,被人說了什麼總是不開心,在對人關係上具有退縮、焦慮的特點。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

更新家長和孩子的觀念

首 先家長的觀念要更新,千百年以來,社會的基本單位是由家庭組成的,一個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組成,父母共同養育子女,為家庭延續血脈,為人類繁衍後代。

可是也 有的家庭是由父母中的一方和孩子組成。

只要經濟條件許可,自己能單獨撫養孩子的父母可以選擇不再結婚,孩子能認可這種家庭存在的方式,在自己的成長過程 中,身體和心理都能健康的發展,能正確的對待社會、朋友,親人。

總比父母雖然沒離婚,但卻常常吵架,使孩子心理總有不安全和煩躁的感覺好。

持續關注孩子的心理教育問題

作 為單親孩子的監護人,要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負責,不止要給孩子提供足夠的食物和衣服,還要讓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

哈佛女孩劉亦婷、作家遲莉的孩子都是 單親的孩子,她們的成功給了我們警示:要持續的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

從出生到長大,不論碰到什麼事情,都要始終如一的對待孩子,尤其是心理,不能「放空」 孩子,想起來管一下,忙起來就把孩子忘了。

自強不息給人以朝氣蓬勃的信念

監護人一方必須表現出自強不息的狀態,證明我能支撐這個家,給孩子以安全感。

從不說父親(母親)的壞話,否則孩子會懷疑幸福的可能性。

這樣,一個家給人以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的信息,使家裡充滿陽光。

跟老師溝通、配合,共同提高

學生得到周圍環境的肯定,才能樹立自信,有安全感。

家長一定要主動的跟老師溝通,才讓孩子各方面都表現出色,不要等孩子多次不寫作業或跟人打架等事讓老師叫家長了,才跟老師聯繫,這樣就被動了,要把孩子不好的行為扼殺在萌芽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