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布置的「任務」要不要完成?你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成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近日,收到了女兒幼兒園老師發來的一條信息:萬聖節快到了,我園將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南瓜燈製作比賽」活動,家長和孩子一起在家製作一個獨特的南瓜燈,寫上孩子姓名,裡面放上蠟燭,老師會給每個製作南瓜燈的孩子發獎狀鼓勵。
家長群里頓時炸開了鍋,市面上出售的長南瓜較多,圓圓的黃南瓜較為少見,家長們紛紛四處尋找南瓜的蹤影,菜市場、超市、菜店、網上,好不容易買到了準備製作。
這種雕刻功夫豈是一個三歲孩子能做的?比賽活動的背後無疑是父母間的較量。
有些父母工作很忙,或者不擅長這種手工活,但看到老師發的最後一句話卻不敢有絲毫懈怠,孩子得不到獎狀會有多麼失落啊!
孩子能不能得到獎狀,不是靠孩子自己的努力,而是要看家長能不能積極參與活動中來,換句話說,家長努力了,孩子才能得到榮譽。
這實在有違教育初衷。
製作南瓜燈需要家長去買南瓜,然後設計一個想要的造型,先在南瓜上畫上眼睛鼻子和嘴巴,然後把南瓜的頂上挖個洞,用大勺子把南瓜內部的黏連和南瓜籽都刮乾淨取出,按照事先畫好的圖案雕刻南瓜。
然後放上蠟燭。
這個過程雖然不是很複雜,但南瓜皮非常硬,製作起來很費功夫,孩子無法獨立完成。
老師是用獎勵的辦法激勵更多的家長來製作南瓜燈參與活動,事情本無可厚非,但實行的獎勵政策實為不妥,那些沒得到獎狀的孩子,竟然是因為家長沒做好,無形中把孩子和家長的行為捆綁了。
其實這樣的事情還很多,曾經有位老師,為了激勵更多的小朋友報名興趣班,對已經報名的小朋友發放獎狀,沒有得到獎狀的小朋友一定會對家長說要求上興趣班,小朋友們都非常重視榮譽及老師的表揚。
獎狀,看起來只是一張紙,但對孩子的意義是非常巨大的,獎狀意味著優秀、有突出貢獻,是對有相應表現的孩子的一種肯定和鼓勵,是少數人才能得到的。
在我們7080後的一代,在幼兒園給表現好的小朋友獎勵小紅花,那時候小紅花具有非凡的意義。
孩子在幼兒園三年,有的媽媽練成了手工達人,每次老師布置的任務不但認真完成,而且努力做到最好,有個巧手媽媽是非常為孩子爭光的。
孩子不管自身表現如何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到老師的「器重」。
孩子在幼兒園學習成長,孩子的成績不僅僅是自身的努力,還滲透著家長的智慧和汗水······
專注0-8歲孩子成長,歡迎關注美祺媽媽微信號:meiqimama2016